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放學途中撿到一塊玉,上交後獲獎勵20元,此玉後成為鎮館之寶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一個皇帝的合法性除了身份以外,還要依靠一樣東西證明,這件事東西便是傳國璽,令人惋惜的是這塊玉璽在朝代更替中數次易主,最後不知所蹤。但是,有一塊璽印卻在歷史千年的長河中流傳了下來,它雖沒有傳國璽那般神秘而又傳奇,但它同樣尊貴,這塊璽印便是漢呂雉的皇后之璽。

他在放學途中撿到一塊玉,上交後獲獎勵20元,此玉後成為鎮館之寶

這件事要從1968年的陝西咸陽說起,當時有個名叫孔忠良的小學生,他在放學途中經過一條溪流時,發現在溪流邊上有個東西,這件東西在陽光照射下發出非常耀眼的光芒。

出於好奇,孔忠良就打算進前看個究竟,當他走近時看到才發現,這個閃閃發光的物體有一半還埋藏在土壤之中,他用手挖開了土壤,這才看清埋藏在土裡的這件東西原來是個方形的玉石,玉石上部有個他也不認識的動物,底部還寫著幾個他不認識的字。於是,孔忠良便把這塊玉石撿起來帶回家中,打算和哥哥一起分析分析。

他在放學途中撿到一塊玉,上交後獲獎勵20元,此玉後成為鎮館之寶

孔忠良的哥哥研究了半天,也只能看出這塊玉石可能是個印章。孔忠良知道是印章以後,原本想刻上名字留著自己用,可由於玉石太過堅硬,他用足了力氣也刻不上去。他便把玉石拿給他父親看,想讓他的父親去縣城時,在縣城找人刻上字。畢竟是個大人,他的父親看完以後,便詢問孔忠良是哪來的,孔忠良也一五一十的告訴了老爹。

他在放學途中撿到一塊玉,上交後獲獎勵20元,此玉後成為鎮館之寶

接著孔忠良的父親又仔細研究了一下這塊玉石,儘管他不懂玉石,卻也能看出這塊玉石做工十分精緻,不像是普通人家有的東西,更像是個文物。

於是,孔忠良的父親第二天去城裡上班時,直接就去了博物館,將玉石交給博物館的人分析,博物館的館長一看就斷定這塊玉石是個罕見的文物,當即拿了20元給孔忠良的父親作為獎勵。

他在放學途中撿到一塊玉,上交後獲獎勵20元,此玉後成為鎮館之寶

後經過博物館人員的鑑定,這塊玉璽是在離漢高祖劉邦和他與皇后呂雉的合葬墓不到一公里處發現的,很有可能是因為墓殿被毀,印璽掉落在土壤中被水流帶到了一公里外的河邊,加上翻閱文獻中對於印璽的記載,這才斷定這塊玉石是漢朝呂雉的皇后之璽。由於是漢朝第一任皇后的印璽,加上又是我國最早發現的皇后璽,這塊玉石被列為國家級珍寶,成為了陝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