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究竟有多强,打得曹操差点迁都?三国最具争议之战,暗藏玄机

关羽因忠义而入圣,也仅仅是到明代才初见端倪,到清代才正式确立。这不仅是封建王朝的宣传所致也是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然而在民间,特别在不稳定的环境下,人们对平安的渴望,对庇护的需要,以致关羽被当作守护神,被凡间崇拜,被满足了传统社会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这才是关羽入圣的真正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虽然以一已之力,孤军北伐,但是战果累累,威震华夏。特别是在罾口川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刀斩庞德,使得关羽名扬天下,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孙曹胆寒,甚至连雄才大略,骁勇善战的曹操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锋芒。

关羽究竟有多强,打得曹操差点迁都?三国最具争议之战,暗藏玄机

关羽孤军北伐选择的时间点很不一般,有两个,一明一暗。第一个时间点是明,明面上,即公元219年七月,刘备已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并占领汉中全境,还派遣刘封、孟达乘胜攻取了东三郡(魏兴、上庸、新城)。第二个时间点是暗,暗地里,即驻守荆州(南阳、襄阳、南乡和江夏一部分)的曹仁在与关羽对峙期间竟抽身去屠宛城后。曹仁屠宛城的原因是公元218年十月,南阳地区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之苦,在宛城守将侯音、卫开的带领下举事,联合荆州关羽里应外合反叛曹操。宛城自从张绣之后就一直是曹操的地盘,其地理位置向东可逼许昌,向北可攻洛阳,向南可围荆襄,是通往曹操腹地的军事要地。可见关羽孤军北伐,前期的战略、战术以及战绩都是可圈可点。特别是北伐的战略意义更是不容置疑。

关羽孤军北伐有三点战略意义。

关羽究竟有多强,打得曹操差点迁都?三国最具争议之战,暗藏玄机

即其一,实现《隆中对》的犄角作用。

关羽北伐成功,顺利拿下襄樊,把战线向北推进,汉中与关羽占据的部分荆州(长江以南的零陵、武陵以及南郡)形成直线通道,汉中、荆州及成都形成三角相联。这样就能实现两个目的,即一方面是避免刘备初入西川的情形再度重现,实现荆益首尾相顾;另一方面是巧借襄樊为攻击目标,从而实现扩大荆州作战基地的预备性进攻。这样就能一举实现从荆州向宛洛进军及从益州出兵于秦川的战略目的。

其二,向北进攻可欺身压曹魏。

拿下襄樊,荆州将取得战略纵深,曹魏南面门户大开,刘备就不用偏安益州,可重新坐阵荆州,外和孙权,以善守的魏延驻防汉中,以关羽张飞发动宛城战役。待战局焦著之时,刘备轻骑回川镇守益州,以黄忠,马超,赵云随诸葛亮北出汉中取关中;魏延亲率精兵从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这样就有可能实现恢复汉室,成就霸业。

关羽究竟有多强,打得曹操差点迁都?三国最具争议之战,暗藏玄机

其三,向东退守可迎孙吴。

关羽北伐成功,占领襄樊,就会与西面刘封、孟达驻守的东三郡连成一片,对整个荆州形成俯视态势,向北攻取南阳经略中原,向南收复荆州各地,向东直接威胁吴属的庐江郡、江夏郡在内的扬州,直接对孙权产生威慑效力。另外,上游对下游采取军事行动,具有天然的地利优势。一旦从上游的荆州攻打下游的扬州,历史上鲜有不胜者。只要关羽北伐成功,就有希望实现统一天下,造就帝业。

关羽孤军北伐,即有呼应刘备曹操的汉中之战,又有提前为刘备孔明的《隆中对》打基础。因此,关羽北伐,仅率荆州本部人马,未有益州出兵支援,本想速战速决,拿下襄樊,做好恢复汉室的准备。事已愿违,关羽北伐失败,不仅没有拿下襄樊,还丢失荆州,不但葬送自己英勇骁战的美名,而且断送刘备统一天下的帝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