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抗倭的后台老板胡宗宪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11223140691

胡宗宪,明朝东南倭乱时期的浙直总督,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的直接上级,也是在他的命令下才有了战无不胜的戚家军。胡宗宪当官25年,忠心为国,平倭有功,但是最后却因为权臣严嵩倒台,被当成严嵩一党遭到政敌清算,最后于狱中自杀身亡,隆庆六年明穆宗朱载垕为其平反,追谥襄懋。总的来说胡宗宪一生小节有亏,大节无碍,是明朝众多“嘴炮党”中难得的实干家。

胡宗宪是进士出身,历任知县、御史、巡按等职,在山东益都组织民众扑灭旱蝗之灾、招降盗匪团伙;在宣府、大同等地整肃军纪、巩固边防;在湖广平定苗民起义,安抚地方,胡宗宪文韬武略、政绩显著,闻名全国。嘉靖三十三年,嘉靖皇帝钦点胡宗宪到倭寇之患最严重的浙江任职,可见对于胡宗宪的看重。胡宗宪去浙江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

胡宗宪到浙江任职的时候,正是严嵩父子把持朝政、权势熏天的时候,在当时的明朝谁要是得罪了严嵩父子必定丢官去职。因此胡宗宪必须要做出选择是坚持气节、对抗严嵩一党最后一事无成,还是讨好严嵩父子好获得支持做出一番事业。胡宗宪趁严嵩义子赵文华奉旨来江南督察沿海军务的机会和严嵩搭上了线,从此大权在握,任职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指挥江南、江北、浙江数省军队平定倭寇。

胡宗宪掌权后,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整顿下辖军队的纪律,使南方明军焕发战斗力;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并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听取幕僚徐渭的策略,剿抚并用,最终擒汪直、杀徐海等倭寇巨头,平定浙江倭患。

至嘉靖四十一年,胡宗宪到浙江任职的第8个年头取得了抗倭斗争的空前胜利,但大功告成之日也是他倒霉的开端。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倒台,胡宗宪被视为严党遭到新任内阁首辅徐阶清算,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被弹劾,最终是嘉靖皇帝念着胡宗宪的战功给他留了条命,但是胡宗宪的仕途也完了。

胡宗宪去职回乡两年后依然难以躲过掌权派对于严党余孽的清算,嘉靖四十四年严嵩父子的主要幕僚罗龙文被抄家,竟然抄出了所谓胡宗宪假拟的圣旨一道,最终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横刀自杀。

胡宗宪是明朝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勇有谋,他的死只能说是生错了时代,被打上了摘不掉的严党标签,死在了党争之下。比如御史弹劾胡宗宪贪污军饷、滥征赋税、挥霍无度等罪名,在明朝中后期整个官场几乎都是如此,就是徐阶、张居正等名臣也有这些问题;再比如造成胡宗宪死亡的“假拟圣旨”,胡宗宪仅是一个地方官员不具备假造圣旨的条件,这更像是一个捏造的罪名,要不然身为嘉靖儿子的明穆宗朱载垕为什么要给他平反。


当狗容易做人难

是个做实事的官员

胡宗宪是进士出身,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顿整军纪,加固边防,为明朝北部边防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嘉靖三十年(1551年),胡宗宪又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民起义。在胡宗宪从踏入仕途起,刚任益都知县时,便分化招降了为害多年的益都盗匪,不仅解决了当地匪患,还增强益都的兵力,彰显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其后巡按宣府、大同这两个军事重镇,其从政经验和军事能力都毋庸置疑。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世宗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此时的明朝,为权臣严嵩当道,赵文华正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如果此人要阻挠你,那么基本上什么事都不用干了。其一次上书弹劾浙江总督张经,堂堂总督就这么被杀,企图为张经说话的人被仗责后剥夺职位。如果想要在这种环境下做事,那么就胡宗宪只能讨好赵文华,同时在讨好赵文华的基础上,尽量保留一些不愿意投靠自己的将领,比如俞大猷。

