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上將軍銜評授述略

新中國成立以來上將軍銜評授述略

文/楊一喬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和保衛者。在長期的創立和保衛政權的革命及建設過程中,軍隊建設是永恆的主題和任務。軍銜制是人民解放軍軍隊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軍隊正規化、現代化的標誌。

1955年10月1日,新中國第一次實行軍銜制。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為在創立新中國的偉大革命實踐中資歷輝煌、功勳卓著的解放軍將領授予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等不同級次的軍銜。這次授銜,共授元帥十位、大將十名。這是新中國唯一一次授予元帥和大將軍銜,此後再也沒有增加授予新的元帥和大將軍銜。1955年以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又陸續進行過多次授銜,但授予的最高軍銜是上將。因此,在新中國歷史上,上將是具有歷史連續性的最高軍銜。

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上將授銜,並在此基礎上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梳理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的發展變化,有利於從一個側面深化對黨史和軍史的認識。

一、1955年首次授銜,授上將55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誌著人民軍隊的誕生。人民軍隊創建初期,因力量弱小、分散作戰、戰鬥頻繁、兵種不多、物質條件極端困難等,不具備實行軍銜制的條件。在艱苦的戰爭歲月裡,將士官兵平等,同甘共苦,推動人民軍隊不斷髮展壯大。隨著軍事力量的發展和軍隊建設的需要,1939年和1946年,人民軍隊曾兩次醞釀實行軍銜制,但都無果而終。這兩次軍銜制的未果嘗試,為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實行軍銜製作了初步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鑑。

新中國成立以來上將軍銜評授述略

◆1955年首次授銜授勳典禮儀式會場。

新中國成立後,掀起了向蘇聯學習的熱潮。蘇聯的軍銜製成為我軍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與此同時,新政權建立後,軍隊建設進入新階段,軍隊幹部配備、組織編制、規章制度、武器裝備等軍隊正規化建設的各項措施陸續實施,這為軍銜制的推行奠定了基礎。1955年,新中國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極大地激發了全體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信心和熱情。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打敗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一戰揚名。在此形勢下,為加強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經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研究決定,自1955年開始,實施軍隊義務役制、軍官薪金制、軍銜制和勳章獎章制的“四大制度”。

195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發佈《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2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公佈,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的正式誕生。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我軍第一次全面展開軍人的定職定銜工作。具體評定工作由中央軍委總幹部部和總政治部負責。當時負責這項工作的是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和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幹部部部長羅榮桓。元帥和大將名單由中央政治局審定,上將、中將、少將的評審由總幹部部和總政治部分別提出,報請中央軍委批准。

1955年9月,經過充分醞釀以及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批准,確定授銜的少將軍銜以上人數為: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少將798名。

195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舉行隆重的將帥授銜典禮。首先,周恩來在國務院禮堂為在京將軍們授銜。隨之,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為元帥們授銜,併為元帥和將軍們授勳。9月28日,國防部在中南海懷仁堂為在京校官舉行授銜典禮。此後,各軍兵種、軍區、部隊相繼舉行了不同級別的授銜儀式。除將帥外,1955年首次授銜共授校官3.2萬餘人,尉官49.8萬餘人,准尉11.3萬餘人。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自195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行軍銜制。

1955年,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眾所周知,首次授銜產生了彪炳史冊的十大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功勳卓著的十位大將: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授元帥和大將軍銜。此後,再沒有增加授予新的元帥和大將。

新中國成立以來上將軍銜評授述略

◆57位開國上將。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程中,為創立新中國而浴血奮鬥、業績輝煌的英雄和將士們成千上萬。新中國首次授銜,還授予了55名上將。這55位上將個個身經百戰、威名遠揚,其中著名的有:資歷老、職務高的蕭克、張宗遜;性格剛烈、英勇無比的楊得志、楊成武、許世友、賀炳炎;長期戰鬥在敵後的李克農;屯墾戍邊的王震;後勤司令洪學智,等等。他們個個經歷傳奇,戰功輝煌,在中國革命史冊上星光熠熠,實至名歸。

二、首次軍銜制實施十年間,晉升上將2名。

1955年首次實施軍銜制後,全軍範圍內又統一舉行過幾次軍銜晉升,直至1965年取消軍銜制。另外,個別年份也進行了軍銜的零星補授。這期間,主要解決職高銜低問題,且重點解決少將以下軍銜過低問題。在此十年間,僅補授過兩名上將。1956年,王建安從抗美援朝戰場回國後被任命為瀋陽軍區副司令員,評定為上將軍銜。1958年,李聚奎由國家石油部部長調回解放軍總後勤部任政委,被評定為上將軍銜。

