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長鬱蔥蔥”——潞安集團常村煤礦33年的發展變化

“我的成長鬱蔥蔥”——潞安集團常村煤礦33年的發展變化

33年,一個煤炭礦井在山西省屯留縣漁澤鎮208國道旁生根、發芽、成長,如同眼前漫山青翠欲滴的林木一樣,生機勃發。

從1985年7月3日建礦起,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就踏上了艱苦奮鬥、管理創新、轉型升級發展之路,不僅在潞安集團歷史上寫下了多個第一,還在全煤系統建成了首個“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安全防護、應急救援”的“PCPR”應急救援示範礦井,在安全生產中不斷實現體制機制創新。

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歷經33年的建設發展,已從一個單一的煤炭生產礦井,發展成為了包括一座主體礦井、五座整合礦井、一個多經三產公司、一個後勤服務中心在內的現代化大型煤礦企業。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特級安全高效礦井”、“全國首批資源利用先進企業”、“全國文明煤礦”等多項榮譽稱號。潞安集團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又一次站在時代前列,成為潞安的“窗口礦”。

而立之年,風華正茂,使命重大,如今,走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將砥礪前行,譜寫新篇章。

艱苦創業在路上

眼前擺著一本本厚厚的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歷年年鑑,被該礦黨政形容為“礦井的發展史”,覆蓋了全礦多年來方方面面的內容,每個內容都設定有具體的主題,都有完善的資料。據調研室主任程勇介紹:“這給各部門和各單位形成了精細化指導,為打造新時代高質量轉型升級版新常村提供了有力的歷史借鑑。”

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是第一個我國煤炭工業與世界接軌的窗口礦井,煤炭行業潞安噴吹煤國標的奠基者。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從建設之初就緊盯國內一流、世界領先、高產高效、高標準現代化礦井的目標,礦井主要生產設備全部通過國際招標、採購,代表了20世紀90年代世界一流礦井建設先進水平。主井底煤倉建設,在世界上首次採用螺旋煤倉設計技術,大大提高了煤炭產品成塊率,提升了產品質量。

1995年9月26日,歷經10年建設,總投資12.91億元、年產400萬噸特大型現代化礦井——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全面建成投產。

作為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建成投產恰逢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市場經濟的洗禮、考驗,特別是受煤炭市場、鐵路運力等制約因素的影響,使礦井面臨著投產即停產的尷尬困境。1996年11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對此作出重要批示,原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煤炭部、鐵道部等四部委九司局領導親臨潞安集團常村煤礦現場調研,解決300萬噸煤炭運力問題,制約礦井生產的運銷大動脈終於打通了。從此,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掀開了規模化組織生產的嶄新一頁。

1997年,潞安集團常村煤礦瞄準年產300萬噸的目標任務,克服國際招標設備技術含量高、生產技術人員少、礦井承壓開採湧水量大等難題,科學組織規模化高效生產,全礦幹部職工凝心聚力,生產熱情高漲,在108個日日夜夜裡,原煤生產就突破100萬噸,提前17天完成了全年300萬噸生產任務,達到305.7萬噸,並取得了最高月產原煤30萬噸、最高日產原煤15672噸、全員工效每工10.7噸的好成績,創造了我國煤炭工業發展史上新井快速達產最好水平。

“我的成長鬱蔥蔥”——潞安集團常村煤礦33年的發展變化

自我發展大踏步

2002年,是全面建設“中國潞安”能化大集團的開局年階段,也是潞安集團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建成“中國潞安”窗口礦的關鍵年。同時也是煤炭市場逐漸好轉,煤炭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審時度勢,瞄準“安全最好、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目標,大力實施“精細管理、精益科技、精品項目”的“三精”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礦井管理質效。進一步推進西坡風井建設,建成、投用了井下瓦斯抽採泵站,首開潞安井下瓦斯超前抽採的先河;全面加快新舊採區接替建設,從2002年到2004年,短短2年時間就完成了南三、北一兩個採區的準備,南一、南二兩個採區的封閉,在潞安歷史上創造了奇蹟;礦井單產單進水平大幅提高,2003年到2005年,年開拓掘進進尺持續保持在25000米以上,為礦井集約高效生產夯實根基。