胡宗宪的手段可以从消灭徐海的一系列行动中看出来。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四月,倭寇围攻桐乡。巡按赵孔昭上疏乞援。皇上严令之下,胡宗宪只能想法解围,但是此时浙江已无兵可调,于是打起了离间的主意。在探知这股倭寇的首领为叶明、徐海二人的联军之后,胡宗宪下令在夜里送给徐海美妓二人,黄金千两,缯绮数十匹。胡宗宪又将特意让人想法传这个消息出来。日本倭寇首领叶明知道后,怀疑徐海投靠了胡宗宪。于是在五月十九日,叶明率领所部倭寇从桐乡离开,回到崇德西。只剩一半人手的徐海在继续围攻了两三天,看桐乡城无法拿下,只能解围退兵。

由于倭寇分兵三路,一路南入袁花,一路北上王店,一路东入吾盐。于是胡宗宪派遣蒋洲、蔡时宜、朱尚礼等出发,与倭寇誓约:“愿意回日本的,我们给船;愿投降留下来的,我们给官。”由于倭寇此时正处在抢劫太多而载重太大,又舍不得丢弃的境地,胡宗宪送上来的使节,也正好能拿来拖延时间。于是这份心怀鬼胎的合约达成,而明军也乘着这个机会知道了倭寇的组成部分:徐海是一党;洪东冈、黄侃、王亚六是一党;陈东、叶明、吴四自沙来,是另一党。而徐海曾经身为和尚,会占卜,有谋略,从而受到其他人的尊敬,以徐海为盟主一起行动。

既然只是盟主而非效忠,那么胡宗宪采取了是差别待遇的接触方式。胡宗宪在接触倭寇首领时,对徐海特别优待。胡宗宪待人处事也颇有魅力,不然也不会让严嵩的义子赵文华那么信任他。徐海虽然也堪称人才,但是比赵文华的心机来说,仍然颇有差距。于是徐海被胡宗宪言辞恳切所打动,真就打算投诚了。徐海是中国人,投诚明朝没什么心理负担,洪东冈也无所谓。但是陈东、叶明等不同,他们全是日本人,陈东在萨摩藩还有着正式的职位,自然不愿意留在明朝做官。

日本倭寇不愿意投诚,但是也不愿意放弃所掠夺的财富。而徐海既然想要投降,那么手上的资源越多,谈判的本钱越多。于是徐海打算跟陈东建议,带不走的,干脆留下给他好了。陈东、吴四自沙来同意了。但此前因为争夺女人,已和徐海结怨的叶明,则拒绝了徐海的这项要求。大怒之下的徐海于是打算拿叶明的人头,当自己的“投名状”,献给胡宗宪。大喜过望的胡宗宪自然允诺,与徐海一起,开始慢慢扣留陈东部的倭寇船只。

而且胡宗宪心思缜密,他还设下了一条“连环计”。陈东除了那封招他入城的信,还收到了一封由胡宗宪口述,叶明手书,收款人是陈东的密信。上面的内容是说叶明和陈东要在离开之前,合谋杀死徐海。自然,这封信也随着陈东的被捕而被徐海“发现”了。徐海自然对“救命恩人”胡宗宪感激不尽,于是尽心尽力的帮胡宗宪打击剩余的中小头目,甚至连自己的部属也不放过了。

十九日,徐海将叶明所穿的盔甲献给胡宗宪,胡宗宪回赠金银轿伞,招徐海入城见面,发现只剩孤家寡人的徐海心中恐惧,没有前去。二十四日,发现徐海心有警惕的胡宗宪将计就计,征集一百多条大型运输船,放置海口,与倭寇交换军船。心中忐忑的徐海在观望三天后,看胡宗宪任由倭寇取船东归日本,不敢再待的徐海于二十七日傍晚,将自己抢来的财货转移到二十七条船上,准备也回到日本。结果被换船的其他倭寇发现。大怒之下的诸部倭寇火拼徐海部,两边各死一百多人,眼见无法去日本的徐海只能悻悻而归。

得到这个消息的胡宗宪决定出兵了,二十九日,明军大军云集海口,此时有的倭寇已经离开,有的还没来得及开船,还有些还在海岸屯驻,分成数百个小团伙。一团散沙毫无战意的倭寇,自然不是已经准备许久的明军对手。海口附近的倭寇团伙被明军全部消灭,战船蔽海,炮声震天,惊惧之下的徐海本来已经打算走,眼看这样的情景,只得开船掉头,明军并未阻拦,于是徐海所部回到梁庄驻屯。

