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眾資訊:11家企業獲原油進口資質 地煉進口事宜接近收尾

商務部5月23日發佈文件,對11家原油加工企業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審核通過了這11家企業申請原油進口資格的要求,公示期自2018年5月23日-2018年5月31日,進入公示後,最終獲批基本已成定局。

隆眾資訊:11家企業獲原油進口資質 地煉進口事宜接近收尾

最近一次商務部關於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的通知還是2017年2月28日,自中國化工、清源、金誠、神馳、河北鑫海五家地煉原油進口資質公示,已經過去15個月。至此,包括大連恆力在內的39家擁有進口原油使用配額的民營煉廠中,擁有自主進口資格的煉廠新增11家至27家。

商務部在生產企業申請原油進口資質的通知中,特別提到一條“擁有一套及以上單系列設計原油加工能力大於200萬噸/年(不含)的常減壓裝置”,這也表現國家對煉油行業產能調控的意圖,進口原油使用權和進口權,都只對規模煉廠開放。年初十部委《關於煉油領域綜合治理的通知》更是明確指出200萬噸/年以下的煉廠成為整治重點。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的煉廠,在之後的市場競爭中劣勢將愈加明顯。

隆眾資訊:11家企業獲原油進口資質 地煉進口事宜接近收尾

民營煉廠原油進口權的最大意義可能是自主進口所帶來的採購成本降低。曾有獲得原油進口資質較早的企業,通過代理進口賺取高額利潤,但隨著用油企業普遍獲取進口資格,三大主營也先後開放為地煉進口原油,這些“先行者”的代理進口利潤萎縮明顯。國際油價漲至高位,煉油企業省下一部分代理進口費用,對降低企業負擔也稍有臂助。

如今確定的數據,擁有原油使用配額的煉廠尚有9家未獲得原油進口資格,另有3家疑似已獲批。在2017年5月進口原油使用申報停止後,地煉原油相關的後續工作也接近尾聲,最後一批進口資格或集中與年內下發,後期重點將轉向獲配額企業的原油使用及進口管理工作,敦促有實力的煉化企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和深加工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