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字,鄭成功後裔:我們“不過”清明節

“寒食上墳,《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看宜許上墓,同拜掃禮。仍編入五禮,永為恆式。”隨著唐玄宗在公元732年的這一紙詔令,春分後的第十五天(清明節)掃墓祭祖正式成為了中國的法定節日。

因為一個字,鄭成功後裔:我們“不過”清明節

唐玄宗

並流淌過1000年的歷史長河延續至今,在這一天中國人不管事有多忙,總會想方設法的抽出時間,迎著明媚的春風去探望去世的老人,這是我們中國傳統“孝道”不可缺失的組成儀式。

但萬事都有例外,今春分後的第十五天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的部分居民,尤其是鄭氏族人,他們是不會在這一天上山祭拜先祖的。當然這不是說這群人不“孝”,反而正是因為“孝”他們才不去掃墓。

因為一個字,鄭成功後裔:我們“不過”清明節

古時掃墓

今南安市石井鎮回溯歷史到17世紀初,那時這裡出了一名民族大英雄鄭成功。公元1644年,由於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拿下了北京城,負責明朝北部邊境防禦的吳三桂所部可能是為了挽救明朝,打著“請滿人幫忙”的旗號放山海關之外的滿人入關。

至此拉開了滿人入主中原的序幕,而在滿人入關過程中,作為中國的主體民族——漢人,並沒有完全束手就擒,大批反清勢力如雨後春筍般在長江以南滿地開花,而福建的鄭氏由於那時已基本壟斷東南亞的貿易。

因為一個字,鄭成功後裔:我們“不過”清明節

明朝軍隊

因而它是所有反清勢力中最強的,然而在1646年,作為鄭氏家族家主的鄭芝龍見清軍攻入了福建,可能是出於保全自身利益的考慮,選擇歸順清朝。

但就在福建鄭氏在鄭芝龍的帶領之下完全投降之時,一個叫鄭成功的孩子橫空出世了,他以鄭芝龍兒子,鄭氏接班人的身份勸導父親不要投降清朝,無奈那時的鄭芝龍去意已決。

因為一個字,鄭成功後裔:我們“不過”清明節

鄭家軍

致使鄭成功不得不痛哭流涕的跟父親告別,作為熱血男兒的鄭成功不想當亡國奴,因而他拒絕了父親一同投降的提議,調集所轄部隊前往廈門方向繼續跟滿人周旋,力圖找到合適的機會“反清復明”。

可能是太想完成上述的宏圖大志了,相傳立腳於閩南的鄭成功對於“清”字非常的敏感,只要有人在他面前提“清”,他立馬就要翻臉不認人,譬如某日一位士兵給他端茶,就因說了一句“大帥,請用清茶”。

氣的鄭成功兩眼“火光四射”,不得不惡狠狠的下令:以後不準說“清”字!

因為一個字,鄭成功後裔:我們“不過”清明節

鄭成功

與此同時由於“清明節”中“清”字壓了“明”字一頭,這讓一心想要“反清復明”的鄭成功看了心中更是心慌,於是嚴令所轄軍民不得過清明,而中國自古以“孝”立國。

因而在禁止“清明節”的同時,鄭成功下令軍民要掃墓祭祖請在農曆三月初三。而由於南安市石井鎮是鄭成功的老家,原住民眾有很多都是鄭氏後人,或者是當年鄭氏追隨者的後人。

所有可能是對於自己先祖的一種尊敬,當地至今保留一定“不過清明”的傳統,並遵循祖宗命令農曆三月初三再“拜祭”。

參看資料:忌“清”壓“明”頭上 鄭成功後裔不過清明 泉州網-東南早報 朱彩雲

趣話清明與政治文化 林長華 - 《神州民俗(通俗版)》 - 2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