八月初一日,徐海入平湖城,宴请赵文华、胡宗宪、阮鹗和赵孔昭四人。当时所约定日期是八月二日,徐海为显示强硬,没有遵守期限,先一日率其部众在城外列阵,自己带着几十个亲兵入城。明军各路官兵立即联兵,直抵各衙门,将兵器排开,任倭寇观看。当宴会开始之时,徐海跪地叩首,大呼:“天星爷!死罪!死罪!”赵文华命人将其扶起。其实到现在,徐海也只与胡宗宪通过书信,并未见到本人。于是徐海问通事那个是胡宗宪。通事指给他看,徐海再次向胡宗宪跪地叩首,大呼死罪。胡宗宪下堂,用手摸着徐海的头说:“不要再作孽了。”徐海再次口称天星爷死罪,于是赵文华、胡宗宪、阮鹗和赵孔昭厚赏徐海,让其出城。

八月二十日,明军出兵,进攻徐海所在沈家庄。指挥李昂、王诏,监生谢德行、施良臣,都司李经等,统领永顺、保靖二司官兵先期抵达,擒获倭寇四名,献俘胡宗宪。大军云集沈家庄外,赵文华、胡宗宪、阮鹗三人亲自督战,四面围攻,徐海据险不出。二十三日,永顺宣慰使彭翼南没伏诱贼,擒斩倭级二十一颗。二十四日,明军再次强攻沈家庄,徐海以发熕守路口,炮击明军。炮弹用尽,徐海就用银两做炮弹,打得弹如雨下,明军被迫撤退。

二十五日,胡宗宪取民家狗数百为一群,外裹军装,以引诱徐海炮击,令各该官兵鼓噪齐进,以转移诱徐海方注意力。郎中郭仁令参将唐玉兵、刘进等从南,卿史际家中(人名)兵、段天恩等(人名)、从东职(人名)属下正兵从西,永顺长官汪相、向銮从北,四面放火,焚烧栅栏。从早上十点,打到晚上六点。倭寇大败,明军斩首一千二百余名级,眼见大势已去的徐海投河而死,被永保兵捞起,斩下首级。不过这股倭寇韧性的确相当不错,直到第二天,还有几个倭寇从沟壑中突出,与明军战斗中被杀,而出海在外的辛五郎被卢镗用计擒获。徐海死后,剩下的陈东、叶明等五名倭寇头目,在九月初八,被胡宗宪斩首嘉兴北教场。十二月,俞大猷攻破舟山倭寇巢穴,斩首一百四十余级,徐海倭患平息。


冷兵器研究所

有关明代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我们已经听过很多了: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甚至那位号称“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也曾为抗倭事业立下功勋。而这些名将名士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的支持,那就是胡宗宪。

抗倭名将戚继光

胡宗宪是徽州人,考中进士后从知县调任御史。他的胆略和见识在巡按北方边境时就已经凸显出来:大同守军因为换防而要哗变,胡宗宪单枪匹马直入军营,告诉他们换防令取消了,大兵们自然就不闹了。不久停止换防的诏书才下达,同僚都对他刮目相看。

胡宗宪

表现不错的胡宗宪被派去巡按浙江,而此时来浙江已经不是美差了:倭寇已经把浙江给搅和得鸡飞狗跳,而尽管地方官张经、李天宠尽心尽力地防守,中央来的特派员赵文华却还在处处掣肘。野心颇大的胡宗宪看到了机遇,在浙江处处都对赵文华没好脸色的情况下主动依附了赵文华,两人遂结为至交。

赵文华

此时张经指挥了几个胜仗,胡宗宪也稍有功劳。而在赵文华那里,功劳全部给了胡宗宪,张李二人反被扣上通敌的帽子,被押往北京听候发落。但是这哥俩实在也不是个打仗的料,带着人去收拾残兵败将被打的大败,赵文华也只能悻悻离开浙江。

没曾想,坏事变好事。赵文华仗着干爹严嵩的势力,在京城再次翻案,又为他那个好朋友胡宗宪说情。结果短短不到一年,直浙总督换了两任;而仅仅是个六七品御史的胡宗宪,居然就坐到了直浙总督的位子。

严嵩

胡宗宪的上位手段虽然有些卑劣,但他和赵文华、严嵩那种只想着升官发财的人不同,他到底还是个有良知、有理想的官员。担任总督以后,他广泛提拔得力干将,戚继光等一大批将领都在他手中得到重用。但有能打的将领还不够,正确的战略才是获取战争胜利的根本。

