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科科技停牌避免被強制平倉?

榮科科技停牌避免被強制平倉?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股價暴跌,實際控制人質押股權觸及平倉線,榮科科技(300290)終於等來了白武士。

5月25日,榮科科技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崔萬濤、付豔傑擬將合計持有的公司 27.15%股權協議轉讓給上海南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為10.88元/股,轉讓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上海南灣,實際控制人變更為王迅及其一致行動人。

雙方一合計,崔、付二人還將售價打了個折,湊了10億元的整數。即便如此,這比榮科科技2月2日停牌時的收盤價6.74元/股還是溢價48%。

此前10天,榮科科技披露的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崔萬濤、付豔傑累計質押股份分別為8119.77萬股和8295.28萬股,分別佔其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97.58%和99.69%;付豔傑有部分質押協議觸及平倉線,存在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的風險。

成立13年、上市6年,主業持續萎靡,資本運作頻頻的榮科科技易主之後,又將走向何方?

榮科科技停牌避免被強制平倉?

財報上市就“洗澡”,淨利潤連年加速下滑

榮科科技2012年登陸創業板時,身披高科技的五彩霞光,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包括數據中心第三方服務、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以及金融IT外包服務;客戶也足夠“高大上”,涉及金融、社保醫療、電力、電信、交通運輸等行業及政府部門。

招股書顯示,榮科科技上市前的業績“亮瞎眼”:2009年、201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37.77%和 103.57%,年複合增長率為 120.01%。

2012年2月16日,榮科科技上市,募資1.89億元。然而,兩個月後,其上市後發佈的第一份年報顯示:2011年營收增長50.65%,但扣非淨利潤增速為17.93%,較之於上市前的翻番式增長已不可同日而語。

此後,榮科科技就像脫掉了水晶鞋的灰姑娘,其業績增速迅速下滑:2012年、2013年、2014年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1.13%、6.72% 、7.02%。

2015年以後,榮科科技就像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2016年、2017年淨利潤同比分別下滑11.08%、36.02%、41.91%。

其實,這樣的“雷”早已埋下,榮科科技從招股書到多份年報中都已反覆提醒——業績高度集中於東北地區,佔比超90%,直到2017年還超過70%;客戶高度集中於國有企業及政府部門。業內人士認為,“兩個集中”決定了榮科科技業務難以對外擴張,而且營收季節波動性極強。

該公司表示,客戶通常採取預算管理和產品集中採購制度,一般為當年四季度及次年一季度制訂次年年度預算和投資計劃,立項、招標通常集中在次年上半年,其招標、採購和實施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

如此一來,榮科科技四季度的營收、利潤一般佔其全年營收、利潤的40%以上,甚至超過一半。換一種方式理解,榮科科技在客戶面前一般沒有多少話語權。

如果BAT這樣的巨鱷攜資金與技術優勢殺進來,又該如何抵擋?這位董事長說,公司(資源的積累)在垂直行業的理解就是護城河。

在2017年年報中,榮科科技如是解釋其業績下滑:區域經濟環境低迷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致使公司營業收入及營業成本均有所下降。

榮科科技停牌避免被強制平倉?

高溢價收購卻未能提升業績

受困東北的榮科科技,試圖南下打開全國市場,同時逐步聚焦醫療信息化細分領域,併購成為其轉型的主要方式。不過,該公司卻一再陷入收購標的業績承諾落空的泥潭,最終拖累業績。

2013年,榮科科技255萬美元收購美國OSC公司51%股權,後者承諾2014—2016財年稅前利潤總額分別不低於65萬美元、110萬美元、170萬美元。然而,該公司實際的各年度利潤為33.6萬美元、-60.58萬美元、-75.15萬美元。

這只是試水,真正的大手筆是榮科科技分兩次收購上海米健100%股權,且給出了極高的溢價率。

上海米健成立於2012年4月,聲稱是一家擁有核心技術的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供應商。成立僅3年後,2015年榮科科技以1.28億元收購上海米健51%股權,而截至評估基準日2015年6月30日,上海米健淨資產賬面價值297.75萬元,收益法評估權益價值26864.12萬元,溢價高達8922.37%。

榮科科技稱,收購米健信息實現了公司產品線的有效延伸,並快速獲得產品優勢,有利於公司快速拓展臨床信息系統和醫療大數據業務版圖;米健信息業務的快速增長將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從而為公司股東創造更多價值。

