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新傳mjc 常見問題回答+參考書的框架邏輯講解

中科大新傳mjc 常見問題回答+參考書的框架邏輯講解

今天仍舊是一份關於中科大新傳mjc的乾貨,主要回答一下備考科大的同學問的比較多的問題。

另外很抱歉的是,由於私信的同學比較多,有些問題我已經在之前的推文裡說過了,寫的比較詳細了,麻煩各位同學自行翻閱哈。

【Part A 總體概況問題解答】

1、中科大新傳mjc報錄比

中科大新傳mjc從來不對外公佈報錄比,保密工作做得很嚴格。聽師兄師姐說,大概每年報名的人數在200-400之間。但是我個人真的認為不要太糾結報錄比的事情,這個每年波動很大。

至於今年會擴招還是縮科大官網大概會在9、10月份時候發通知,這個需要同學們自己時刻關注官網消息。

2、中科大夏令營可以報名嗎?

中科大新傳mjc 常見問題回答+參考書的框架邏輯講解

這個是鏈接。

第二屆(2018) “科技與文化”優秀本科生夏令營報名通知

中科大夏令營是和推免掛鉤的,就是如果你條件符合,且想到科大讀研,那麼可以參加這個中科大夏令營,這就意味著你不用考研,直接保送來科大讀研了。

在18研究生群裡,老師說報名夏令營的應屆本科生同學條件如下:原則上211以上學校的同學才可能入選。非211如果特別優秀也有可能,比如專業排名第一、獲過專業大獎、有科研成果等等。

符合條件的同學可以嘗試一下。

3、中科大新傳mjc的上課時間

全日制的同學在週一到週五有選修課要上,雙休日和非全日制的同學一起上專業課。非全日制的同學只需雙休日上課就行。

4、中科大會換參考書嗎?換掉的書還會考嗎?

一般科大新傳每年都會換一次參考書,4本里面換一本。以往的情況是李良榮的《新聞學概論》從來沒有被換過。其他書都有更替。一般在9月之後宣佈換書。換書以後,之前的參考書可以不看不背,考試基本上不會再考,比如2018年把《傳播學教程》換掉以後,18年的試卷此書上的內容均未出現,考的就是新增的書的知識點。

5、中科大新傳和安大新傳哪個好?

中科大總體實力比安大好,安大的新傳專業比科大好。新傳考研熱度安大相對高些。

安大有學碩和專碩,科大隻有專碩。兩個學校均有博士點。

安大網上信息多些,參考書比較多,大概十幾本,學碩出題比較中規中矩,專碩題目靈活,科大專碩題型穩定,參考書固定每年4本,但每年都會換一本書。

複試安大刷人比科大多。科大沒有本科歧視,不歧視跨考同學。

比較想走學術路線的可以考慮安大,跨專業考研中科大更適合。

選擇學校沒有對錯,只有適合與否。如果對一所學校特別嚮往,那堅定自己的目標就行了。因為關乎時間的東西,誰也無法保證最後的結果。

【Part B 複習初期規劃】

1、跨專業考研,複習前期有什麼推薦的書?

(1)新聞學

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這本書語言通俗易懂,框架清晰,把新聞理論劃分為10個主要理論知識點講解,便於同學們入門。而且陳力丹老師本身功底深厚,他的書很推薦。

另外,平時多看報看新聞,做做積累。

(2)傳播學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科大已經不把這本書作為參考書了,所以大家有選擇性的看就行,第3、7、10、12、14章,這些部分和科大現在的參考書知識點比較重合。

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

:這本書和斯坦利·巴蘭的《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的邏輯結構很像,但是更好懂一些。重點看下第三章。其他章節,在自己看書上理論看到不懂的時候可以當做輔導用書來看,便於更好理解。

(3)其他

艾德勒·範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神器。教會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考研前期看了這本書作用還是很大的。他教的是讀書的方法論,很有用。

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這本書語言通俗易懂,書蠻厚的,但是讀起來很快,對斯坦利·巴蘭的《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幫助蠻大的,因為他們都是根據歷史的視角來寫書的。

一切學問皆史論。當把一門學科真正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會好理解的多。另外,學歷史也要求我們用總體、動態的目光來看待事情的發展,而這個理念又正好和科大傳播學另一本參考書《媒體與社會:批判的視角》相契合。

上述這5本書是我在考研前期閱讀的,個人認為對學科理解幫助蠻大的幾本。其他書會在考研中期和後期推薦。

總之每個階段看的書的類型是不一樣的,循序漸進,由易變難比較好。

2、傳播學兩本書的框架和書本邏輯是什麼?

在我之前的筆記裡已經寫了哈,包括看專業課書的方法。

重點看此鏈接裡的【1】和【2】

在目錄上畫下章節的歸類,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

以斯坦利·巴蘭的《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的第三章為例

如圖:

中科大新傳mjc 常見問題回答+參考書的框架邏輯講解

3、除了看書,現階段還可以幹嘛?

每週寫一篇日記,寫作對於新傳考試幫助還是非常大的。加上每週一篇消息改寫。看看新聞,關注一下。

其他不需要太多。最重要的就是通讀書本,有個大概和模糊的印象就可以了。看不懂,不理解的東西現在不用扣細節,容易鑽牛角尖出不來。之後多看幾遍很多東西會自然而然就懂了,這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總結】

前期複習不要焦慮看不懂,真的,看不懂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總之考研考的是書本知識和心態。心態不崩一切都好說。

拿焦慮的時間放鬆一下自己。勞逸結合。

祝各位同學備考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