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来了,你的高考回忆有哪些?

龙日飞144534669

在经历足以改变命运的高考之前,我必须经历另一场能够改变命运的考试—中考。闯过了中考,才有资格高考。现在人们常说,不要把考试看得那么重,这是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对于我和我那些乡下同学,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能到城市生活,考不上就只能继续像父辈一样伺候土地。

老家在鲁西南的一个乡村,全县只有一所还说得过去的高中。老家人说,上了那所高中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大学。上了之后才发现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话,它已经很多年没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考上一本的也只是凤毛麟角,大多去了不入流的高校,更多数选择了复读。

所以,刚上高一,我就明白我一定会读上四年高中。后来也果然如此。

不过在初中时,我的当务之急是要考上这所高中。考不上,那我的初中也会有四年。我们那里的中考有正榜副榜之分,成绩好上了正榜,分到好班级,学费也能少交,成绩差上了副榜,分到差班级,学费也要多交,而且分数越低学费越高。我走了狗屎运,成了初中全校唯一的正榜生。

真的是走了狗屎运。在那所乡下初中里,我常年排在全年级第二,只有一次是第一,即中考。我确定自己没有紧张,超常发挥,考试那几天,吃得好睡得好。可能是那位常年考全年级第一的同学紧张了吧。

中考完,过完痛快的暑假后,我带着全校唯一正榜的骄傲踏进了高中校园。骄傲很快消失,我发现自己在高中班级里排在了第五十多名,全部一百多名学生,我在中间。这是我自上学以来最差排名,我更是一直以为排在这个名次的肯定是差学生。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多少也受了些打击。初中时,我可在全校都算是数得着的人物。

没办法,初中的学校实在太差,体育老师都能教物理,到了初三更有老师懒得教了,使劲劝我们转学。还有些同学当面挖苦我们,说别看我们在这里学习好、跟那些在城里上学的学生比,就什么也不是。起初不服气,后来发现他们说得确实对。

那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死记硬背,拼命做题。我甚至觉得连午休都是一种罪过,就是要挤出一切时间学习,蹲茅厕要捧着一本书,做操前要捧着一本书……那位常考全年级第一中考却上了副榜的同学就常幻想,如果有一天脑袋炸了该怎么办?

也有不学习的,谈恋爱、打架斗殴……青春期里该做的事情他们都做了,后来他们辍学,再后来,他们外出打工,早早娶个老婆,生儿育女,养家糊口。

我早早就暗暗发誓绝不过这样的生活,于是,我只剩下了考上大学这条路。

上了高中才发现,它只是初中的加强版。初中是一周回家一次,高中则要一月回家一次,假期也少得可怜,要早早地以自习的名义回到学校。

学习和初中一样,死记硬背,拼命做题,只不过要背得更多,做得更多。后来,我发现不如在城里上学那些人的原因,是他们比我们更拼命做题。死记硬背的起跑线是一样的,但拼命做题就要求有足够的题,也就相应要有足够的钱。在这方面,农村初中怎么能比得过城里。

高一那年,我完全跟不上班,还没文理分科,数学、物理、化学全听不懂。那时给我的印象除了昏昏欲睡,就是那个潮湿的宿舍床铺。

我依旧也像初中那般拼命。有个同学对我说,你学习也挺努力,怎么考不好呢?他在班级能排到十几名,虽也是农村的,初中却是在县城。听了他这番话,我苦笑。

也是在那年,我第一次见到了自小生活在城里的同学,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何为城乡差距。初中时,那位本是教体育的老师在给我们上物理课时,问我们知道什么是MP3吗,我们皆摇头不知。上了高中,城里同学大多口袋里揣着MP3,耳朵里塞着白色耳机。这种造型在我整个高中时代都是我一直渴望的,但到了高四复读才有了第一只MP3,我用它在午休期间练习听力。

所幸文理分科了,我也只用学习文科,成绩好了许多。每天早起跑操,跑操前捧着英语卡片,上课努力听讲,下课努力做题。唯一的集体活动是校领导在操场上开的各种会,领导在台上唾沫星子满天飞地讲,我们在台下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在我的认知里,不学就是犯罪,挤出一切时间学习就是艰苦奋斗。整个高中,18岁之前,不恋爱,没爱好,学习是唯一的正义。不要提什么素质教育,学习差是真的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什么资格也没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我们面临的残酷现实。

生在农村,没有别的路可走,要么考上大学,要么回家种地。初中是辍学的高峰期,初一教室还满满当当,到了初三教室后排空荡荡。如今,我已经跨过了中考,来到了高中,眼前也就只有一条路,把高考跨过去。

转眼到了第一次高考,因为知道肯定还会有第二次高考,所以格外放松。超常发挥了,多考了20多分,排在了班级十几名,能上二本。

我的目标是一本,顺理成章地复读。后来上了大学,发现周围的山东校友也都复读了。难道复读是我们的宿命?

