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小國,又窮又弱,卻連坑英俄美三大強國,被稱作帝國墳場

中亞小國,又窮又弱,卻連坑英俄美三大強國,被稱作帝國墳場

對於阿富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個貧窮落後的中亞內陸小國,在一個多世紀裡,先後有英、蘇聯和美國發動了對阿富汗的戰爭。不過,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大國也不能將阿富汗馴服。

1839年至1919年,日不落帝國英國為了和沙俄為爭奪中亞的控制權,先後三次發動了對阿戰爭,不過,都敗給了阿富汗。

1979年,蘇聯為了實現在阿富汗的利益,發動了持續10年之久的阿富汗戰爭。在這場持久戰中,蘇聯耗資200多億美元,傷亡近5萬人,損失慘重。最終,蘇聯於1988年撤離阿富汗而草草收場。

2001年,本拉登製造了911恐襲,美國以“反恐”為由,出兵阿富汗。這場持續十幾年的戰爭最後的結局仍是美國撤兵退場。

阿富汗長期都處於戰亂動盪之中,聯合國最新消息顯示,2018年前三個月,阿富汗境內的反政府武裝襲擊、軍方清剿行動等各類武裝衝突共造成了2000多名平名傷亡。

按理說,阿富汗如此貧弱,而且內部混亂不堪,外來勢力很容易攻破阿富汗的防守,何況是像英蘇美這樣的世界大國。可是,阿富汗就是一隻打不死的小強,這些外來的大國勢力在它面前也只能抓耳撓腮,乾瞪眼。

難道,阿富汗真的有真主的庇佑?它為何能將這些大國一個個拖入泥沼?

雲石君將從地緣角度來做分析。

中亞小國,又窮又弱,卻連坑英俄美三大強國,被稱作帝國墳場

阿富汗深居亞洲內陸腹心地帶,領土面積近65萬平方公里,人口近3500萬。從東北橫貫西南的興都庫什山脈,將東亞和南亞從地緣上分割。阿富汗境內多山,高原和山地佔全國面積的五分之四,僅有以馬紮裡沙里夫為核心的北部邊緣,和以坎大哈為核心的南部邊緣為低地平原地形。阿富汗是大陸性氣候,全年乾燥少雨,環境惡劣,境內可開發土地有限。

而深居內陸的阿富汗,沒有任何出海口,周邊被高原、山脈、荒漠團團包圍,十分閉塞。

另外,阿富汗與世界上主要的文明地帶都相距較遠。雖然,東邊近鄰華夏文明,但也只是和遠離華夏文明核心區的新疆有相對較近的關聯。北邊更是難以承接以東歐為核心的俄羅斯文明。南邊與以恆河為核心的南亞文明又有阻隔。在西邊,雖然緊挨著伊朗,但距離以新月沃地為核心的伊斯蘭文明還是相距甚遠。這種格局決定了阿富汗難以有效的接收其它主要文明的輻射。

內部地緣實力非常有效,外部又難以受到其它文明的影響,註定了阿富汗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

不過,就是一個這樣自身條件惡劣的國家,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大國爭得頭破血流呢?

這還得從阿富汗的地緣格局說起。阿富汗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處於東亞、中亞、西亞、南亞四大板塊交匯地帶。這種中心位置決定了其會淪為其它地緣勢力的衝突核心區。任何一方地緣勢力,若能佔據阿富汗,便有了通道向其他板塊拓展地緣影響力,進而威脅到這些地緣勢力。

這就很容易理解,貧弱的阿富汗自古以來成為各大地緣勢力的逐鹿場。

由於地緣關係上相對更加緊密,所以在農耕時代,這裡成為伊斯蘭文明的範圍;而到近代以後,伊斯蘭文明整體衰落,佔據北亞和中亞的俄羅斯,和佔據南亞次大陸的英國又從南北兩個方向,對阿富汗展開爭奪。兩次世界大戰後,日不落帝國解體,英國勢力退出,俄羅斯便成為唯一有能力對阿富汗施加影響的主要地緣勢力。

