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今天,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带您一起欣赏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见下图: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如何从书法学角度,深度解析这篇书法题词?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要把两幅作品放在一起,请大家进行一个对比欣赏,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深度理解这幅题词在艺术上的伟大。

首先请大家看下图: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看上图,左边是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的题词,右边是书圣王羲之的《姨母帖》。我为什么说要把这两幅书法作品并列起来欣赏才能更好地理解毛主席的题词艺术呢?原因有五。且听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一一道来。

第一,两幅作品都是为女子悼亡而作。毛主席是为了缅怀革命烈士刘胡兰,书圣王羲之是为了哀悼慈爱的姨母。

第二,两幅作品都是在悲痛中写成的。1947年3月26日,毛主席刚刚撤离延安不久,在转战陕北的途中,听到任弼时讲述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对刘胡兰十分敬佩,深受感动,心情非常沉痛。据李银桥回忆说:当时,主席轻声念着:“刘胡兰!刘胡兰!”两眼湿润地长叹一口气,挥笔疾书,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后来,因为战争关系,题词遗失。直到1957年1月9日,毛主席再次为刘胡兰亲笔题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这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7年多,想起刘胡兰,主席的心情依然是悲痛的。这是毛主席题词的书写背景。我们再看看书圣王羲之的姨母帖。此帖写道:“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此帖大意是,十一月十三日,羲之突然遭遇姨母离世,心中被哀伤摧迫,悲痛之情,难以自禁。奈何、奈何!因为哀痛伤感反复涌现,凄惨之情充塞胸间,以至于语无伦次)。史料记载,王羲之与姨母,感情十分深厚,姨母的离去让王羲之痛彻肺腑。毛主席为失去少年女英雄而悲痛,王羲之为失去慈爱的姨母而悲痛,因此两幅作品都是沉痛的纪念。

第三,两幅作品在书法美学上都呈现出同一种旨趣:“古质”。在中国书法史上,人们对书圣王羲之《姨母帖》评价甚高。原因之一是,不少人批评王羲之的书法有妩媚气,但这幅字不仅没有妩媚气,相反却非常古拙。于是,有书评家认为,王羲之书法面貌有两种,“流便”和“古质”。所谓“流便”,简单说,就是书写起来如行云流水,婀娜多姿,甚至偏于妩媚;所谓“古质”,就是书写起来不大讲究好不好看,而是用笔古拙、质朴,一袭纤巧秾丽之态,完全以“内美”震撼人心。

我们知道,毛主席书法,受王羲之影响最深。对王羲之的“流便”和“古质”,都有所承继。我们看毛主席写的行草、小草书法,很多都偏“流便”一路,但“古质”的作品,也同样有,这幅为刘胡兰烈士的题词就是证明。

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幅题词“古质”,是因为用笔明显与毛体书法惯常的流畅线条不一样,除了题词中两个虚词“的”字稍微显得“流便”外,其余六个字,包括毛主席的题款,用笔质朴凝重,逸气尽敛,或顿或曳,生拗峭拔。而书圣王羲之姨母帖的用笔,同样与兰亭序的姿魅明显不同,“顷”、“奈何”、“剥”、“次”等字,开后来颜真卿用笔“古拙”之先锋。

第四,两幅作品章法都有“支离”之美。傅山“四宁四毋”有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这里,所谓“拙”、“丑”、“支离”、“直率”,就是指用笔、结字、谋篇要追求一种“崇高美”、“古质美”、“古拙美”。在此,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提醒大家,傅山的书法美学观和当今人们所说的“丑书”完全是两回事,不要误会。单就章法而论,毛主席和王羲之的这两幅作品,都有“支离”之美。见下图: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看上图,毛主席题词中,“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两个“的”字很小,其余六个字很大;八个字中,七个字均向右倾斜,“光”字却向左倾斜。王羲之姨母帖中,绝大多数字很大,“奈”、“首”极少数字很小;绝大多数字没有倾斜,但“痛”、“之”二字明显向右下方倾斜。另外,毛主席题词中的落款,“毛泽东”三字全部没有倾斜,“题”字稍微向左倾斜,而右边的“生的伟大”、“死的”、“荣”7个字全部向右倾斜。这样的章法,尽显“支离”、“直率”之美。

第五,两幅作品代表的“古质”风范,都不是“孤例”。虽然“流便”是毛主席和王羲之多数书法作品所呈现的特征,但毛主席为刘胡兰的题词也好,王羲之的姨母帖也好,两位大书法家都有不少类似作品,并非只有这一幅。请看下图: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看上面第一张图,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把毛主席书写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发现,两幅字都是“古质”之美的典范。

再看上面第二张图中王羲之的姨母帖与行穰帖,也都是“古质”之美的典范。

以上,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带大家一起赏析了毛主席和王羲之两幅作品的相同之处,那么,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呢?

简单说,就是一句话,毛主席的题词更加“古质”!

王羲之受到魏晋风度的影响,书法可以“流便”有余,但“古质”却是有限的。换句话说,“古质”与“王谢”家风不太匹配。我们的毛主席,作为人民领袖,有“书生意气”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无比接地气的人民情怀。因此,“古质”的流露,在为刘胡兰的题词中,超越了王羲之。

另外,也是更重要的,王羲之对亲人的怀念,更多属于个人情怀,而毛主席对刘胡兰烈士的纪念,则属于共产党人的大情怀。因此,同为“古质美”的典范作品,你仔细看王羲之此帖,感觉书圣在悲痛中多少有点六神无主。再仔细看我们毛主席的题词,更具正能量,是化悲痛为力量的力作,是激扬人民奋斗的号角,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也是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从小就仰望着她而生活学习成长的红色旗帜!

刘胡兰烈士不朽!

毛泽东思想万岁!

赵新月写于野草书屋,本文为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节选,转发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本文作者赵新月,一介书生,共产党员,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史哲经艺,有拙著若干)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上图:赵新月演讲西柏坡学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上图:本文作者赵新月讲授毛体书法

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书法赏析—赵新月讲评毛体书法

上图:本文作者学者型演员赵新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