复读的日子实在是苦,我简直是每天都在扳着手指头数日子。唯一的享受是课间十分钟,我们走到室外晒太阳,就像放风。

其他的记忆则几乎没了。只记得教室很挤,课桌上的书本堆成了山,认识的几个同学,毕业后各奔东西,也没了联系。

我顺利考上了一本,在北京工作。毫无买房希望,但知足了。没有什么会比伺候土地更苦的。

如果问青春期里只有学习二字,后悔吗?

肯定后悔。因为我的青春身不由己,只有学习这条路。但凡多条路,谁不想好好玩一下?


马斯特切罗夫斯基

又是一年高考时,有些些感慨,来扯扯皮好了。关于高考,已经过去的有点久远了,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在那个还是只能发短信玩玩小游戏的诺基亚非智能机的时代,根本无法通过像现在随手拍照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带手机还会被没收)。只有在睡梦中,才能将潜意识唤醒,并且历历在目。啊原来,我的高三竟然是这个鬼样子。。


关于高三日常:

每天7点起床,20分钟搞定洗漱吃饭,到学校,开始迷迷糊糊的一天。一天七节还是八节的正课,当然全是主科,六位科任老师轮番上阵,以不同的方式讲授不同的知识,记得当时相对喜欢的是物理课,因为物理老师是个资深老教师,不爱管学生,一节课可以肆无忌惮的放空走神。最不喜欢的一定是英语课,因为本人英语不好,又常年被这老师盯上,生怕被点名,生怕与之四目相对,会有一种过电的感觉(不是爱的初体验那种,而是电击要命的那种)。晚上就是晚自习的时间,每天每科都会有一张练习,一张平均一小时,所以基本上是写不完的,所以在晚自习的最后一小时,就是互相抄的时间。~


关于娱乐:

在每天巨大的学业压力下,精神生活就会变得异常枯燥和乏味,现在觉得挺无聊的事情,在当年都能兴奋的好久。比如

  • 平时老师上课讲话难免会有口误,同学聊天也会有一些小瑕疵,这些都能被拿本子记下来,记了整整一大本。

  • 情人节那天,广播放了一首成龙和金喜善的神话,大家都能鸡冻好久。

  • 晚自习中场休息时间,和某男像教导处主任一样,走过各个班级,目的就是为了看漂亮姐姐。

  • 周六晚上唯一可以摸电脑的时间,登上久未的qq,只要有人可以聊天,就能很开心。

  • 周日,去各种老师家补课,坐公交车,看车窗外的风景,都能觉得很惬意。

  • 晚自习前再家吃饭的一小时,可以看电视,看啥内容呢,看四驱兄弟。。。。


关于高考:

  • 语文:我直到高三才算掌握了语文考试的真谛,就是要去揣摩文章的各种意思,注重细节,可能由于感悟的时间太晚,功力还不够深厚,在前面的题目中感悟了太长时间- -,作文没写完,人生一大遗憾。

  • 数学:早上发挥的不是很好,或多或少影响下午的考试,有一种脑门被堵的感觉,这是一场硬着头皮搞定的考试,没有考到理想分数,只能说中规中矩。

  • 理综:也是一场中规中矩的考试,可能自己就不是考试型的人,所以很难做到100%发挥出水平,区间大概是80%~90%之间,很可惜,这次高考都在80%左右。

  • 英语:应该是被英语老师盯了三年的原因,每次英语考试心理都很发虚,其实水平没有那么糟糕。只是单纯的不自信,作为最后一场考试,真的如释重负。


关于爱情:

这么多年过去,再来回想早恋到底好不好。 真的是因为影响学业嘛? 我觉得不是,而是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情况且没有正确的引导下,谈了一场恋爱,很容易去伤害对方,或者被对方伤害。有一段话确实可以表达那是的心情: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但是没有珍惜.......

但是在那样的年代,有一段简单纯粹的感情,有欢笑有泪水,这不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嘛?~


关于应试教育:

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最终战,应试教育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都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获取知识,而不是考试,如果把高考当做教育的最终目的,那就本末倒置了。


CODER曾小奇

高考,它给我的回忆太多!

因为我是一名复读生,给我的回忆,复读一年带给我的回忆要比高中3年带来的多!

