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完美主義還是逃避?

很多人都聲稱自己是完美主義者,我以前也覺得自己是,不過後來終於悲哀的意識到,我不過是個拖延症患者而已。

拖延是許多人的絕症,造成拖延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完美主義”。

“這個事兒吧,我也不是不想做,只不過吧,我這個人追求完美,一件事要做就做到最好,要不然還不如不做!”

嘖嘖,當人們這麼說的時候,逼格和氣場一下子就噴出來了有沒有?堵不住啊有沒有?

但事實是,這世上除了真正的強迫症患者之外,沒幾個是完美主義,人們這麼說,只不過是想要個能拿得上臺面的藉口而已,而“追求完美”無疑是個最完美的藉口。

在我看來,“完美主義”這種說辭的動機一般有兩個,一個是逃避批評,一個是逃避懶惰。

逃避批評的心理成因比較複雜,今天就不細說了。簡單來講,這類人有一個預設,就是如果自己沒有做好,就會受到批評,為了避免受到批評,乾脆就不做。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這類人,我建議你去做做心理建設,我不是心理專業,就不誤人子弟了。當然,你也可以試試下面我提到的辦法,因為

你更有可能是第二種。

逃避事務

說白了就是懶!

咱們之前在聊目標設定、做計劃,建立個人知識體系的時候,我翻來覆去的提醒不要追求完美,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踏入規劃陷阱。規劃會帶來“已經完成了”的錯覺,這種錯覺會讓我們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滿足,而為了逃避更困難的“做事”,我們就會不停的規劃,一邊享受這種心理滿足,一邊騙自己說是為了追求完美。結果等規劃做好,已經到了deadline,只能繼續找藉口:“哎呀呀,看來這次的規劃還是不夠完美呀,再重新規劃一次好了,這次我會記得把進度也規劃得更完美一些的。”

這種情形,相信有不少同學是感同身受的。

你是完美主義還是逃避?

只說原因不給解決方案不是我的風格(主要是為了湊字數),So,解決方案就是:

按“最小化可行產品”的思路經營自己。

簡單的說,就是先想辦法從0做到1,再慢慢從1做到100。這種快速迭代的思路,在之前的文章裡就提過,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做事方法。

比如,有客戶找我們定製一件產品,我們是沒法馬上就交付一個完美產品的。更靠譜的做法是,先跟客戶溝通想法,這是起步,也就是從0到1的階段,然後根據這個想法擬定一份產品提案,雙方再基於這個提案逐步完善,一直到討論的差不多了才進入產品開發階段。

開發的過程中會不斷出現意外,我們必須逐個解決這些問題,修正最初的方案。在經歷無數陣痛之後,一件產品才會慢慢成型。這個產品是完美的嗎?當然不是,一般而言,它只是個“最小化可行產品”。未來,這個產品還會經過無數次更新換代,它會越來越好,但等不到完美的那一天,它就會從市場上消失,不過沒關係,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我自己寫文章也是這樣。每到週三,我就會很苦惱,不知道這周要寫什麼,但我每次還是告訴自己,沒關係,只寫300字就好(訂閱號文章最少300字)。於是打開電腦,先寫一句,再硬想一些有的沒的湊夠300字,這就是我的“最小化可行產品”了。但往往寫著寫著,就超過300字了,最後不知不覺就寫完了(今天這篇也是這樣^_^)。

如果我們把自己看作是一件產品,經營自己的思路也大致如此。在我們發佈(出生)的時候,都是“最小化可行產品”,但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次迭代,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是一次大版本更新。

其實沒有一件產品剛發佈就能改變世界,沒有一件事在一開始就可以做到最好,也沒有一個人一出世就是完美的。我們可以朝著完美的方向努力,但不必刻意追求完美,特別是追求每一件事的完美(許多年以後,當我們回憶過去,會發現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缺憾,這樣不也很好嗎?)。

所有的事物,都是逐步發展、逐步完善的。這麼看來,“開始”和“堅持”都比“完美”重要得多。

一件事,只要開始做了,就是一個里程碑,如果能一直堅持做,就有機會接近完美。最終是否能將自己打造得完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持續更新自己,讓每一次迭代都更有意思。

所以,想運動又不想動的人,從穿上運動服開始吧,先別糾結費盡心機制定出來的科學合理的減肥計劃;想學習編程的人,從“hello world”開始吧,先別斟酌用什麼IDE和數據庫;想創業的人,從做一個投資人認可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吧,別老想著明天就改變世界。

假如你有做時間記錄或學習日誌的話,那些記錄就是你的版本更新歷史,看著它們,你會知道你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狀態,或許永遠沒辦法達到完美,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現在的你比以前的你更厲害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