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聚合力,东阳美丽乡村沐新风

文化礼堂聚合力,东阳美丽乡村沐新风

文化礼堂聚合力,东阳美丽乡村沐新风
文化礼堂聚合力,东阳美丽乡村沐新风

文化

礼堂

入夜后,乡村陷入一片宁静。王户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德福还在跟设计人员讨论完善村文化礼堂的规划图纸。经过多次的外出考察和商议,村里决定改用仿古的工艺和材料,使之与王户口东派民居特色村的整体风格相协调。“要按照景点的标准去打造,尽管方案调整后建设成本会增加30%,但建成后将成为我们村的一大特色。”

王德福所说的特色不仅停留在外观,更体现在内涵。位于东阳江北街道的王户口村至今仍保留有几百年前的古窑址,这两年通过举办陶艺文化节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乡村游景点。为将这一优势放大,该村决定将选土、打样、制胚、添色、烧制等陶艺工序展示和陶艺体验馆都搬进文化礼堂,打造陶文化特色馆,届时将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文化礼堂聚合力,东阳美丽乡村沐新风

一村一品,一堂一韵。据东阳市委宣传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东阳是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先进县(市),近几年,财政每年至少拿出400万元用于文化礼堂建设,到2017年底已建成133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礼堂。在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深挖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融入木雕、竹编、建筑、影视等文化元素,涌现出了古建博物馆、木雕竹编文化馆、竹根雕馆、横漂影视文化馆、红色纪念馆、农耕博物馆、房东学堂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馆室,使文化礼堂成为了打造成承载乡愁、展现乡土文化的 “村庄客厅”。

才艺表演、非遗展示、志愿服务、礼仪传承……如今的文化礼堂成为了东阳乡村最具人气的场所。据统计,2017年共举办书法、摄影、戏剧、声乐等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共900多场,“文化礼堂”杯“我们的村晚”更是成为了村民一度一年的狂欢,还组织部分优秀民间节目走出东阳,到隔壁义乌、磐安等地“走亲”。

丰富多彩的活动背后是乡村文脉的传承。在虎鹿镇葛宅村的文化礼堂,一年一度的“孝”文化节,将尊老爱老的传统礼俗发扬光大;在巍山古渊头文化礼堂,开办起了国际性义塾课堂,让这个历史上就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博士村”重新焕发光彩;在城东街道李宅社区文化礼堂,一盏盏荷花灯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生动展示了李宅花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的工艺演变与创新。

文化礼堂聚合力,东阳美丽乡村沐新风

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聚合力,东阳美丽乡村沐新风

文化礼堂在夯筑农村精神家园的同时,也推动了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创新,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稳定。近年来,东阳各地挖掘了道德故事420个,编立家训1.6万余条,在文化礼堂进行展出,调动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进一步助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组织专人记录村民日常的善行义举,建立“善行档案”,每月定期开展“乡风评议”,年底开展评选“最美村民”“最美家庭”“最美邻居”等,用身边好人好事教育身边人,达到“小善大成”。还组织“道德模范”“东阳好人”“最美东阳人”“最美治水人”等百余人成立好人辅导队,分赴文化礼堂与孩子们零距离交流,让文明新风沐浴“三乡”大地。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只有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才能凝聚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东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东阳今年计划新建67个像王户口这样结合产业特色,集旅田园观光、游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新型农村文化礼堂。并将通过开展以乡村“文化走亲”促进交流共享、以“常态化道德培育”提升乡风文明、以“节庆礼仪民俗”弘扬传统文化、以“红色主题教育”培育爱国情怀、以“科普知识讲座”提升村民素质、以落实“春泥计划”关爱青少年成长六大行动,健全党建和绩效考核、星级评定、理事会负责、日常管理等四大机制,扎实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

文化礼堂聚合力,东阳美丽乡村沐新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