胡宗宪需要面对的倭寇,大体可分为汪直系和徐海系。汪直和胡宗宪是同乡,具有徽州人天生的经商的基因,他打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做生意(和后来侵华的列强颇有些相似)。而徐海自幼被日本人掳去,对中国没什么好感,他抢劫就是为了抢劫。

倭寇入侵

在详细地了解了这两个人的出身及战略目的以后,在徐渭的帮助下,胡宗宪的战略规划也就确立了下来:对汪直是以退为进,暗中孤立;而对徐海则是万勿妥协,赶尽杀绝。

徐文长

胡宗宪先是将关在牢里的汪直的家人释放并且好生招待,又派出使者前往汪直盘踞的九州招抚。汪直表面同意,并派养子毛海峰去见胡宗宪。胡宗宪诱使毛海峰去攻击一伙无名倭寇,在事实上使得汪直的船队与其他倭寇间有了嫌隙。

有心归附的汪直还将徐海入寇的消息透露给了胡宗宪,胡宗宪立刻派人前去迎敌。两军不分胜负,而在此时胡宗宪派人将汪直的那封泄露徐海行踪的信带去徐海船上,要他投降。徐海以为被日本人尊奉为“老船主”的汪直已经投降,大惊失色,其军心也大乱。

倭寇

趁着徐海举棋不定的时候,胡宗宪又派人前去其合伙人陈东、麻叶那里使用同样的方法来劝降。这一下徐海的海盗部众就彻底离心离德了,徐海只得硬着头皮与朝廷谈判。胡宗宪告诉他在吴淞口有倭寇,要他去拿个投名状。

徐海只能前去收拾那伙倭寇。当他全歼敌人、准备返航的时候,等待他的却只有俞大猷的船队和火炮。已经彻底丧失战意的徐海被俞大猷一顿哭丧棒打得抱头鼠窜,只好乖乖向朝廷投降。但是胡宗宪并没饶过他,早就被授意拿徐海做礼物的陈东麻叶趁着徐海睡觉的时候对其发动偷袭,徐海投海自尽。

俞大猷

徐海一死,汪直也不想再生什么事端。他带着船队准备来投降胡宗宪,而胡宗宪也准备同意他的投降请求。扰乱东南数年的倭乱,似乎终于要平息了。

然而由于日本船只的大举来临,浙江人民惊恐不已。一个迂腐不堪的御史认为胡宗宪有通敌之嫌,坚决要处理汪直。在汪直上船以后,他绕过胡宗宪将其逮捕并送往北京处死。汪直临死前留下遗言:“我死以后,浙江必大乱十年!”

汪直的话没有错。失去他的节制以后,那些打着为其复仇名号的各色倭寇在第二年春天齐头并进,大举内犯,浙江再次面临着灭顶之灾。然而胡宗宪就是胡宗宪,在他和戚继光等一干得力干将的努力下,这一次倭寇进犯被成功打退。又过了几年,浙江和福建的所有倭寇宣布全部肃清。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反击终于获得了胜利。

倭寇来犯

而作为这一次伟大反击的领导者,胡宗宪却没有亲眼看到胜利的那一天。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胡宗宪是靠着赵文华上的位,搭的关系正是严嵩,前期仗打得不好也多亏严嵩为他撑腰。而在抗倭事业快要宣告结束时,严嵩也倒了台,朝中再无奥援的胡宗宪立刻就陷入危险之中。

明世宗朱厚熜

偏偏胡宗宪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在浙江干了不少他认为是“小节”却足可以治罪的事情。飞鸟尽而良弓藏,抗倭战争的结束,也就是他灭顶之灾的开始。

嘉靖皇帝对胡宗宪本来还挺有好感,但随着严嵩的倒台,对他也就渐渐冷淡了起来。而当严世蕃被指勾结倭寇时,胡宗宪由于和严家交往甚密也被牵连其中。尽管皇帝并不想杀他,胡宗宪却似乎对人间已然了无牵挂,在狱中他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五十三岁。

徐阶

胡宗宪是能吏,但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人。他凭一己之力保卫了浙江乃至整个东南人民的安危,但其手段实在不可谓不肮脏。当他对徐海出尔反尔、一再变卦时,不知他可曾想过这世上,也许真有“报应”两字?


