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在全国第十个"防震减灾"日暨5·12十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为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普及防火防震知识,通过在校演习,防患于未然,使广大师生掌握应急避险的正确方法,在未来的生活中提升危急情况下的自护自救和应急应变能力,木兰山文武学校于5月9日上午组织全校师生进行防火防震疏散演习。

“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学校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为了强化演习效果,确保学生全面、扎实的掌握安全知识,将此次演习分为教室疏散、寝室疏散和消防演练三大部分,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 分批次、分地点、分情况演习,使广大师生在将来能够适应各种突发情况; 为保证安全有序,对演习的全过程进行了科学、周密的组织和安排,并成立了演习指挥领导小组,校长甘治国亲自担任组长。同时制定了详细的演习方案,确定人员,明确职责,使全体教职工了解此次疏散演习的任务和注意事项。演习前学校老师先进行了一遍预演,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了仔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消除了障碍和隐患,保障学生演习时线路畅通和安全。

“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上午10点整,随着警报的拉响,学校防火防震疏散演习活动正式开始。首先进行教学楼的疏散。各疏导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就位,靠门边的同学立即拉开教室门,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快速有序在走廊上排成纵队,一个班接着一个班,用书本护住头部,弯着腰井然有序的沿着既定的疏散路线,有条不紊地向指定地点集合,整个过程快而不乱,无一人出现拥挤、摔倒、受伤等状况。

“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随后进行寝室的疏散演习。同学们在教练的引导下纷纷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躬身,紧贴着墙面沉着冷静的往室外转移。整个演习快速高效,短短一分半钟,全校一千五百余名师生就一个不落的从不同楼栋、不同寝室撤离到安全地带。全员集合完毕后,校长对此次演习进行了总结。"此次演习时间短、速度快,师生之间互助有序、配合默契,同学们动作迅捷、操作规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甘校长强调:"安全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每一名师生都应该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珍爱自己的生命,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在这次演习当中学到的安全知识。以后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能够懂得如何正确保护自己。" 最后,为了缅怀在汶川地震当中逝去的同胞们,全校师生集体默哀三分钟。

“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在演习过程中,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危急发生时的紧张气氛,认识到了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的重要性;领悟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美好;深刻体会到只有爱护自己,才有机会实现人生目标,创造价值;才有机会帮助他人,传递爱心;才有机会建设祖国,回报社会。

“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此次活动得到黄陂区公安局木兰乡派出所的的大力支持,徐教导员、谌警官和陈警官亲临现场进行消防宣传和指导。对于此次演习活动,徐教导员大加赞赏,同时强调了安全教育对广大师生的重要性。随后由陈警官为师生讲解有关防火、避震的知识,并结合校园环境和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讲授灾难发生时该如何逃生以及逃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了让大家更加熟悉防火、避震的正确方法,陈警官亲自示范自救技巧并重点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手把手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如何使用灭火器。陈警官生动的讲解吸引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全部注意力,大家听的全神贯注。"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安全隐患,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听了陈警官的讲解,初二的张超同学感慨颇深。最后,在陈警官的指导下,师生们一丝不苟地顺利完成了灭火器灭火的演练过程,掌握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汶川地震更是给学校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从小教导学生正确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熟练的自救自护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警钟长鸣,关爱生命”——防火防震疏散演习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木兰山文武学校秉承"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总是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尊重、关爱每一位同学。通过定期组织形式各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和消防疏散演习,把抽象的安全概念转变为具体的实战演练,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应急避险知识,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以强健的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面向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