2004年,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原煤產量達到568萬噸,實現利潤首次突破1億元。2005年,產量達到622萬噸,全面完成“三年三大步、一年一百萬”的目標任務,煤炭產量實現了跨越式增長,並全部還完世界銀行貸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成功闖出了一條依靠科技進步、提升技術裝備、創新管理模式、提高隊伍素質,實現集約化生產、效益式發展的新道路,創造了新的“常村速度”。

作為潞安集團首座高瓦斯礦井,隨著採掘開拓的延深,瓦斯成為制約礦井穩產、高產的主要瓶頸,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把超前防治重特大瓦斯事故放在礦井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狠抓全員教育培訓、通風佈局優化、抽採體系完善、專職隊伍建設、監測監控提升、電氣設備管理等各項工作,從源頭上杜絕了重大瓦斯事故發生,極大地解放了井下生產力。

2008年,原煤產量打破多年徘徊在600萬噸的被動局面,首次突破700萬噸大關,全年達707萬噸;2010年,潞安集團常村煤礦主體礦井與整合礦井共生產原煤1006萬噸,率先在潞安集團建成首個千萬噸礦井;2011年,產量達812萬噸,一舉踏入潞安集團800萬噸礦井發展序列。

轉型跨越再提力

2011年是“十二五”戰略的開局之年,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根據山西省轉型跨越發展的要求,按照集團“十二五”的部署,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掀開了加快轉型跨越、建設品牌化新常村的嶄新一頁。

近年來,潞安集團常村煤礦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潞安集團建設既強又大國際化新潞安的目標,加大改革創新力度,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發展步伐,提高發展質效,不斷增強自主創新力、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力,努力建設品牌化新常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常村人拼搏進取、勇創一流的信心和決心,使全礦安全生產保持了健康穩定發展,走在了全省轉型跨越發展的前沿。

在工作中,該礦始終堅持把安全作為全礦的第一政治、企業的第一效益、職工的第一福利、幹部的第一責任,按照“上下水平、南北兩翼、合理佈局、優化搭配”的總體思路,全面構建起了520水平南北兩翼、470水平首採工作面“兩主一補”的“三區”均衡生產格局,最大限度地保證礦井在安全前提下的穩產、高產。大力引進掘錨一體機、千米鑽機、超前臨時支護裝置、氣相壓力等新設備新工藝,礦井集約高效水平大幅提升。持續加大技術創新、難題攻關、小改小革的工作力度,僅“十二五“期間,就完成科技創新項目66項,其中《綜放特厚煤層打斷面高冒區不燃材料充填及充填設備研製》、《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本每層預抽及裂隙帶鑽孔參數優化設計研究》等多個項目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

轉型升級創輝煌

2016年初,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召開了十一屆一次職工代表大會,正逢“十三五”戰略發展的開局之年、礦井轉型脫困的關鍵時刻,此次大會指明瞭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十三五”“建設轉型升級版新常村”的發展方向。

此後2年多的時間裡,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工資總額逐年大幅提升,人均工資水平位列潞安集團前列,以470水平南北翼風井為標誌的重點工程陸續開工,並順利通過了國家首批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驗收。同時,成立了“常村煤礦黨建調度”,具體負責實施“十個黨建”工作,加速了黨政融合,在加強黨的建設上實現了新突破......

此外,2017年,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榮登中國煤炭企業科學產能排行榜第42位;礦井連續10年蟬聯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被中國安全生產協會授予“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範企業”;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為山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煤炭企業;被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授予“第十五屆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單位”榮譽稱號,是全國煤炭系統和山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作為。2018年,該礦在潞安集團確定的“優勢轉移、動能轉換、產業轉型”戰略引領下,全礦上下,凝心聚力,全面推進礦井高質量轉型升級發展。(李文龍)

“我的成長鬱蔥蔥”——潞安集團常村煤礦33年的發展變化

圖為常村煤礦第十一屆三次職工代表大會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