城頭變幻大王旗:全球家電即將進入“中國時代”

全球家電產業發展到今天,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980年之前由歐美主導,2000年之前由日本主導,2015年之前由韓國主導。下一步,全球家電的主導者是誰?答案是:中國。這一天,最遲2023年到來。

城頭變幻大王旗:全球家電即將進入“中國時代”

細心的人或許已經發現,這幾年,國人選購家電產品時越來越少考慮外資品牌,從空調、彩電、冰箱、洗衣機、抽油煙機、灶具以至手機,無一不是如此,人們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本土品牌。這是一個悄然發生的顯著變化。

人們不禁要問:中國家電稱霸全球市場的那一天什麼時候到來?

也許並不遙遠。

一、變化已然發生:繼日資品牌悄然退出中國市場之後,韓國品牌亦顯現頹勢。

8年前,日資家電悄悄開始退出中國市場;今天,我們已經越來越少看到日資家電產品。

猛然之間,這一幕開始發生在韓資家電品牌身上,曾經在中國市場如日中天的韓國家電品牌,在中國市場呈現出式微態勢。

現在,人們購買彩電時最先考慮的品牌可能是創維、海信、TCL,購買空調時最先考慮的品牌可能是格力、美的、海爾,購買冰箱時最先考慮的品牌可能是海爾、美的,購買油煙機時最先考慮的品牌可能是老闆、方太、華帝,購買手機是最先考慮的品牌可能是華為、小米、OPPO……

8年前,人們購買高端電器產品時,會首先在索尼、三星、西門子、大金之間做出選擇;但是今天,中國的高端消費群體在購買電器產品時,開始考慮本土品牌,這是一個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昭示了“中國製造”在消費者心目中不再是“中低端產品”的代名詞。

在我看來,這是中國家電即將蛻變而為全球家電主導者的信號。

我有信心認為,未來3—5年之內,即使發達國家消費者,在購買電器及消費電子產品時,也會把中國品牌和日本、韓國、歐美等傳統主流品牌一同考慮;而過去,他們只有在購買廉價電器產品時,才會想起中國品牌。

變化已經悄然發生,這是一個從中國市場向全球市場蔓延的過程。

一直以來,中國家電以“物美價廉”自詡,但國際社會並不認可這一說法,他們更願意將“中國製造”等同於“廉價低質產品”。

但是今天,在德國、意大利等部分歐洲市場,海爾品牌的家電產品已經與西門子、博世處於同一品牌量級,競爭的同是高端市場。

甚至海爾旗下的卡薩帝品牌,甚至被視為奢華家電的代表作。

二、全球家電的“時代中國”,最遲將於2023年到來。

全球家電發展到今天,大致經歷了三個時代:1980年之前由歐美主導的時代,2000年之前由日本主導的時代,2015年之前由韓國主導的時代。

下一個時代即將到來的時代,主導者將變成中國。

這是一個不容質疑的結論。

事實上,中國家電在全球崛起的過程,也是中國從發展中國家轉型成為發達國家的過程。

我有一個有趣的發現:一個國家家電產業崛起的過程,往往也是這個國家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蛻變的過程。

更有趣的是:一旦這個國家成為發達國家,這個國家的家電產業就會被另一個國家超越。

日本家電超越歐美稱霸家電的過程,正是日本成長為發達國家的過程;韓國家電超越日本家電的過程,正是韓國成長為發達國家的過程。今天,中國家電正處於超越韓日家電的前夜,這個過程恰恰是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邁進的過程。

正是因此,家電行業通常被稱為“發展中國家的遊戲”。

三、欲確立中國家電在全球的霸主地位,須從改善“中國製造”的形象入手。

近年來,中國家電在兩個領域取得明顯進展。

一是全球品牌力:長期以來,品牌力較弱是中國家電兩大短板之一,隨著品牌意識持續覺醒,輔之產品力的提升,中國家電正在逐步擺脫“低端”、“廉價”的傳統形象。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企業當屬海爾。

城頭變幻大王旗:全球家電即將進入“中國時代”

最新消息是,參考消息通過對2017年3月—2018年3月路透社、華爾街日報、法新社等15家境外媒體在“媒體等級”、“報道數量”、“媒體態度”、“品牌評價”等幾個維度的統計,計算出中國品牌境外TOP10排名。其中,海爾家電位居最具海外影響力的中國品牌第三位。

