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射鵰英雄,曾經的方面大員,身敗名裂只因為信錯幾個大忽悠

高駢是晚唐文武雙全的方面大員——他出身顯赫,先世為山東名門望族“渤海高氏”,其祖父就是平定西蜀割據勢力、擊敗入侵吐蕃武裝的元和年間名將、南平郡王高崇文;他本人立下過收復交趾、鎮服南詔,重創黃巢的戰功,歷任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又被唐僖宗任命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檢校太尉,並從燕國公晉封為渤海郡王,

坐鎮揚州,統攝江南,是唐末實力雄厚的一方藩鎮。

早年的射鵰英雄,曾經的方面大員,身敗名裂只因為信錯幾個大忽悠

(唐代藩鎮的分佈,高駢是淮南節度使)

高駢早年有過很拽的故事,年輕時候他在禁軍任職,有一天,看到有兩隻雕在天上一起飛,高駢便說:

我如能發跡,便能射中。

引弓一箭射去,同時貫穿兩雕,圍觀眾人又驚奇又佩服,從此便稱他為“落雕侍御”。

早年的射鵰英雄,曾經的方面大員,身敗名裂只因為信錯幾個大忽悠

(射鵰代表了勇武和豪情)

話說高駢以元和中興名將的將門之後身份,在皇帝身邊的部隊中供職,本人因為“一箭雙鵰”聲名鵲起,又為人嚴謹,專心研習兵書,還喜歡談古論今——可見談古論金多麼重要(大霧)——於是被掌管神策軍的宦官首領視為天下奇才,被提升為右神策軍都虞候。

從此,高駢走上了坦蕩的仕途——他首先以右神策都虞候的身份禁兵萬人守長武城(今陝西省長武縣),屢立戰功。後來吐蕃犯邊,唐懿宗就委任高駢為秦州刺史兼防禦使,命他鎮守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高駢不負所托,誘降吐蕃將領,還收復了河州(今甘肅省臨夏市)、渭州(今甘肅省隴西縣定西縣一帶),隨後又出兵平定了鳳林關(今甘肅省臨夏市西北,安史之亂後,鳳林關淪陷)。

鹹通五年(864)七月,經宰相夏侯孜推薦,懿宗任命時為驍衛將軍的高駢為安南都護府都護、經略招討使。

鹹通六年(865),高駢率軍破峰州(越南富壽省越池市一帶)蠻。次年,進兵收復交趾,進檢校刑部尚書,以都護府為靜海軍(建衙宋平縣即今越南河內市),授高駢為節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廣州江道,溝通交廣物資運輸。後被召回朝擔任右金吾大將軍,再被任命為天平軍(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北)節度使。

早年的射鵰英雄,曾經的方面大員,身敗名裂只因為信錯幾個大忽悠

(安南都護府,為唐朝六大都護府之一,管轄交州地區)

唐僖宗即位後,新皇帝將高駢提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宰相,但是以節度使等而兼中書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是虛銜,被稱為使相,不算真宰相,但是是很高的榮譽官銜。乾符二年(875),高駢擔任劍南西川節度使,進檢校司徒,封燕國公。高駢在任上加強防禦,又在南方駐紮重兵,迫使南詔修好,使得蜀地保持了很久的和平安定。

早年的射鵰英雄,曾經的方面大員,身敗名裂只因為信錯幾個大忽悠

(高駢在875年到878年擔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任上築成都府磚城)

乾符五年(878),高駢徙荊南(今湖北省荊州市)節度使。當時,王仙芝、黃巢起義軍轉戰江南,朝廷任高駢為鎮海軍(今江蘇省鎮江市)節度使、諸道兵馬都統、江淮鹽鐵轉運使。次年,又遷淮南(今江蘇省揚州市場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仍充都統、鹽鐵使,專門負責鎮壓起義軍和主管江淮財賦,後又進檢校太尉、東面都統、京西京北神策軍諸道兵馬等使,並被封為渤海郡王。

到現在為止,高駢的宦途一帆風順,所建立的事功也奪人眼球,出將入相的方面大員,本該為挽救唐王朝的危亡鞠躬盡瘁,但不知道是跋扈驕橫還是膽小怯懦,這時的高駢開始了諸般陽奉陰違、各種花樣作死。

早年的射鵰英雄,曾經的方面大員,身敗名裂只因為信錯幾個大忽悠

(廣明元年即880年,黃巢部隊北上,七月,飛渡長江)