接下来跟着我的图片来走近我的回忆吧,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图一:


我是一名复读生,而且是大学退学复读,我知道考入一所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实在是相差太多,上面是我复读一年做过的卷子。

五三高考

金考卷

天利38套

以及各种押题试卷

大家找找,当年做的试卷肯定有很多和我一样!

图二:


图三:

复读一年自己所在的教室,我喜欢安静,我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呃呃呃,其实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复读座位是根据成绩排的,我坐在后排,哈哈,你懂的!成绩并不好!

图四:



图五:


很励志的目标,记得当时大家都是有很大的目标的,后来高考结束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大家可以看看有没有此刻你在上的大学呢?


图六:



这是我自己知道复读成绩后,自己亲手把书卷给撕了,也放火烧了(图片没有放)。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梦想破灭了!


高考,带给我的就是这份记忆,我虽然复读一年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我知道了,无论结果怎么样,凡事都要加油,都要努力!不抛弃,不放弃,才是你的真正生活态度!


浅云

鲁迅先生有句话:“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虽然不是说高考,却适用于每个高三生体味过的那段奋斗岁月。


一个高三生的一天是怎样的?


清晨天未亮,就爬起来洗漱。

洗漱的时间不超过两分钟,早饭三分钟解决。

匆匆下楼,坐上第一班公交车,向学校飞奔而去......

路上想着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昨天的遗留问题。

保安打开校门,揉着困的眼睛,走进校园。

埋首在厚厚的复习资料前,自觉开始一天的学习,因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因为黑板上的倒计时每天都在减少......

因为墙上打满鸡血的口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敢松懈。


上午不到8点,开始一天的第一节课。教室里的所有人都不敢怠慢。


即使是课间,学习也从未停止。

中午12点,送饭的家长到来……孩子,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中午休息时间,大部分人还是继续学习,休息的也是趴在课桌上小憩一会。


下午,疲倦袭来,不过,就是再困,也要把上午的东西再温习一遍。


傍晚17:35,一天的课总算是结束了。

冲刺去食堂!


饭后,六点十分,赶回班级,因为,每一节晚自习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晚上21:40,晚自习结束,仍然不敢结束忙碌的一天,深夜回到家,加做一大堆模拟试题,直至子夜!


就这样,日复一日,天天如此。不敢放弃努力。


珍惜这些图片,珍惜它们背后的奋斗故事,那些期许,那些紧张,那些努力......


高考在即,用我家云记录下你的孩子努力奋斗的照片,我家云将用实惠送上福利。


tengteng233

那些年我们一起参加的高考——不虐不青春!

毕业,作别,别离;

付出,兑现,经历。

不虐不青春。

高考进行时!

中国高考不仅牵动全国,看了照片全世界也为之震惊!

考场外。

东莞,英语考场。

山东,美术考场。

安徽合肥,一位紧张等待的母亲。

安徽,成千上万的人欢送前去高考的学生。

上海,一个考点附近的酒店休息的考生。

学生每天要学习15个小时。

安徽,一所学校的晚自习。

一边吸氧,一边学习。

等待的父母。

拥挤排队登记参加高考的学生,警察在维持秩序。

焦急等待的家长。

武汉,向孔子像祈愿。

四川遂宁,考场里到处都是监视器。

沈阳,严格的安检,比美国上飞机都严格。

监考老师要严格核对照片。

作弊的工具很高科技。

眼镜里的接收器。

四川,还有更复杂的设备。

没收的手机和接收器。

河北衡水二中,高考宣誓。

首日考试完。

如此减压。


aisweets


首先,预祝学弟学妹们高考顺利。 今年大一,好吧,在你们来之前姑且还算大一。这几天面临着期末的煎熬,蓦地发现我快老了,我要大二了T_T。 我相信你们此时此刻应该比我们煎熬,所以奉献几个小故事给大家乐一乐。 首先就是,高考前一个月,我们学校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火灾。大家都知道,每逢高考,孔明灯就活泛起来。可能是许愿,但我更相信,那些放孔明灯的,都是家不在山东的。



没办法,去不了孔庙。所以我们前面那栋楼的同胞就小小地效仿了一个。结果呢,我们正上着晚自习呢,消防车就来了。 高考前一个星期,老师组织大家卖书,大家兴奋极了,因为书桌里早就着不下了。结果好不容易把书搬到操场,还没休息够呢,老师说:回去上自习吧,和别他们闹了。 O_o 这可能是我当时的心情。 结果我们站在窗台边看他们卖了一下午书 -_-#。 下一个故事不是我自己的,是宿舍一个小伙伴的。据说她高考前一天去看考场,然后经历了人生的一件大事 ...... 其实就是出来的时候被困电梯里了→_→。本来也没啥,只见当时电梯轻轻一晃,停在了半空。然后里边漆黑一片。她妈和她小伙伴都急疯了。想想也是哈,好歹晚上6点多了,里边居然连个灯也没有。结果这货连急也不着,还在里边高兴,我问她为啥,她说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有点兴奋 。 后来吧,她咋出来的我也没问,估计是电梯受不了了,自己吐出来的@_@。 其实大家以后遇到这种事也可以试试。

