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烏梅有什麼功效?

順德利超市

成語望梅止渴的原意是說梅子味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

之所以吃梅能生津止渴,其實這裡麵包含著一個酸生津的中醫道理。李時珍曰:“梅,花開於冬而實熟於夏,得木之全氣,故其味最酸。膽為甲木,肝為乙木,人舌下有四竅,兩竅通膽液,故食梅則津生者,類相感應也。故素問雲:味過於酸,肝氣以津”。

中醫認為酸、肝、津這三者的關係非常密切。通俗的說酸味能夠補益肝臟,增強肝臟的疏洩作用而促進水谷的運化,也就是說水谷精微的形成過程以及轉輸過程加快了,於是口渴就自然而止,這就是酸生津的道理。

青梅味酸性平,經過炕焙炮製,自然變黑之後即成烏梅。相比於青梅,烏梅酸味不變,但多了溫、澀的藥性特點。《名醫別錄》雲:“烏梅主治好唾口乾,利筋脈,止下痢,酸能生津、澀能止痢,故而烏梅具有止渴、止痢的功效。

烏梅止渴是因於酸,烏梅止痢則是因於澀。醫說載:曾魯公痢血百餘日,國醫不能療。陳應之用鹽水梅肉一枚研爛,合醋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莊肅公亦痢血,應之用烏梅、胡黃連、灶下土等分為末,茶調服,亦效。

肘後方:久痢不止,腸垢已出,用烏梅肉二十個,水一盞,煎六分,食前分二服。

濟生方:大便下血及酒痢、久痢不止,用烏梅三兩,燒存性為末,醋煮米糊和,丸梧桐子大。食前米飲服二十丸,日三。

聖濟總錄:便痢膿血,用烏梅一兩去核,燒過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立止。

儘管烏梅在止渴、止痢方面有良效,但也不能過食。內經雲:“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多食則損齒傷筋。

/完/


至美中醫、至樸之言!


抱朴言

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乾枝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的乾燥近成熟果實。烏梅性平,具有解熱、祛暑、止瀉、鎮咳、驅蟲等功效。用於肺虛久咳,久痢滑腸,虛熱煩渴,蛔厥嘔吐腹痛,痢疾,便血,牛皮癬,膽道蛔蟲症。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故可解醉酒煩渴,取烏梅30g水煎服,可解醉酒後煩渴。

根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複方:

1、治小便尿血:烏梅燒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綱目》)

2、治消渴,止煩悶:烏梅肉二兩(微炒),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盞,去滓,臨臥時服。(《簡要濟眾方》)

3、治大便下血不止:烏梅三兩(燒存性),為末,用好醋打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濟生方》)

4、治傷寒四、五日,頭痛壯熱,胸中煩痛:烏梅十四個,辣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梅師集驗方》)

5、治咽喉腫痛:烏梅一兩,雙花二兩,雄黃四錢。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一錢。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嚥下,日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6、治久咳不已:烏梅肉(微炒)、罌粟殼(去筋膜,蜜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睡時蜜湯調下。(《綱目》)

7、治化膿性指頭炎:烏梅肉加適量的食醋研爛,或用烏梅二份,凡士林一份,製成烏梅軟膏外敷,每日上藥一次。此方對脈管炎所引起的指(趾)頭潰瘍也有效。(《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烏梅既是藥品也是食品。夏天寒溼偏重,許多人在這個時候容易火氣大,食慾不振,胃口變差。此時,可飲用烏梅湯或烏梅粥來調節胃口、補充體液、增強食慾。還可用作小兒保健茶,作為體弱多病,經常消化不良的小兒日常保健用。

①烏梅湯做法:烏梅100克,白糖50克,將烏梅用1000毫升水煎,加糖後代茶飲。

②烏梅粥做法:烏梅15~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洗乾淨的烏梅入鍋,加水適量,煎煮至汁濃時,去渣取汁,加入淘淨的粳米煮粥,至米爛熟時,加入冰糖稍煮即可。

③小兒保健茶“蘆根烏梅湯”做法:蘆根20克,烏梅肉10克,黑豆30克。加開水600毫升浸泡20分鐘,文火煮沸20分鐘,用紗布過濾後,剩300毫升藥液,調入白糖適量至酸甜可口為止。每次服50~100毫升,每日3次,每日1劑。

④黃芪烏梅湯做法:黃芪50至200克,烏梅20至50克。每次加水1000毫升,煎30分鐘,共煎2次,備用。服法:每日早中晚飯前30分鐘各服300毫升。具有輔助降糖作用,尤其對於脾氣虛、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患者。



逸仙藥師

你們都把烏梅當做零食。但我卻把它當作靈丹妙藥。因為它的確有這個功效。只是你們不知道罷了。

我認識烏梅純屬是偶然(以前我只知道它叫酸梅)。那天早起,吃過早餐後,和往常並不一樣,因為我肚子痛了。吃過兩粒胃藥之後,並沒有效果。我媽就跟我說:是不是胃寒了,煮點薑湯喝吧。我想大概也是胃寒吧,於是就滿懷期待的喝了一碗薑湯。


結果往往是很現實的,我還是胃痛。無意中,我發現桌子上有一瓶曬乾酸梅。我看到它之後,就有一種想吃它的衝動,不知道為什麼?也管不了那麼多啦,一連吃了三顆,但奇怪的是,我吃完酸梅之後,我的胃不痛了。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酸梅可以治胃痛呢?

後來我接觸到中醫之後,才知道曬乾酸梅也叫烏梅。

烏梅的作用可大啦,但很少人會用它。

神農本草經說:烏梅可下氣,除煩滿,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清黑痣,惡肉。

夏天快到了,烏梅白糖湯可以消暑,降火,開胃!

烏梅可以開胃,大家都知道,但是烏梅太酸了,只有加白糖或者冰糖才好喝。加其他的糖都不好喝,味道不純。特別是加了甘草的烏梅湯更加不好喝。

如果你服用過多種止瀉藥,但就是治不好腹瀉,不妨試試烏梅山藥湯。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就幾種:

肺氣不足,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不足,大腸自然就不留便了。

溼氣重,會導致大便不成形,甚至腹瀉。

肝氣疏洩太過也會導致腹瀉。

烏梅可以收斂肝氣,山藥為補肺第一要藥,而且可以健脾祛溼。二者合用相輔相成,效果加倍,副作用少!



當然,烏梅也有副作用,就是聽到它,或者看看到它,口水就會不停地流!另外多吃烏梅對牙齒不好。

以上僅個人看法,不贊同的可吐槽,服藥前請諮詢醫生


穀神在哪

烏梅出《本草經集註》。又名梅實、燻梅。為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未成熟果實經炕焙而成。主產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貴州。酸澀,溫。入肝、脾、肺、大腸經。斂肺,澀腸,生津,安蛔,止血。①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煩渴,蛔蟲病腹痛,便血,尿血,血崩。煎服:3~9克。②治牛皮癬。熬膏服:每次9克。每日三次。③治瘡瘍胬肉,烏梅炭研末敷;雞眼,用烏梅和鹽水、米醋研爛塗敷。本品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苯甲酸、齊墩果酸、谷甾醇。種子含苦杏仁甙。乙醇或熱水浸出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枯草、變形、結核桿菌均有抑制作申;亦能抑制某些常見致病性真菌。煎劑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克的死亡,對離體兔腸有抑制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