還是在高駢調任鎮海節度使的時候,他就參與鎮壓黃巢起義,當時黃巢部隊橫行西方始終未遇對手,直到和高駢接戰之後方始初嘗失敗的滋味。

前面說到高駢調任淮南節度使,被授予節制諸道的大權,從朝廷的角度就是希望他再接再厲,擴大對黃巢軍隊的戰果,但是高駢想招降黃巢,獨攬大功,便上書朝廷,稱黃巢不日就將被平定,遣散了已經趕到淮南的昭義、感化、義武等諸道軍隊,試圖只憑借自己一鎮之力取得勝利,不想黃巢知道諸道軍隊已經北渡淮河,便不再和高駢談和,而且發出了戰書。

被黃巢狠狠耍了一把的高駢大怒,命令麾下號稱淮南第一名將的張璘率軍討伐黃巢,廣明元年(880),黃巢北上,五月在信州(今江西省上饒市)擊斃張璘,七月,飛渡長江。

曾經的名將高駢因為被認為有文武長才,又被賦予了獨當一面的軍事指揮權,朝廷將平定黃巢的希望完全都寄託在了他身上,等到這時看到他如此不靠譜,君臣上下盡皆失望,人心大恐,而面對朝廷詔書的責備,高駢索性撩了挑子,自稱患了風痺之症,從此保全實力,閉城不出。

早年的射鵰英雄,曾經的方面大員,身敗名裂只因為信錯幾個大忽悠

(黃巢的緩兵之計書信,是用金帛賄賂張璘轉達的,從這個角度張璘也是自作孽)

神主攻變成了豬隊友,高駢的這次大變臉讓唐朝中央政府大跌眼鏡,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金庸先生就曾經說過:

唐朝之亡,和高駢有很大關係。

高駢的前後判若兩人,部分原因和他本人因為地位變化富貴顯達之後更加愛惜自己有關,另一部分原因其實在他之前的行事中也有端倪,他之前雖然戰績尚屬不俗,但為人自負喜歡大言炎炎,又偏好使用詐術且殘忍好殺,這些個性中的缺陷到了他晚年又被放大了。

雖然因為株守揚州不敢與黃巢交鋒使得高駢的威名墜地,但是高駢畢竟地廣兵強,所以他逐漸滋生割據稱雄的異心,然而,暮年的他越來越昏聵,一些神棍妖人出現在了他的身邊,忽悠得他在作死之路上越走越遠。

首先一個是呂用之,他是江西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據說有役鬼神之術,本在揚州賣藥,後來因緣際會成為高駢的幕僚,呂用之熟悉市井的人情世故,也多少知道一些公私利病,又精通旁門左道之法,於是他一方面用神仙道術蠱惑高駢,一方面也經常提一些“有益的建設性意見“,因此高駢認為他是天下奇才,對他信任有加。

呂用之想排擠高駢原來的下屬親信,便在各種時機進讒言,老年高駢耳根軟腦子秀逗,被忽悠之下,剝奪了部將梁纘的兵權,將部將陳珙全家族滅,馮綬、董瑾、俞公楚、姚歸禮等其餘諸將也被疏遠。

呂用之倒不是一個吃獨食的人,他又向高駢引進親信張守一、諸葛殷、蕭勝等人,一同忽悠高駢。張守一本是市井無賴,而且是無賴中比較土老帽的那種,但是高駢認為這是“鄙樸”,所以把他當做“真仙”。諸葛殷有皮膚病,瘙癢起來必須要抓得膿血四流才舒服,高駢本來有潔癖,連親屬也不讓一起吃飯,但是和諸葛殷一起飲食一點兒也不嫌髒,還對嫌髒的左右說

“神仙經常用這種方式考驗人,你們不要介意”。蕭勝則是秦穆公的駙馬——慢著,秦穆公駙馬不是叫蕭史嗎?哦,按照呂用之的說法,蕭勝就是蕭史,所以正合適派他去鹽城當官把在井裡面的寶劍拿回來——後來幾個月後蕭勝果然拿回來一把銅劍,呂用之說這是北帝佩戴的寶劍,有了它百里之內各種兵器不能傷害它的主人。

呂用之等人的忽悠奇出怪樣、創意無限,大體上無非是我是神仙,和天上神仙談笑風生,你看到嗎?沒看到也不要緊,跟著拜就行了;高駢心愛的大黑馬死了,馬伕害怕被處罰?不要緊,我和高公說有一個隋朝大將要借馬,點名要大黑馬,等他答應了你再來彙報說大黑馬死了(隋朝大將當然是死人,死人要馬馬不得死嗎?好像沒毛病);剛下完雨天放晴?恩,雨是神人打鬥造成的,如果不是我調遣陰兵把他們趕走,揚州就(會因為連日大雨)變成一片澤國了……總之,就是這麼有想象力,這裡也就不一一道來了。

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忽悠值得詳細說一說:

當時朝中的宰相鄭畋和高駢的關係不大好,雙方誰都不買對方的賬,經常隔空文書來往,互相辯駁攻忤。某一天,呂用之對高駢說:

宰相有遣刺客來刺公者,今夕至矣!