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政治環境及“左”的思想影響日益嚴重,對軍銜制的錯誤認識和偏見日益加深,加上軍銜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軍銜功能被抑制、弱化。1955年首次授銜,評銜條件掌握較嚴,又盲目聽取蘇聯顧問建議,儘量壓低軍銜。因此,授銜後實際軍銜與編制軍銜嚴重脫節、實際軍銜普遍低於編制軍銜的現象十分普遍。更為重要的是,從60年代初開始,林彪大搞“突出政治”,軍銜制被視為資產階級的建軍原則和法規而遭到非議。由於軍銜制是50年代中蘇關係“蜜月”時期從蘇聯學來的,中蘇關係惡化後,軍銜制又被扣上一頂“修正主義”軍事制度的帽子。於是,在當時“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左”的思想影響下,軍隊開始醞釀取消軍銜制。

新中國成立以來上將軍銜評授述略

◆1965年6月1日,《解放軍報》頭版頭條文章。

在此形勢下,根據毛澤東指示,1965年2月18日,國防部發出《關於停止授銜、晉銜工作的通知》。5月22日,經全國人大批准併發布《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的決定》。據此,1965年6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正式廢止。我軍首次實行了10年的軍銜制歷史從此結束。

儘管如此,1955年首次軍銜制是人民解放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豐碑,對軍隊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一是適應了部隊現代化裝備和多兵種配合下,訓練和行動必須嚴格遵守相關制度和規定的要求;二是明確規定軍人在軍隊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軍銜高的軍官對軍銜低的一切軍人,均為上級”,有利於進一步提高部隊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三是調整軍官的部分利益關係,軍官大部分待遇如住房、家屬隨軍、離職休養資格、退休費標準、醫療保健、退役後的社會地位等按軍銜確定。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既是給予軍人們的榮譽,也是給予他們的重大政治責任,並對我軍後來重新實行新的軍銜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三、1988年實行新軍銜制,授上將17名。

軍銜製取消後,人民軍隊“認人認職不認銜”,造成諸多不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撥亂反正及“左”的思想影響的不斷清除,以及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目標和任務的提出,重新實行軍銜制度的問題又被提上了工作日程。進入20世紀80年代,恢復軍銜制更為迫切:第一,要建設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軍隊,軍銜制就是正規化的內容之一。恢復軍銜制,便於指揮、作戰和管理。第二,軍銜作為外在的標誌,可以發揮一定的激勵作用。第三,實行軍銜制更方便於國際軍事交往。

據此,1980年3月12日,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搞軍銜制。1982年初,中央軍委會議正式作出了恢復軍銜制的決定。此後,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等開始恢復軍銜制的準備工作。隨著準備工作的深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逐步統一認識,不再提“恢復軍銜制”,而是“實行新的軍銜制”。在醞釀實施新軍銜制的過程中,鄧小平明確提出:和平時期,最高軍銜上限為上將。

一系列準備工作妥當後,1988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9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9月2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頒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和準備,1988年10月1日,正式實行新軍銜制。至此,軍銜製取消23年後,人民解放軍新的軍銜制正式誕生。這是人民解放軍邁向現代化、正規化的重要標誌和新的起點,開啟了新時期軍隊建設的新篇章。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新軍銜制的最高軍銜為“上將”,上將又分為“一級上將”和“上將”兩個級別。但此後,在新的歷史時期實際授予的最高軍銜為“上將”,“一級上將”空缺未授予過。

新中國成立以來上將軍銜評授述略

◆1988年9月14日,中央軍委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授予上將軍銜儀式。

1988年9月14日,中央軍委舉行上將軍官授銜儀式。這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17人: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徐信、郭林祥、王誠漢、趙南起、李德生、張震、尤太忠、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這是新時期實施新軍銜制後授予的第一批上將。其中,洪學智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被稱為“六星上將”。他是我軍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將領。1955年授予上將時,他擔任總後勤部副部長;1988年授予上將時,他擔任中央軍委委員兼軍委副秘書長。

四、20世紀90年代以來不斷完善新軍銜制,授上將153名。

進入20世紀90年代,根據形勢變化和軍隊建設的需要,在軍銜設置、預備役軍官軍銜、文職幹部軍銜等方面不斷修改和完善新軍銜制,授銜更加規範。

1988年實行新軍銜制後的最初4年內沒有晉升新的上將。直到1993年6月7日,張萬年等6人被晉升為上將軍銜。此後,每隔一年或兩年舉行一次上將軍銜晉升,個別的年份甚至兩次晉升上將。

1989年2月1日,開始實施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銜制度。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基本相同,只是在警銜前冠以“武警”,“軍士”稱為“警士”。最初,由於武警總部為副大軍區級,其最高軍銜為武警中將。1996年武警總部升格為正大軍區級,1998年時任武警總部司令員的楊國屏成為第一位武警上將。此後,軍官、警官一起參與授銜。