青言论史

翻案啦!胡宗宪,字汝贞,安徽人。嘉靖朝最有名的地方大员,平定东南倭乱的首功之臣,也是严嵩一党的得力干将,最终也因为严嵩倒台遭到清算,自杀在狱中。感谢悟空提供机会,我在这要为胡宗宪鸣不平,要为他翻案!

胡宗宪早年经历丰富,先后任益都、余姚知县,以御史身份巡按宣府、大同等军镇。这些履历一方面锻炼了胡宗宪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他极强的政治才干,灭蝗灾,清盗贼,正军纪,固边防,为其今后的一鸣惊人打下伏笔。

这明显是被丑化的胡宗宪形象,大白脸。

嘉靖三十三年,世宗皇帝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此时的东南已被倭乱搅得民不聊生。恰逢严嵩的干儿子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也在东南地区督察防务。胡宗宪刻意与其交好,得到赵文华的赞赏和大力推荐,世宗皇帝很快就又提升胡宗宪为浙直总督,加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衔,由此,胡宗宪成为了权重一方的封疆大吏。但是,从此以后,胡宗宪身上也被贴上严党的标签。


这是胡宗宪的戎装图,个人感觉气势上差了许多。

胡宗宪在浙直总督任上,大力提拔了像戚继光、俞大猷这样战功卓著、赤心报国的优秀将领,准予其募兵、练兵的权利,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拥有了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核心部队。

同时他还向朝廷奏请宽限江南地区因倭患而拖欠的历年税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的负担,稳定了东南地区的民心。

在对付倭寇的过程中,胡宗宪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实行剿抚并用的策略,一面打,一面拉,取得了极好的实际效果。在胡宗宪有条不紊的部署下,倭寇背后的主谋元凶汪直被擒,徐海被杀,使得东南沿海的动乱局面很快就出现了极大的改观,倭患渐渐平息下来。


这是戚继光的朝服图,很漂亮的大红色。

盛极而衰。倭患渐平,严嵩终于被朝中所谓的清流之臣扳倒。胡宗宪也因为依附于严党而被罢官下入狱中。世宗皇帝念及平倭有功,准与其退休回家养老。

这是俞大猷,看着很年轻的样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宗宪在家还没两年,又被朝廷逮捕,这次摊上大事了。他当年的下属罗龙文犯罪被抄家,搜出了当年胡宗宪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藩的书信,而严世蕃正以通倭之名被拘压。在狱中,胡宗宪悲愤不已,写下自辩书呈上,却迟迟没有回复,他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于是自杀于狱中,临死前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以名心志,终年五十四岁。

胡宗宪影视剧形象。

胡宗宪前半生春风得意,政绩斐然,为患数十年的倭寇之乱在他闲庭信步间灰飞烟灭,让大明朝最为倚重的东南赋税地区转危为安,可谓功不可没。但是随着严党倒台,其人生经历瞬间滑落谷底,以至于两次入狱,终未幸免,着实让人痛惜。虽然胡宗宪在职期间,也贪,也奢侈,也依附于严嵩,但是我认为他的依附只是实现自己抱负的手段和策略,没有严嵩一党的支持,他是做不成大事的。可这却是要他命的最重要原因。思来想去,还是胡宗宪临别前的那句诗足以概括他的一生: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泰山7001

《大明王朝1566》剧中,对很多历史人物的看法,其实史学界早就有共识,只是一直没有一个广泛的平台表达出来。今天老王媳妇来和大家聊聊胡宗宪和戚继光这两个明朝抗倭英雄,可以说成也靠山,败也靠山,名气为何大不同?

胡宗宪,他是严嵩的干儿子。严嵩是什么人?被认为是“奸臣第一号人物”,大家自然会认为胡宗宪是坏人。可实际上,胡宗宪是个很实干、能干的官员。他投奔严嵩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干事情。他和严党拉关系,和宦官拉关系,给嘉靖送白鹿,一心往上爬,这都是为了更好的干事情。

戚继光,她是胡宗宪的麾下。在险恶激烈的斗争中,胡宗宪一心栽培保护。所以他的行事风格和胡宗宪一模一样。戚继光平生愿望“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他深知完全靠自己的文才武略是不行的,必须找到靠山,和同僚文官搞好关系。所以他会“时时购千金姬进之居正”,攀上张居正这个大靠山。

可以说,戚继光和胡宗宪都是一个懂得世故,明白妥协,但不忘初心的人。可是,为何胡宗宪不太出名,他曾今的下属戚继光就出名多了,上学时候的历史课本上相信都有印象!

