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网说价差」之三|三大原油基准价差扩大的逻辑

「鸿网说价差」之三|三大原油基准价差扩大的逻辑

「鸿网说价差」之三|三大原油基准价差扩大的逻辑

导语

周四,布伦特原油期货对WTI的溢价创下了三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其与阿曼原油的溢价降至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鸿网原油认为价差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WTI反映了美国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基本面,但由于运输瓶颈等问题又不能直接冲击Brent价格。

布伦特的溢价升高反映的是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紧张情绪加剧和对OPEC减产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鸿网原油分析三个国际原油价差走势的主要原因并认为价差加大会导致原油贸易格局的变化。

周四凌晨公布的API数据录得美国上周原油库存增加100万桶至4.349亿桶,WTI在午盘交易中跌至67美元/桶以下,与布伦特原油价差扩大至11美元/桶。同时,迪拜原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布伦特,导致两者价差缩小。

「鸿网说价差」之三|三大原油基准价差扩大的逻辑

数据:鸿网原油

鸿网认为,布伦特-WTI价差分歧主要原因在于:

01

美国原油供应过剩是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尽管美国原油产量在飙升,但由于美国管道运输能力不足、港口容量较低、生产商人员和物资的短缺等问题,导致美国出口能力遇到瓶颈,无法对布伦特造成有力冲击;

02

地缘政治趋于紧张,投资者担心美国对伊朗重启制裁后的伊朗原油出口下降。鸿网原油估计在11月份美国正式开展对伊朗石油行业制裁后,伊朗至少会损失40万桶/天的原油出口。

「鸿网说价差」之三|三大原油基准价差扩大的逻辑

数据:鸿网原油

03

计划于今年6月22日召开的欧佩克会议是否增产扑朔迷离,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一定会增产以及最终的增产数量,增加了市场的担忧。鸿网原油认为,沙特对维持油价的意愿高涨。

「鸿网说价差」之三|三大原油基准价差扩大的逻辑

数据:鸿网原油

鸿网原油认为布伦特同迪拜价差的缩小除了上述地缘政治的原因推动中东油价上涨之外,还受到短期需求推升影响: 根据彭博报道,迪拜今年7月远期交货总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达到700万桶。需求上涨导致阿曼与布伦特价格缩小;布伦特油支撑着国际市场一半的贸易量增长,迪拜原油从体量上看远远不及布伦特原油,更容易受到短期需求上升影响。

但长期来看,鸿网认为迪拜与布伦特价差在未来有可能再次扩大,这一点在两个价格的远期期货市场价格上表现已经有所反映。

背后的原因在于:

第一,今年国际海事组织出台新规,规定从2019年起,全球船舶燃油含硫量从3.5%下降至0.5%,由此估计会增加2~3百万桶/天的高级别燃料油增量。

布伦特油质对产生中间馏分油的投入产出比要大于中东原油,因此长来看,即使迪拜价格同布伦特价格现在有所减小,但未来价差可能还会扩大。

相比之下,布伦特与WTI价差由于运输瓶颈的问题(详见《【鸿网说价差】之一 | Permian的痛:详解Permian管输瓶颈(网络简版)》),中短期内仍可维持。

WTI对布伦特的折价最大的影响后果是国际原油贸易格局的改变: 亚洲国家进口原油来源更青睐于美国。

「鸿网说价差」之三|三大原油基准价差扩大的逻辑

数据:鸿网原油

第二,亚洲市场买家在过去几个月内对购买美国原油表现积极:韩国炼油企业SK和GS Caltex最近购买了从美国WTI到鹰福特(Eagle Ford)和巴肯(Bakken)在内的数百万桶原油。

印度最大的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口WTI Midland和路易斯安那州的轻质原油。

日本JXTG以及台湾的中油公司(CPC)、泰国的PTT Pcl和Oil Pcl也在接受来自北美的供应。

中国是美国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在亚洲市场,中国原油进口对美国原油出口影响巨大。2018年前4个月,中国原油进口屡创新高(《中国原油月报 | 1季度中国原油创下多个新高,18年能否再接再厉?》)。

「鸿网说价差」之三|三大原油基准价差扩大的逻辑

简而言之,如果布伦特对WTI的溢价保持并继续扩大,美国的石油出口将逐渐侵蚀OPEC国家的出口市场份额。

「鸿网说价差」之三|三大原油基准价差扩大的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