2016年5月,榮科科技作價2.02億元購買了上海米健剩餘49%的股權。也就是說,上海米健的身價一年內又上漲了65%。對此,深交所發來問詢函,要求公司予以解釋。

上海米健給出的承諾是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經審計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327.17萬元、3070萬元和4056.39萬元,而其實際完成情況,2016年、2017年淨利潤分別為2112.7萬元、2818萬元,均未完成業績承諾。

2017年,榮科科技2.8億元收購從事醫療信息化業務的北京神州視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發行股份支付對價1.68億元,現金支付對價 1.12億元,溢價率323.1%。

2016年,神州視翰營收9368.07萬元,淨利潤1010.15萬元,未來3年業績承諾為1700萬元、2500萬元和3300萬元。

今年5月4日,榮科科技又擬收購上海今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交易價暫定3.4億~3.5億元,擬配套募資不超1.8億元。按今創信息淨資產3203萬元計算,榮科科技給出的增值率是1077%。

公開資料顯示,今創信息從事醫療信息化產品和商用智能屏應用系統的研發、設計、銷售和技術服務,2017年淨利潤為1958.14萬元,同比增長228%。5月15日,創業板公司部發函要求榮科科技補充說明今創信息業績暴增的原因。

今創信息原股東承諾,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500萬元、3000萬元和3600萬元。目前,今創信息收購案尚待批准,今後能否實現業績目標尚待觀察。

與高溢價收購同行的是商譽減值的高風險,僅上海米健就產生了1.26億元的商譽。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合併對價超過被合併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將確認為商譽。一旦收購標的經營狀況惡化,商譽減值風險就會成為高懸上市公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榮科科技2017年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公司合併財務報表中的商譽賬面餘額為1.35億元,但已計提的商譽減值準備只有130.98萬元。對於未來,公司稱:“2018年,公司將繼續尋找國內外有協同效應的併購標的。”

兩大控股股東股票質押率近100%

榮科科技2017年年報稱,“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積累,公司的戰略轉型工作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公司成長為醫療信息化細分領域的優勢企業。”

目前的數據來看,榮科科技依靠快速併購的轉型並未帶來業績的高速增長,而其多個指標卻暴露出高風險。

併購首先讓公司及實控人的現金流陷入緊張狀態。榮科科技貨幣資金從2015年的3.16億元下降至2017年的1.87億元;公司經營業務現金流淨額從2015年的5297萬元,減少到2017年的1867萬元。

與此同時,其應收賬款卻連續3年佔總資產比例約40%。合併資產負債表顯示,榮科科技應收賬款期末賬面餘額為 5.07億元,若再對比其2017年4.19億元的營收數據,更凸顯其應收賬款風險之高。

現金流失血,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成為榮科科技的補血渠道。巨潮網公告信息顯示,榮科科技自2012年4月第一次動用600萬元超募資金永久補流起,先後6次使用超募資金或募投項目結餘資金永久補流,最近的一筆是2017年10月將約2229萬元超募資金及利息永久補流。

然而,這些資金未能補上榮科科技不斷擴大的資金缺口。與榮科科技對外擴張同步的是,實控人崔萬濤、付豔傑的股票質押比例越來越高。

2013年秋,付豔傑、崔萬濤先後進行首次股票質押,合計佔公司總股本的4.53%。至2017年12月7日,付豔傑與崔萬濤累計質押股票比例分別達其持股數的90%、85%。

如此高的質押率經不起股價的風吹草動。然而,自2015年12月開市,榮科科技股價始終處於下行通道,2018年開市後的1月2日至2月2日停牌,累計跌幅33%。

5月15日,榮科科技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崔萬濤、付豔傑累計質押股份分別佔其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97.58%和99.69%;付豔傑有部分質押協議觸及平倉線。

5月25日,崔萬濤、付豔傑10億元轉手控股權。當天,創業板公司管理部下發關注函,追問“本次重組是否真實籌劃,是否存在實質性障礙或其他不確定性,是否存在無故拖延停牌時間的情形”“是否利用重組停牌配合控股股東規避平倉風險及籌劃控制權轉讓,是否損害投資者的交易權利”。

天眼查顯示,接盤方上海南灣成立於2018年5月16日,控制人是王迅,旗下擁有多家公司,其擔任董事長的銳嘉科集團主營手機ODM,2013年推出定製手機品牌“青橙手機”。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