老王媳妇觉得,他们俩都因为靠山的倒台而倒台,下场都很惨,想起了《人民的名义》高育良。不一样的是:胡宗宪的靠山是严嵩,严嵩的名声,导致了他被掩盖。戚继光的靠山是张居正;后世对张居正的评价,也让其手下的一些重要人物大放光芒。

怎么样,看望了全文,有什么想聊的,欢迎评论。本文独家发百家号,感谢关注!


历史人物那点事

大明王朝不可无东南,东南不可无胡宗宪。

东南是大明王朝的重要赋税地,只有东南稳定,大明王朝才能稳定,东南的中流砥柱便是胡宗宪。胡宗宪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浙江的稳定来考量,他没有海瑞那般耿直,新安江决堤之事,胡宗宪明知是严党为改稻为桑而做,但为求大局,他刻意隐瞒。他明知朝廷一年改稻为桑必然使浙江发生暴乱,他有意拖延,追求既实行国策,又稳定百姓。抗倭之事除了胡宗宪,大明王朝没有任何一人可以担当此任。胡宗宪是严嵩提拔,但他并非严党,他没有参与倒严,也是张居正、徐阶、谭纶在清除严党时,所要保全之人。

胡宗宪并非是谭纶一样的国士,更非海瑞一样的国器,他追求上下两头寻找平衡点,更像是朝廷和百姓之间的和事佬,结果苦了自己,因为他为的就是浙江的稳定,只有浙江稳定了,倭寇之患才能清除,大明王朝才能稳定。


五味社

俗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事者十之八九,可与人前言者不过一二。

胡宗宪一生的命运大致如此,与他的品行无关,与他的能力也无关。

王阳明曾经说过,做事要能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说,你知道应该怎么做能达成目标,并且还能在实际过程中随机应变,实现这个目标。

胡宗宪用他的实践证明了他就是这样的人。

1538年,胡宗宪考中进士,后来曾担任兵部尚书。

当时的内阁首辅就是天下知名的严嵩,如果得不到严嵩的赏识,就很难身居高位。不能身居高位,手中就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做不成大事。

胡宗宪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他自己并不是一个没有品德的人。但他是一个想做事的人,只有违背良心投靠到严嵩门下。

在严嵩的支持下,胡宗宪如愿来到浙江抗倭第一线。

胡宗宪一方面严肃军纪,另一方面,重用徐渭,起用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将领,制定出了详细的抗倭对策。

在胡宗宪的内心中,应该是非常痛苦的,当然,在忙碌的工作之外,他也只有把痛苦压在心底。

胡宗宪一方面要为抗倭做好战略规划和一切后勤准备,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讨好严嵩和严世蕃父子。没有人家父子的支持,什么事也做不成。

为了做一些大好事,不得不违心去讨好一些权贵,不得不去行贿。

要知道,戚继光也是这么做的。他之所以能够在抗倭和长城防线上做得那么成功,就是靠为上司们送礼才得到上司们的支持,争取到良好的后勤保障。戚继光先后跟贪官赵华、后来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送过不少礼,甚至还给张居正送了几个外国美女。

胡宗宪也是如此。

为了能够为国家做一点事情,他们都做到了外圆内方。在他们世故圆滑的外表之下,有一颗纯真洁白的内心。

严嵩倒台之后,胡宗宪受到了牵连,被捕入狱。在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54岁。


新知传习阁

是一个实干家,大局观十分的强,换句话说吧,没有他东南倭患难平!他屈膝于严党是他迫于无奈,如果他不这么做,他就会是第二个张京,甚至连第二个张京都成为不了!没有他,或许戚继光、俞大猷、卢镗、徐渭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战斗力,是胡宗宪把他们的最大能量发挥了出来,他是一个优秀的统帅!


寜静致遠

“后台老板”这个词是现代用语,不要用在古代名人身上那是非常不协调的!听起来也极不舒服!有贬义意思,有不尊重意思成分,一个用贬义成分词语去评价古代名人做法实在不敢恭维!令人汗颜!因此本人不作此问题回答。(首届湖南收藏家刘广文先生撰写于2017年12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