農耕時代,阿富汗是伊斯蘭文明的控制範圍。到了近代,英國想依靠阿富汗將影響力從南亞向北擴散,而俄羅斯又想以阿富汗為跳板,從北亞和中亞向南擴展。不過,因為地緣關係上的疏離,使得伊斯蘭,或者是英國、俄羅斯,難以大強度的對阿富汗施加影響力。

雖然,伊斯蘭將阿富汗納入自身勢力範圍,也僅侷限在文化上,但是,在政治上,伊斯蘭本身長期四分五裂,很難控制這個邊緣板塊。

對英國而言,雖然有南亞作支撐,不過其本部核心勢力遠在西歐,這種地緣極度疏離決定了其很難將自己的影響力輻射到阿富汗這個內陸之地。

而俄羅斯由於國土呈東西走向,本部核心區位於東歐,決定了由西向東,由東歐向亞洲投射地緣影響力的方向。中亞遠離東歐本部,又偏離了俄國矩形國土的方向,阿富汗更是相距俄羅斯甚遠,更加遠離俄羅斯的地緣主軸,難以有效受到俄羅斯的地緣影響。

而70年代的蘇聯,處於俄羅斯文明鼎盛時期,蘇聯出兵阿富汗,希望通過對該地區的掌控,來改變西亞、南亞甚至東亞的地緣政治格局。雖然,蘇聯可以用無力輕而易舉摧毀阿富汗,不過由於非常疏離的地緣關係,阻礙了俄羅斯文明輻射影響力的作用,減弱了俄羅斯的控制力。阿富汗如此貧弱,在經濟上難以與俄羅斯有效融合,更多的需要俄羅斯的經濟補貼。而文化上,阿富汗深受伊斯蘭文明的影響,與俄羅斯文明融合更是不易。如此一來,蘇聯只能通過政治軍事的高壓政策,來控制阿富汗。

但是,像政治軍事這樣的高壓政策,就是一根大棍子,鞭策力強,但容易讓人疼,沒有經濟文化這樣的胡蘿蔔的激勵,阿富汗的反抗情緒自然不低。

而以山地為主的地緣結構,也大大削弱了蘇聯控制阿富汗的力量。

就算阿富汗難以同化,不過以蘇聯的實力,只要肯投入資源和時間,也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中亞小國,又窮又弱,卻連坑英俄美三大強國,被稱作帝國墳場

不過,阿富汗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決定了其它大國勢力不願意看到其落入蘇聯之手,比如中國和美國。

當時,中國雖然國力不濟,但好歹是世界一流地緣大國,只有多花時日,就有將地緣實力變現做大做強的可能,再說,中國還是中亞的近鄰。而遠在西半球的美國,雖然地緣關係十分疏離,但它畢竟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雖然,此時的中美不能直接干涉阿富汗,但側面施加影響力還是可以的。美國向阿富汗大量輸入了美金和武器,用於阿富汗土著勢力抵抗蘇聯。而本拉登這樣的伊斯蘭勢力以意識形態的方式也在趁機而入。

美、中、伊對阿富汗的援助雖然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牽制了蘇聯,再加上蘇聯本身內部的各種矛盾,致使蘇聯撤退阿富汗狼狽退場。

阿富汗的特殊的地緣條件,以及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共同決定了任何一方外來勢力入侵阿富汗都不會取得絕對的優勢,相反,還要被長期耗在這片貧瘠之地,被拖入“帝國墳場”的深淵。

而本拉登以阿富汗為根基後,發動了911恐襲後,美國進軍阿富汗。就算這時,世界上再無可以抗衡美國的國家,美國也有超強實力遏制中、俄、伊等周邊勢力向塔利班和基地施以援手的情況下,美國依舊沒能取得對阿富汗的最終勝利。

那麼,為什麼美國要攻打阿富汗?為什麼美國也難逃“帝國墳場”的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