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二十四史,不會談史也會做人的道理,精選20句人生警句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譯文;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熟讀二十四史,不會談史也會做人的道理,精選20句人生警句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周豈頁》)

譯文;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滑稽列傳》)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楊震傳》)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為利而往。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漢書·高帝紀上》)

譯文;順應道德的人才會昌盛,不遵從道德的人必然滅亡。

熟讀二十四史,不會談史也會做人的道理,精選20句人生警句

農,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漢書·文帝紀》)

譯文;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賴以生存的衣食來源。

熟讀二十四史,不會談史也會做人的道理,精選20句人生警句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漢書·成帝紀》)

譯文;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漢書·食貨志》)

譯文;在寒冷的天氣,人們不會去等待狐裘或絲綿做的輕暖的冬衣(寒不擇衣);人在飢餓的時候,不會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飢不擇食);人在飢寒交迫之時,也就不會考慮到廉恥之心了。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漢書·項籍傳》)

譯文;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後應戰只會被控制

熟讀二十四史,不會談史也會做人的道理,精選20句人生警句

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

譯文;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禍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熟讀二十四史,不會談史也會做人的道理,精選20句人生警句

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三國志·吳書三·三嗣主傳》)

譯文;對於讀書這件事,擔心的是人們不喜歡它,喜歡它是沒有什麼傷害的。

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南史·徐勉傳》)

譯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後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

熟讀二十四史,不會談史也會做人的道理,精選20句人生警句

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明史·湯和傳》)

譯文;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應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微瑣事。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舊唐書·李密傳》)

譯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筆)也寫不完罪惡;放盡東海之水也無法流完惡行!(罪大惡極)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傳》)

譯文;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熟讀二十四史,不會談史也會做人的道理,精選20句人生警句

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北史·后妃列傳》)

譯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出來。

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譯文;聰明人捨棄短處,發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隋書·文帝紀》)

譯文;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儘管需要修養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誠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