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明府城裡一塊大青石,看似普通,實為武舉人的“試金石”

這是一塊看似極其普通的大青石,靜靜立在濟南明府城的一處四合院裡。很多人走過這塊大青石時,並沒有太多留意它。但是在歷史上,這塊大青石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它是檢驗武狀元成色是不是足量的“試金石”。

這塊大青石呈方柱體,四壁光滑,高60餘釐米,頂寬約30釐米,底部稍粗。在大青石離地約20釐米處,兩側分別有一個10釐米寬的凹槽,供人抓持。

濟南明府城裡一塊大青石,看似普通,實為武舉人的“試金石”

一塊看似極其普通的大青石

這塊大青石古代俗稱為“制石”,是武舉科考中的必考項目。史料中記載,其稱呼為“石礩”(zhì)。《說文》解釋:“礩,柱下石也。古以木,今以石”。說白了,就是宮室樑柱下的墊石。

那麼,“制石”在武舉科考中的作用是什麼?在老濟南府的武舉科考中,曾流傳著一句話:“上馬射三箭,下馬拿制石”,只有在這兩輪考試中出類拔萃,才有可能進入最後考試環節成為武舉人,直至成為武狀元。

濟南明府城裡一塊大青石,看似普通,實為武舉人的“試金石”

10釐米寬凹槽供人抓持

“上馬射三箭”是什麼?據記載,這是清朝武舉科考的一項:參試者要在馬上射箭,飛馬繞場奔馳3圈,每圈發箭3枝,共9枝,至少中靶3箭才算合格。這就是”上馬射三箭“。這三箭中分別由立射、坐射、臥射3種姿勢構成。

“下馬拿制石”是什麼?原來,通過騎射考試的人要下馬考核步射,一般來講通過騎射關的人,步射水平不會太差。馬下功夫中最難考的叫“技勇”——測膂力,由“頭拉硬弓”、“舞大刀”、“拿制石”三項組成。

“拿制石”就是要搬起制石。這種專為武舉科考特製的石頭,需要參考者用手摳住兩側凹槽,全力提拉至胸部,同時以胸腹力量,把制石底部左右翻露一次,名為"獻印",一次完成才算合格。

濟南明府城裡一塊大青石,看似普通,實為武舉人的“試金石”

制石的頂部十分光滑

據載,制石的重量分三種:300斤;250斤;200斤。濟南明府城這塊制石的重量為300斤,能拿起這塊頭號制石的,無疑是武舉人中的佼佼者。

這塊制石的來歷是什麼呢?據傳,它來自濟南的後營坊街。東漢末年時,曾任濟南相曹操把三軍大本營駐紮黑虎泉的南邊,因後勤輜重和隨軍家屬聚居在大本營的後面,因此得名後營坊。後營坊周圍還設有演武廳、點將臺和兵士居住的軍營等。制石就來自後營坊的演武廳,是武舉科考的遺留物。

濟南明府城裡一塊大青石,看似普通,實為武舉人的“試金石”

常有遊人來持握練練手力

濟南明府城裡一塊大青石,看似普通,實為武舉人的“試金石”

68歲的濟南石擔石鎖非遺傳承人

如今,明府城的這處四合院,是濟南石擔石鎖非遺傳承人的練武場。很多來參觀的遊人路過這裡時,力氣大的都來搬搬這塊制石,至今沒有一個人能成功。最高紀錄就是兩位壯年男子,合力把制石晃動了幾下。當然,如果你不服氣,可以去現場試試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