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吉林日報與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合辦

據統計,我國靜脈功能不好的人群佔比40%,靜脈曲張發病率也達到了6%-8%。關於靜脈曲張,雖然病情常見,但是科普性不強,很多人還將靜脈曲張與脈管炎等混為一談。

本期專家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關於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的形成

靜脈曲張是慢性靜脈疾病的一種表現,是由於一些原因導致靜脈壓增高,進而造成下肢靜脈管壁變薄、擴張、靜脈瓣膜進一步損壞,最後靜脈迂曲成團的一種病症。實際上,靜脈曲張是管壁形態學的改變,正常均勻的、走形清晰的血管發生嚴重扭曲和擴張。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從本質而言,靜脈曲張是一種血液倒流性疾病,在人體靜脈正常發育過程中,靜脈裡的瓣膜起到單向閥的作用,保證血液只往一個方向流動,不允許逆流,如果靜脈的瓣膜功能不好,或者瓣膜功能缺失,血液就像通過直管一樣,逆向流動,導致靜脈擴張,進而形成靜脈曲張。

遺傳因素佔主導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靜脈的瓣膜功能不全與瓣膜發育不全有關,其中遺傳因素佔主導,這是靜脈曲張最重要的因素,遺傳靜脈瓣膜發育不全或者功能不全,導致血液倒流引起靜脈曲張。父母均患靜脈曲張的子女一般比正常人患靜脈曲張的比例高出4到5倍。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次要原因是長期站立、泡涼水、受涼、慢性疾病、長期咳嗽、便秘等,會損傷靜脈血管。世界上多數醫療中心研究認為女性發病率多於男性,但臨床看來並不太明顯。大多數發病在成年以後,即30歲之後。而且肥胖、腰圍增大者患病率高。妊娠,包括多次妊娠的女性是靜脈曲張的高危人群,且女性主要在懷孕之後發病,胎兒在盆腔內逐漸長大,壓迫髂靜脈導致下肢靜脈壓增高,瓣膜進一步破壞導致靜脈曲張。

當心常見併發症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二、瘀滯性皮炎。這是靜脈曲張特有的一種皮膚病變,以腿部皮膚瘙癢、褐色及深褐色色素沉著、皮疹、皮膚增厚光亮或者脫屑,這是長期靜脈曲張的必然結果,多好發於足踝部,是腿部靜脈內血液淤積,靜脈壓力增高的標誌。這種皮膚變化導致皮膚修復功能下降,損傷後癒合困難且容易出現皮下脂肪變性,也是皮膚潰爛的先兆。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三、下肢靜脈潰瘍。也被稱為“老爛腿”,這是長期靜脈曲張導致的嚴重後果,出現不易癒合的皮膚潰瘍,且常合併嚴重感染和潰瘍長期不癒合導致其他病變。

四、大出血。如果潰瘍感染或腐蝕靜脈導致靜脈破裂會引起嚴重的出血併發症,如發現不及時會導致出血性休克等嚴重後果。

靜脈曲張≠脈管炎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靜脈曲張雖是老生常談的疾病,但仍然有很多患者將靜脈曲張和脈管炎混為一談。簡而言之,脈管炎是病因不十分清晰的免疫系統疾病,多是青年人發病,與吸菸及受寒有關,脈管炎多為中小動靜脈都受累及的血管炎性病變,以肢體末梢蒼白或發紺、皮溫低、怕涼、疼痛和間歇性跛行為主要症狀,需要進一步超聲或血管造影等檢查後,再經專科醫生診斷。

如何預防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靜脈曲張患者需要注意儘量避免久站,多做釋放活動;經常抬高患肢,避免小腿受傷;經常做踝關節屈伸運動,這個很有用,發揮肌肉泵的作用,擠壓血液迴流,尤其坐辦公室、坐飛機的人,每次做15到20次,可較有效地預防靜脈血栓;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早期穿彈力襪預防。對於術後患者,恢復過程中最好要穿一到兩年的彈力襪,逐漸增加活動,根據醫囑適當應用抗凝藥物預防深靜脈血栓發生等。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這些常識要了解

可以熱水泡腳或蒸桑拿嗎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硬化劑能根治靜脈曲張嗎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放血療法不可信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得了靜脈曲張就要少走路嗎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該說法不科學。因為人的下肢靜脈血可以從低處克服重力,而行走時小腿肌肉的節律性收縮,可以起類似泵的作用促進靜脈血迴流。當長時間站立或保持坐位時,小腿肌肉缺乏收縮,則容易造成靜脈血淤滯。因此,適當的行走是有利於靜脈血迴流的,當然也不可運動時間過長,以免對下肢靜脈造成負擔。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小彈力襪有大作用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靜脈曲張:“小病”大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