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鋪,陰

階前蕉又綠,入夢淺如煙……在看完柴靜《穹頂之下》後,準備在這陰雨天裡出去透透氣,便一人前往羅田石橋鋪。

上 318國道的時候,英山-羅田線103公交在河灣美髮店停了下來一個人,接著冒起急促的黑煙開始爬坡進入羅田界。從奶牛廠向右拐,路邊木板小店集了幾個人,好像在商量些什麼,然後又如同商量好了似的將目光一致投向這邊打量著我。我覺得他們應該是認識我,不過平時在外幾未逢面,相互不好過問,我只好前行。

前面水泥路面被壓得四分五裂,向陽的山坡上泥土鬆軟得欲夥同半邊山滑下來,略微有些料峭的春風,捎來即將謝幕的油菜花香,絲絲縷縷,若有若無。坡頂的位置,楊家衝村四個大字的標誌牌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過往的行人和車輛,看起來倒也似睡非睡。下坡不急不緩,雜從灌木兩旁,一邊是還未春耕的農田,一邊是樹木並不蔥蘢的山。我想起“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除了山地丘陵的自然生態面貌,用後面的詩詞來形容應該毫不為過。望著西北面的山丘,回憶到小學時候這片山經常失火,樹草灌木燒光一年生長一年。我也記得有一個曾經的同班女生大概住在這裡,人長得很好看。

石橋鋪,陰

石橋鋪,陰

順著西河逆流而上,廢舊的鐵砂船靠在岸邊隨水流哐哐鐺鐺作響。河畔的樹吐出嫩芽,有覺“云為裳兮風為袖,吾心安處是吾家”。河面上,零零散散的幾隻白鷺叼走小魚飛向溼地,一群春燕掠過,河面便立即傳來群雜的鳥鳴聲。而後,回水灣處有幾人拋竿垂釣,停留半刻卻沒看到有人上魚。

石橋鋪,陰

自認為方向感還不錯,卻在一處橋邊分岔路難辨方向。回頭看橋上有一位老人,揮著苕帚將路段中間的沙礫塵土正掃向兩側,我小步上前打招呼問路,連叫了幾聲大爺也不見作答,我準備回去打開手機地圖的時候,老人放下手中的苕帚,向我揮了揮手並指了一下的嘴巴和耳朵,然後又轉過背去繼續清理路面。我會意地點了一下頭,便朝著老人掃過的那條路接著向前走。

山路越來越繞。一路上,鮮見有車輛和行人,倒是真的安靜。竹林幽徑、綠草如茵。不時還能聽得見婉轉清脆的鳥叫聲。路邊,偶爾可以看到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兒。這花,或白,或粉,或深,或淺。

石橋鋪,陰

從落令河村(又名餘家衝村)過康家畈村,也不過僅僅幾分鐘的時間。有水產養殖,藥材種植,黑山羊養殖等基地,雖說算不上大規模,但自給自足肯定是夠了。

石橋鋪,陰

在這邊山區每過一個山頭,就幾乎有一片平曠的土地,村村算不上千篇一律,但也相差無幾。田頭引水渠的水開始漫溢,水牛低著頭走來走去,鴉鵲一會兒趴在牛背上一會兒掛在樹上,春耕就要開始了。

石橋鋪,陰

半小時過後,導航提示進入石橋鋪X309 道,下坡後柏油路面潔淨無沙土,路旁有老嫗提著竹籃,小腳慢慢往鎮上走。映入眼簾的是武英高速高架橋,遠遠望見過河橋,橋邊汽車站停著幾輛舊巴士,幾個四五十歲的大叔圍著靠在車皮上,吧唧吧唧地抽菸。

石橋鋪,陰

石橋鋪,陰

這平日鎮上並不顯得有多熱鬧,倒也和我想象中的差不多。問過橋頭一店鋪老闆娘,我便順著高架橋下面走,往著國旗的方向,到達了石橋鋪小學,也是此次的目的地。

石橋鋪,陰

學校從門口看很簡陋,操場是泥土地面,教學樓裡有學生在上課,校門口旁邊卻沒有門衛。短暫停留,沿著校門口外的一口池塘從幾戶農家小院經過,幾分鐘能抵達鎮上。

來之前早就聽說濛濛山村路段,有一處獨特的奇觀。路過見到公路兩側,至今保留著一段約兩公里長的孑遺樹種——水杉樹,整齊劃一地挺拔著。不過只有待到秋天時,滿樹金黃才是最佳的觀賞季節。

從石橋鋪返程,原本下坡路回去成了上坡路,無意走了另一條平路,進入了蓮花林村。一路恍恍惚惚,直到抵達紅橋邊,才看到路邊的指示牌,此時已經過了八仙畈。前行的公路,沿著河畔,開始進山。

石橋鋪,陰

石橋鋪,陰

公路,其實也是河堤。山裡吹來款款的風,掠起我的長髮和衣服,能感覺到力道,卻並不寒冷,這便是春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