最后再次预祝学弟学妹高考顺利。然后呢,适度玩手机,真的只能适度哦。

(图片转自互联网)


一盘寀

人们都说高考累,高考苦。

然而高三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年。

高一不适应高强度的学习,成绩也不甚理想,十分郁闷。高二给人的记忆一点都不深,一晃就过完了。

高三倒是适应了高中生活,成绩步步高升,男朋友的感情越来越好,可能是人生中过得最开心的一年。

性格本身不是循规蹈矩的那种,学习也从来不是啃书。学习的时候高度集中,课余时间就在外面撒欢儿。高考记忆,全都是各种糗事。

我的生日是三月份,闺蜜送了我一件白T恤,课间给我送过来,刚打上课铃的时候还没收起来,结果被在后门的老师看到,非说是我组织班级订班服,然后非要让我把衣服交出来,第二天让我在班门口把衣服撕成20片破布条拿给他看。到现在还是比较不理解老师这种行为,从来没想过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高三十分不安分,晚自习瞅着班主任不在,自己写张请假条毕恭毕敬地拿给门卫大叔看,然后和闺蜜去步行街逛一圈,没有任何要买的东西,现在也觉得那样超级无聊,但是在高中的紧凑时间里,冲出校门骑上电动车就有重获自由的感觉。

元宵节的小烟花也拿到学校去放,被级部主任追到教室门口逼问到底是谁放了烟花跑了。

去三楼爬上教学楼的天台,那时候真的能看到星星的。

同桌放假捯饬发光气球卖,开学带到学校去,拿着发光气球晚自习课间围着操场跑,每经过一群人就是一阵惊讶声,少年的虚荣心就那么容易满足了。

晚自习放学,总在教室多学十分钟,不知道怼我后来的成绩有没有作用,其实更多一方面是在等三楼的男票下来,然后围着操场转几圈,然后各自回家,就觉得甜的不行。

高中给人最深的记忆就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吧,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做什么不计后果,原来自己以前也那么不怕事过。忽略老师,忽略父母,忽略了不起的高考制度。高中,紧张但是快乐着。

高中最开心的事就是数学成绩从高一的58分一直到了高三的145分。知道自己努力了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现在常常怀念高三,现在很少有那股拼劲,也很少有那种快乐了。



高考是很多人会经历的事情,经历过高考的人也各有各自的回忆。

我回忆中的高考有: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简称五三。里面有5年高考:最近五年各地高考试题,3年模拟:最近三年高考模拟试题。所以合起来就叫做《5年高考3年模拟》了。


还有教室里桌子满满,高高的书堆在桌子上,那时候条件还不好,闷热的夏天只有几个吊扇挂着吱呀吱呀的转着,努力带起来一点风,减少一点点燥热。下午的时候想要抵挡困意的同学把风油精涂在太阳穴上,教室里便都是薄荷的味道。

其他的回忆大概是鸟儿在窗外叫个不停,唤醒阵阵夏风,太阳从树梢中探出头,在大地上留下一排斑驳的倒影,匆忙的同学们嬉笑着赶往教室。临近高考时,一些人意气风发,六月追风去,一些人些许焦虑,仍在争分夺秒,秉烛夜读。是考完兴奋了一秒,再用一生怀念,怀念那天天气很好,考完试的同学们都很开心,等待的家长也如释重负。

记忆中,带着憧憬的我们,和同学嬉笑着,和老师攀谈着,在教室里填写志愿、规划未来,每个人的高考都一样,会在记忆中和那个季节变的一样温暖。

紧张的高考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放松的时间了。有些同学选择了旅游,有些同学选择了兼职进行锻炼。我认为玩英魂之刃是最好的放松了。

高考选择学校填志愿很重要,选择游戏也一样。英魂之刃就是一款很不错的游戏。

在福利上,签到送皮肤,龙骑士,活动很多奖励,玩起来不用担心自己要花钱。在玩法上,有很多有意思的机制,像是迷雾为埋伏敌人提供了条件,而TP可以瞬间支援队友,享受团队游戏的快感,队友也很棒,懂得一起配合。另外英魂会一直推出新的模式,像是冒险模式,三方乱斗等等,不想玩moba模式的时候也可以玩这些模式,完全不冲突。高考的回忆里,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现在还在玩的英魂之刃了。


