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全域旅遊怎麼做?附乾貨建議哦

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

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著力推動旅遊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轉變。

鄉村全域旅遊怎麼做?附乾貨建議哦

基本原則

融合發展,從區域全局考慮,不能只從單一景點、項目謀劃,將區域內部資源整合,凝聚新合力。大力推進“旅遊+”,促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全面增強旅遊發展新功能,使發展成果惠及各方,構建全域旅遊共建共享新格局。

因地制宜。特色小鎮不能千村一面,不能為了項目建設而申請項目,注重本地實際情況,差異化推進全域旅遊新方式。

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合理有序開發,防止破壞環境,摒棄盲目開發,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鄉村全域旅遊怎麼做?附乾貨建議哦

國內玻璃廊橋、棧道屢屢成為熱點,大部分景區都會向著熱點靠近,然而,玻璃廊橋適合每個景區嗎?景區想引流消費者是正確的,但方式方法應注意特色,不能一哄而上的做玻璃棧道、做滑道。

主要目標

全域化。在一定地理範圍內,合理佈局項目,對服務、營銷、環境等統一規劃,實現全域宜居宜業宜遊。

品質化。旅遊產品包括物質產品與服務產品,物質產品以紀念品、特色食材等為主,然而要增加產品的創意,不能景區的產品好像在其他地方也見過,千篇一律的木工製品已經難以吸引消費。增加體驗性、定製,以定製凸顯特色,以體驗彰顯內涵。

鄉村全域旅遊怎麼做?附乾貨建議哦

融合發展、創新供給

商貿、工業與旅遊融合發展。傳統村落可依託特色村鎮發展慢行系統、主題功能區等,藉助農業、工業企業發展行業遊覽業務,探訪加工遺蹟、體驗傳統制作。在精準扶貧指導下,鄉村往往有企業幫扶,以農業種養型企業為例,企業與村落共同打出“傳統生態”的招牌,村落髮展傳統民俗,農業企業開發區域特色的手工技藝,並將生產流程拆分,讓消費者便於體驗和感受。太行山區的花饃工藝流傳悠久,同時酒文化底蘊深厚,山村的居民更是利用葡萄、桑葚、柿子、山楂等釀製果酒,企業搭建互動體驗中心,請村裡的守藝人來指導遊客製作,遊客換上除塵的衣服,帶上帽子、手套,製作太行山特色的桑葚酒,還可以發揮定製的長處,消費者可在園區洞藏果酒。以種植為基礎的農業科向旅遊業成功轉型,使遊客獲得較好的旅遊體驗。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鮮明地方特色的時尚性、實用性、便攜性旅遊商品,增加旅遊購物收入。鼓勵園區、村落髮展品牌化,以品牌樹立新形象。

鄉村全域旅遊怎麼做?附乾貨建議哦

鄉村全域旅遊怎麼做?附乾貨建議哦

鄉村全域旅遊怎麼做?附乾貨建議哦

農、林、水等融合發展。創意農業是鄉村發展全域旅遊的突破口之一,具有特色鮮明、體驗性強等優點,利用各部門優勢,鼓勵發展具備旅遊功能的定製農業、會展農業、眾籌農業、家庭農場、家庭牧場等新型農業業態,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美麗休閒鄉村。依託區域的林果種養,發展生態、節水的科技農園,符合政策導向,同時為新業態發展提供基礎。

鄉村全域旅遊怎麼做?附乾貨建議哦

科技、文化、教育等融合發展。上面說到,鄉村建立創意農業園區,可將現代農業技術與創客教育、steam教育相融合,發展研學實踐,依託良好的自然優勢發展中醫藥特色、康復療養、休閒養生等健康旅遊,可將醫藥、食養、生態等元素相貫通。

鄉村全域旅遊怎麼做?附乾貨建議哦

提升旅遊產品品質。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等,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提升傳統工藝產品品質和旅遊產品文化含量。鄉村地區的因食而吃的現象極為明顯,以四季主題深挖餐飲、手工文化,是發展鄉村旅遊、農業園區的新方向。區域的全域旅遊吃的健康、玩的天然、喝的文化、買的放心,才是新的鄉村旅遊。推廣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修復、無害化處理等生態技術,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旅遊開發生態含量,鼓勵農業園區發展沼氣池等發酵技術,對村落、旅遊產生的糞汙有效處理,同時沼液等肥料用回綠化,突出“兩山”。

鄉村全域旅遊怎麼做?附乾貨建議哦

全域旅遊的融合發展、統一規劃的產物,也是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以鄉村特色發展全域旅遊,將農業產業扶貧、旅遊扶貧等納入全盤考慮,把區域內林果種養、民宿客房、主題餐飲、景區文化等多元合一,形成合力協同發展,對於全域旅遊的實現、農業綜合體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