二是產品競爭力: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和中國家電企業對創新空前重視,研發投入越來越多相關。在這方面,較具代表性的企業是美的。

2017年,美的集團研發投入超過85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的60億元增長40%+,2018年有望一步提升至100億元人民幣。研發投入越大,這個企業的產品競爭力越強,華為就是典型的例子。

事實上,華為的成功對中國企業啟發很大,家電企業普遍認識到,要想建立全球競爭力,重金投入研發是繞不過去的門檻。

對此,我特別想多說幾句。在我看來,中國家電行業近年來最令人欣慰的變化,不是高端消費者開始購買本土品牌的產品了,而是有遠見的家電企業如美的、海爾、格力等,切切實實地重視研發,願意為研發不惜投入重金。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家電企業更願意為廣告和營銷花錢,今天他們已經發生改變。從全球看,真正全球領先的科技型公司,無一不是重視研發和創新的企業,從蘋果、三星到谷歌、特斯拉,無一不是如此。

國際企業普遍堅持一個基本認知,即:市場來自於產品,產品來自於技術,技術來自於研發。對研發的重視就是對產品的重視,這是一個企業制勝市場的根本保證。

因此,如果有人仍然幻想用超低價吸引消費者,它從出發點層面就已經錯了。過去幾十年,中國企業愛打價格戰,我們在全球市場的地位有提升嗎?沒有。相反,當我們拋棄價格戰思維,轉向推高賣貴的時候,我們猛然發現,中國家電在全球的地位反而提升了。這就是辯證法。廉價不被尊重,高價才能贏得主流市場。

仍以中國家電三大品牌為例,近年來,三家企業不約而同推進品牌與產品雙升級戰略,不僅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企業營收規模亦隨之壯大,並未出現某些人擔心的“高價影響銷量”情況發生。

2017年,海爾集團實現營收2419億元,實現利稅總額達到300億元以上;美的集團亦實現營收2419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173億元。據董明珠暗示,格力電器2017年營收將衝高至1500億元,淨利潤有望衝高到200億元。

營收與盈利持續提升,正是這些企業產品力和品牌力持續提升的結果。

長期以來,中國家電企業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置於國際品牌“追隨者”位置;但是今天,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置於“領跑者”位置。

這就是我為什麼敢斷言中國家電將於未來5年領跑全球市場的依據。

四、如果有一天中國家電被印度等國家超越,請不要失望,更無須沮喪。

當2005年前後日本家電在全球市場的霸主地位被韓國取代的時候,整個日本社會表現得相當平靜,甚至一點驚訝都沒有。

這一幕,和1980年代美國家電被日本超越時,美國國民同樣波瀾不驚十分相似。

今天,韓國家電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已經受到來自中國企業的挑戰,我們同樣沒有看到韓國人大呼小叫。

事實上,當韓國家電超過日本時,日本家電企業已經開始了它們的轉型之旅,家電不再是它們的主業,但是它們在新能源電池、核電、醫療設備等領域建立了自己新的優勢。比如,松下已經成為特斯拉汽車全球最大電池供應商。

因此,美日韓家電時代的式微,不完全是“技不如人”,而是帶有很大主動轉型的成分,它們是發達國家,玩發展中國家遊戲的興趣不是很高。

還要看到,雖然不少美國和日本企業退出了家電領域,但全球數字技術、顯示技術的專利仍然掌握在它們手裡。因此,美國和日本從家電領域的退出,很大程度上是退出製造和銷售,而不是退出研發與標準。

因此,如果有一天中國家電在全球的優勢被別人取代了,我們也不應大驚小怪,相反,我們應該為之高興,這標誌著中國已經徹底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現在,家電業務在美的集團、海爾集團的營收佔比持續下降。仍以美的集團為例,隨著庫卡機器人業務及安得物流業務持續發力,2017年,美的集團已經從一家純粹的家電企業逐步蛻變成為一家以家電為主的科技集團,家電業務營收佔比已經降至86%,未來三年會不會進一步降至70%以下?可能性很大。

城頭變幻大王旗:全球家電即將進入“中國時代”

我們經常說三星是一家家電企業,實際上三星集團5000多億美元的營收中,家電及消費電子營收佔比不到一半。

總體來看,中國家電在兩大核心競爭力要素——品牌和技術上,依然與國際大牌存在差距,未來5年將是我們進一步彌補短板的時間。一旦品牌和技術這兩塊板足夠長,中國家電霸踞全球的時代就將徹底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