耐活42

刚好今年是我本人高考后的10年。10年似乎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刚好今天高考第一天遇上了台风,下着大雨,作为广州的考生,还真有点当年味道。

还记得2008年那一年很特别,因为5月份是汶川大地震,虽然广州距离四川很远,但我永远记得那天上学,突然全部人停下来默哀一分钟那个感觉。好像高考比起生死,变得很渺小。

另外还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我们班一个女生,她的爸爸在煲汤给她的时候突发性脑溢血。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昏迷状态了,直接送到了ICU,班里的同学为她筹钱,但是她爸爸还是救不回来。很佩服那个女孩最后还是坚持了高考,如果是我,我未必能撑下去。

还记得第二天下午考英语,就是下着倾盆大雨,本来想打车,可是出租车都没有。叫爸爸送,可是爸爸却为了去汕头接我本科毕业的堂姐不在。后来回到学校已经全身湿透了。记得那种紧张和寒冷侵袭的感觉,也记得考完之后那种空虚。

最后考去了一个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专业。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轨迹,现在回想起来,除了有点后悔高中没有和双胞胎妹妹一起发光发亮以外,貌似也没有什么特别后悔的事情了。

最后祝各位考生拼尽全力,不辜负自己就好。


乐活手记LOHAS

刚看了“浅云”的回答,然后有了一个感悟——高考,共同的回忆,不同的经历。

高考,是高中三年学习成果的“一次性”检验,三年的努力,却只有一次机会,所以高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过来人,往往不屑于高考,但是作为当事人,又怎敢不屑。

正是这种只有“一次性”的检验,所以,让高考也显得残酷,残酷的一面在于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此人生关键节点正常发挥。虽然从机会角度而言,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一场考试就决定三年的努力,就产生了很多高考的悲喜故事——有人欢喜,有人愁。

(备注/新闻图片1:毛坦厂中学)

如果说经历一次高考,已经很不容易,那么对于那些复读生,经历过2次或者多次高考的人来说,心态就更加的微妙,更加患得患失,结果也就往往更加起伏不定,能正常发挥是幸事,由于得失心太重,付出成本的巨大,以及结果的不可预测性,让考前焦虑,或者考场紧张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自己是经历过复读的,第一次高考结束后,虽然成绩挺受打击,但是还是有动力继续复读,但是随着复读生涯的开始,得失心就更重。尤其是,在复读的时候,暗恋上了自己同班的一个女生,她不仅漂亮,而且成绩每次基本都是班级前3名。

成绩的差距,自卑的心理,高考的压力,复读的焦虑.....多重压力,让复读每天在紧张焦虑中度过。尤其是临近高考,暗恋的情绪与压力,无法抒发与表达,对未来的焦虑,以及与心中的她预感越来越远,想象着她未来的路肯定是名牌/重点大学,而自己只能进入普通大学。而且,还很可能是在不同的城市。

高考结束后,预想果然如此。距离注定越拉越远,复读时,我们的距离只是前后座,虽然是前后座,但是很少有勇气主动跟她讲话,只是在后座默默的看着她。

(备注/新闻图片2:毛坦厂中学)

还记得,高考结束的当天,心情/情绪有如泄洪的大坝,一年来积压的压力、压抑、焦虑.....一下子全都泄洪般涌出。感觉从未有的轻松,但也感觉从未有的累。

轻松是因为终于结束,终于解放。累是因为,长期的高压、快节奏,突然进入闲散状态,有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缓过神来的感觉。

那年高考结束,正值世界杯,跑去网吧跟同学一起通宵看世界杯,虽然不怎么懂足球。但是,觉得很适合来冲刷高中几年积压的负面情绪。

这两天,正好看了著名的“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高考前的撕书、扔书减压新闻图片。让我突然觉得,虽然高考早已离我远去,但成了每年6月都会开启一次的半尘封记忆。

(备注/新闻图片3:毛坦厂中学)

毛坦厂中学的撕书、扔书,更像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狂欢”,给高考学子们一个集体、集中的减压出口。

人生的每个重要节点,其实都需要仪式感,来宣告一种过渡。出生满月如此,周岁如此,结婚如此,葬礼如此......

高考,作为毕业前最后的句号,也是一场严肃的集体仪式。撕书、扔书给了这场严肃的仪式,多了些放松与放空。

只不过,最后打扫卫生的阿姨们要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