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什么就练什么

想学什么就练什么

长久以来,都不断有人问我,说为什么你的什么什么做的那么好,我通常回答,练啊。许多人登时便没了兴趣,似乎觉得我是在敷衍。这里要澄清一下,我绝对是认真的,此文为证。

其实练习很简单,就是不断重复做一件事情。有不少人,虽然嘴上说要提高,身体却诚实的偷懒,匆匆了解一些皮毛便算数,这可真算不得是有提高了。

诚然,一项技能的知识、方法和经验也是很重要的,但我若真是用这些来回答提问者,那才是敷衍好不好。如今资讯发达,任何事情的方法、技巧和经验都随手可得,任何人想提高一门技能,第一个想到的恐怕也是去网上搜索相关话题,而很多人之所以又开始向其他人讨教,无非是因为尝试过很多方法和技巧之后觉得没有提高,此时,再跟他们谈论方法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又何必去说呢?

练习,却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

之前有篇文章《什么是你的核心竞争力》里提到,经过长久练习的技能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其实一项技能通过练习才能真正获得提高,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浅显到许多教授技巧和经验的文章都懒得去提,但要做到这么简单的事情却很难。

现在我能拿得出手的寥寥几样技能,无一不是通过不断重复练习得来的,但由于懒惰,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不及那些大牛,所以道行还浅得很。

而那些大牛们的技能,也并非天赋异禀或是掉进某个山洞里吃了奇珍异果,也同样是通过辛苦练习得来的。

想学什么就练什么

又比如,我敬仰的李寻欢先生(已逝),也是因为有事没事就刻木头人,有意无意间练习了对飞刀的掌控技巧,最后才能够准确射中上官先生而不是隔壁老王。

想学什么就练什么

相反,未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即便知道了方法,甚至一些窍门,也往往好不到哪儿去。

想学什么就练什么

不勤加练习就是这种后果

我之前有段时间练字,进步有目共睹,后来中断,字就又变得跟狗爬一样了。有个同事,书香门第,对书法颇有研究,一笔一划怎么写,门道多着呢,而一旦你看到他的字,就可以深切感受到方法论者和真正掌握技能的人到底有什么区别了,继而开始怀疑他对你讲的道理是真还是假。

做菜也是。我常看烹饪节目,一个菜怎么做才好吃,说得头头是道,但平常做饭机会少,因此也就停留在“说得一口好菜”的程度了。

所以,方法是一种知识,无论是通过阅读也好聊天也好,是能够以一个相对而言较低的成本学习到的,而练习的成本就高得多了,最直接的成本就是时间和精力(也许还有金钱),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不愿意去做吧。

假如条件允许,而你又真正希望提升某一项技能,充分的练习总是必不可少的。

练习需要方法吗?当然也有。大家常说,只是埋头苦练是不行的,还得善于总结,意思就是要不断优化练习的效率(不是偷懒哦),而想要提高得更快,除了增加练习时间(一万小时理论),就是逐步增加难度了(i+1习得理论)。

不过这些方法即便完全不懂也没关系,只要我们开始练习,凭借人类的智慧,很快就能找出各种各样优化的练习方式,这些,就是所谓的“技巧”了。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技巧,因为它们已经成为我们做事的习惯了。

掌握了足够多的技巧,就意味着能力的提升和对该项技能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想做出一份好吃的蛋炒饭,并不需要刻意寻找什么练习的方法和技巧,无非是多尝试。终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够知道每一种佐料的性格,知道它们在什么时候下锅才能和其它食材产生奇妙的反应,知道什么时候翻炒什么时候等待。这就是所谓的“火候”了,火候到了,就算练成了。

若是你热爱思考,再进一步,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就是知识了。

比如常看电影的,即便没有学过电影理论,对一部电影也能说出个123了;比如常写PPT的,写着写着,总结出了一些道理,也便可以出书了。

所以啊,咱们常说夜市路边摊的干炒牛河比大饭店的好吃,无非是因为人家一直在做这道菜。而我们若是真想把英语、码字、编程、演讲、唱歌这些技能提高一些,除了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方法,剩下的也无非就是重复再重复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