高駢嚇壞了,問呂用之有什麼對策和辦法。呂用之說張守一曾經學過劍術,可以抵禦刺客。

高駢便請求張守一幫忙,張守一“慨然”許諾,於是讓高駢穿上女人的衣服,潛藏在另外的房間,而張守一代替高駢睡在他原來的臥室中,夜晚,張守一把銅器投擲在臺階上,發出鏗然之聲,又悄悄地用皮囊盛了豬血,灑在庭院的地上,彷彿經過了激烈格鬥的樣子。

早年的射鵰英雄,曾經的方面大員,身敗名裂只因為信錯幾個大忽悠

(不知道豬血是不是揚州名菜扒燒整豬頭的副產品)

到了第二天早晨,張守一笑著對高駢說:‘

幾落奴手!(幾乎敗在那個傢伙手裡!)

高駢流著淚感謝道:

先生您對我是重生的恩惠啊!(一作:蒙先公再生之恩,真枯骨重肉矣。)

於是大大地用金銀珠寶酬謝張守一,有記載說報酬是滿載在車輛上的金玉和通天犀帶(用犀牛角裝飾的玉帶)。

這個故事見於《妖亂志》,《太平廣記》也做了記載,司馬光甚至將它寫進了《資治通鑑》,

根據《資治通鑑》,這個故事發生在僖宗中和二年(882),離高駢保守實力避開黃巢只有2年,充分說明高駢的膽量和智商都已經變成了負值,神棍在庭宇間大擲銅器,大灑豬血,裝作與刺客格鬥,居然騙得高駢深信不疑,其腦殘程度已經岌岌可危;而為了避險,曾經的射鵰英雄穿上女人衣服躲了起來,勇氣也是一絲一毫也沒有了。

金庸先生曾經在《三十三劍客圖》中認為裴鉶寫的關於聶隱娘故事的《傳奇》很可能是是呂用之要裴鉶寫這樣一篇文章,證明這種事以前也發生過,來一起忽悠高駢,也許裴鉶是受了呂用之豐富的“稿費”,但是裴鉶是在鹹通九年(868)在時任靜海軍節度使的高駢手下擔任從事,乾符五年(878)就已經擔任成都節度副使,應該和揚州時期的高駢和呂用之沒有交集。

早年的射鵰英雄,曾經的方面大員,身敗名裂只因為信錯幾個大忽悠

(《刺客聶隱娘》電影海報)

所以金庸先生認為的所謂

但高駢是聰明人,時間日久了,未必不會懷疑,然如讀了《聶隱娘》傳,那一定疑心大去了。

壓根兒沒有這回事,高駢這個聰明人就是被這麼樸實的騙局騙了一個結結實實。

因為高駢和呂用之等人混在一起,導致上下離心,他手下畢師鐸終於反了,畢師鐸是從黃巢部隊招安來的將領,他一來害怕自己步其他高駢部將後塵,二來對呂用之姦淫其妻的惡行深惡痛絕,便於中和五年(885)聯絡大將鄭漢璋、張神劍等叛變,光啟三年(887),畢師鐸攻打揚州,高駢派人向楊行密求救,但楊行密未至,揚州城池已經被攻破,高駢被畢師鐸囚禁,不久便被殺害——所謂北帝寶劍這時候自然毛用也沒有。

早年的射鵰英雄,曾經的方面大員,身敗名裂只因為信錯幾個大忽悠

(楊行密是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奠基人,史稱南吳太祖)

楊行密聞訊後,命令全軍將士縞素為高駢穿孝,大慟三日,但是這只是門面上的活,此時的高駢其實已經身敗名裂,早已不被軍民看重和紀念。

呂用之、張守一、諸葛殷等神棍都被楊行密殺死,揚州百姓,人心大快。

至於高駢到底是從英雄人物墮落成昏聵傻瓜還是本來就是一個頗有個性缺陷和水分的名將,已經分不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