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建廠:業內質疑其進駐中國為圈錢續命

值得懷疑的是,特斯拉在美國遭遇的產能問題,用了兩年多時間都未能解決,在上海建設的工廠就能保證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特斯拉上海建廠:業內質疑其進駐中國為圈錢續命

美國時間6月5日,在特斯拉股東大會上,特斯拉披露了在中國上海建設美國以外首個工廠的計劃,目前正在與上海當地政府談判,最快將於下個月達成協議並宣佈。

此時的特斯拉正麻煩不斷。產能受困、Model3大面積退訂、特斯拉破產、馬斯克下課等傳聞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在本次股東大會上都從不同層面認證特斯拉在漩渦中。

特斯拉可能希望通過一個利好,挽回一些信心。這個利好,就是宣佈在中國上海建廠。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會議上表示,不同於特斯拉美國工廠,特斯拉新一代工廠名為Dreadnought(無畏艦),將同時生產電池和組裝車輛。該工廠早期會以生產Model S和Model X兩款車型為主要任務,在未來將以生產Model 3和入門級Model Y為主。

他還表示,該公司可能在2019年初推出Model 3租賃計劃,屆時特斯拉早已實現每週生產5000輛Model 3的目標,並實現盈利。

“租賃服務會對特斯拉的現金流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我們不會在6到9個月內提供Model 3租賃服務。無論如何,貸款融資是更好的選擇,因為銀行對於新車型的剩餘價值做的是保守型的估算,不過幸好,特斯拉汽車的剩餘價值一直都不錯。”馬斯克表示。

特斯拉上海建廠:業內質疑其進駐中國為圈錢續命

建廠是資本的助推器?

事實上,從三年前開始,特斯拉在滬建廠的傳聞就頻繁傳出,但一直沒有得到特斯拉的官方回應。每次傳聞,特斯拉都有不同程度的獲益,資本市場普遍看好其在中國建廠。

去年6月22日,有消息稱,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簽署了在華建廠協議,且特斯拉至少會與一家上海本地企業建立合資公司,當天特斯拉與上海政府簽約席位的照片同時流出,但後被澄清“不屬實”。

不過,馬斯克曾公開表達過在中國投資建廠的強烈興趣,他認為在本地生產,可免去關稅和降低運輸成本,可以讓特斯拉電動車在中國的售價下降三分之一。

此後,幾乎每月都會有消息曝出特斯拉建廠的消息,而人們一度認為在2017年12月,特斯拉就會落定上海工廠。只是幾個月來,遲遲不見它建廠動靜,其中一個重要難題,在於國家對於外企獨資建廠的政策限制。

不過不久後,中國政府宣佈擴大開放程度,降低關稅,取消新能源汽車外商投資股比限制。今年4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佈了放寬汽車行業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的時間表,其中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將於今年取消。此前,政府規定外資車企只能通過合資形式存在,且持股比例最高不能超過50%。

在特斯拉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馬斯克出乎意料地公開表示:“可能在下個季度,我們就將公佈有關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的信息,最遲也不會晚於今年第四季度。”

特斯拉上海建廠:業內質疑其進駐中國為圈錢續命

政策的利好、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水平提升角度,無疑加速了特斯拉的正式入場。早於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中國的,是特斯拉(上海)公司,從業務範圍來看,特斯拉(上海)只涉及技術開發、電動汽車進出口銷售,並未涉及製造生產。此次特斯拉確認在滬建廠,並主動披露了生產電池和組裝車輛。

對此,奇點汽車CEO瀋海寅曾表示,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特斯拉為何在中國建廠,“第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未來一定是特斯拉的必爭之地。從這個角度出發,它進入到中國市場,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遲早的事情。第二,特斯拉一直在尋求獨資在中國建廠,現在中國政策放開了,有這樣的一個公司出來,我覺得在意料之中。”

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基地,特斯拉僅去年就已售出14883輛電動車,在華銷售額達20.27億美元,設立的超級充電站已超1000座,目的地充電站已有2000個。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汽車交付這件事上,特斯拉把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帶壞了,不少新創車企在交付上遇到麻煩時,就學習特斯拉的方式。有汽車業內人士質疑:“此時特斯拉進駐中國市場是想圈錢,從而回暖資金鍊,尋求中方投資人,重新取信華爾街。”

特斯拉上海建廠:業內質疑其進駐中國為圈錢續命

還有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是,特斯拉在美國遭遇的產能問題兩年多時間都未能解決,在上海建設的工廠就能保證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特斯拉汽車公司已經成立了十五年,卻仍然無法解決新車大批量生產的問題,這對於傳統車企來說是不可以想象的事情。所以,特斯拉的問題,被認為是汽車研發、設計等一整套模式出了問題。

危機仍然伴隨特斯拉

在滬建廠一事,能否挽救特斯拉?此前有報道稱,特斯拉正處於破產邊緣,如果沒有資金注入,今年之內,特斯拉真的就要破產了。

根據特斯拉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雖然營收34.09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26.96億美元,但淨虧損也達到了7.85億美元,為去年同期的兩倍,創下了歷史虧損的最高紀錄。

特斯拉問題出現在了產能上。由於特斯拉在裝配過程中,手工裝配的比例太大,僅電池的壞品率可能高達20%,特斯拉Model 3的周產量只有2000臺左右,高成本和低產量導致了特斯拉危機。

由於交付延期,近期, Model 3被爆出遭遇大面積退訂。作為特斯拉家族售價最親民的車型,Model 3被認為是特斯拉電動車走向大眾的一款關鍵產品。在2016年首次公佈後,3.5萬美元的低價獲得眾多擁躉。

去年7月,特斯拉在加州舉行了Model 3首批30輛交付儀式,首批車主大部分來自特斯拉內部。彼時,全球訂單“像導彈一樣”飛向特斯拉,訂單量超過50萬輛,而隨著Model 3的量產出現困難,截至2017年8月,已經出現超過6萬個訂單退訂。

特斯拉上海建廠:業內質疑其進駐中國為圈錢續命

分析公司Second Measure最新數據顯示,在美國23%的Model 3訂單已被取消。其中4月份馬斯克表示,Model 3的交付將推遲6個月至9個月後,當月已有約18%的Model 3開始退款。

訂單縮水,加劇了特斯拉資金緊張的問題。因此,不少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如果沒有外界融資續命,特斯拉會走向破產。

“我們在Model 3上犯了很多錯誤。我們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正在解決它們。我們在某些情況下采用的自動化方法沒有奏效。但很明顯,有些生產要素非常適合人類完成,有些部分非常適合機器人。”馬斯克說。

在6日股東大會中,馬斯克稱,特斯拉周產5000輛Model 3的目標“非常可能”在本月底時實現。他還表示,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很快將會製造出更多的電池,產量將超過所有電動車製造商的電池產量總和。此外,從下個月開始,Model 3試駕車將部署到北美所有的特斯拉零售店。

他還表示,特斯拉可能在未來5年內推出一款小型電動轎車。馬斯克稱,特斯拉預計到今年第三季度將實現扭虧,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現金流將會轉正。

在當日的股東大會中,特斯拉股東對分離首席執行官與董事長職責的股東提案進行了表決,最終,分離馬斯克職責的提案未能獲得通過。也就是說,一度面臨下課的馬斯克,在此次股東大會之後,依然會繼續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