1994年5月1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通過關於修改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決定,修訂內容包括:不再設一級上將,只授上將軍銜;中央軍委主席不授予軍銜,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的職務等級編制軍銜均為上將,等等。

根據可查資料統計,自1993年6月至2017年11月,中央軍委共24次授上將軍銜,授予153名高級軍官、警官上將軍銜、警銜。

實行新軍銜制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授銜更加規範化。新軍銜制的實施,進一步理順了軍隊幹部工作關係,加強了部隊的管理和指揮,增強了軍人的榮譽感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力地推進了人民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使人民解放軍在新的歷史時期展現出新的雄姿和風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上將軍銜評授述略

◆習近平等領導同志同晉升上將軍銜的軍官合影。

總之,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17年底,共進行了28次上將授銜。1955年首次授銜授上將55人,1956年晉升上將1人,1958年晉升上將1人,首次軍銜制度下計授上將57人;1988年實行新的軍銜制授上將17人,1989-2016年晉升上將153人,新的軍銜制度下計授上將170人。其中洪學智一人兩次授銜。因此,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授上將軍銜的人數為226人。

附錄:新中國成立以來授予的上將軍銜名錄,共226

11955927日,授予55

人上將軍銜(以公佈名單為序):

蕭 克、李達、張宗遜、李克農、王震、許世友、鄧華、彭紹輝、張愛萍、楊成武、

韓先楚、李濤、傅秋濤、王平、呂正操、傅鍾、蕭華、甘泗淇、宋任窮、賴傳珠、洪學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純全、楊至誠、陳再道、陳奇涵、王宏坤、 蘇振華、劉亞樓

劉震、陳錫聯、韋國清、陳士榘、陳伯鈞、鍾期光、宋時輪、朱良才、董其武、唐亮

葉飛、楊得志、王新亭、黃永勝、李天佑、 陳明仁、賀炳炎、 閻紅彥、謝富治、陶峙嶽、烏蘭夫、周桓、楊勇、李志民、趙爾陸

219561月,晉升上將1人(累計

56人):

王建安

319584月,晉升上將1人(累計57人):

李聚奎

41988914日,授予上將軍銜

17人(累計73人):

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王誠漢、張震、李德生、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

注:洪學智是我軍唯一一個兩次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將領,1955年授予上將時,擔任總後勤部副部長;1988年授予上將時,擔任中央軍委委員兼軍委副秘書長。

5199367日,晉升上將軍銜6人(累計

79人):

張萬年、于永波、傅全有、朱敦法、張連忠、曹雙明

6199468日,晉升上將軍銜19人(累計98人):

徐惠滋、李景、楊德忠、王瑞林、周克玉、丁衡高、戴學江、李文卿、王克、李來柱、谷善慶、劉精鬆、曹芃生、張太恆、宋清渭、固輝、李希林、史玉孝、李九龍

7

1996123日,晉升上將軍銜4人(累計102人):

周子玉、于振武、丁文昌、隋永舉

81998327日,晉升上將軍銜10人(累計112

人):

曹剛川、楊國樑、張工、邢世忠、王茂潤、李新良、方祖岐、陶伯鈞、張志堅、楊國屏

91999929日,晉升上將軍銜2人(累計114人):

郭伯雄、徐才厚

1020006

21日,晉升上將軍銜16人(累計130人):

隗福臨、吳銓敘、錢樹根、熊光楷、唐天標、袁守芳、張樹田、周坤仁、李繼耐、石雲生、楊懷慶、劉順堯、王祖訓、杜鐵環、廖錫龍、徐永清

11200262日,晉升上將軍銜7人(累計137

人):

喬清晨、溫宗仁、錢國樑、姜福堂、陳炳德、梁光烈、劉書田

122004620日,晉升上將軍銜15人(累計152人):

葛振峰、張黎、由喜貴、張文臺、胡彥林、鄭申俠、趙可銘、朱啟、李乾元、劉鼕鼕、雷鳴球、劉鎮武、楊德清、吳雙戰、隋明太

132004

925日,晉升上將軍銜2人(累計154人):

張定發、靖志遠

142006624日,晉升上將軍銜10人(累計164人):

劉永治、孫忠同、遲萬春、鄧昌友、彭小楓、裴懷亮、符廷貴、喻林祥、朱文泉、王建民

15200776日,晉升上將軍銜3人(累計167人):

許其亮、孫大發、吳勝利

16200711

2日,晉升上將軍銜1人(累計168人):

常萬全

172008715日,晉升上將軍銜3人(累計171人):

劉振起、黃獻中、範長龍

18

2009720日,晉升上將軍銜3人(累計174人):

馬曉天、劉源、張海陽

192010719日,晉升上將軍銜11人(累計

185人):

章沁生、童世平、李安東、劉成軍、王喜斌、房峰輝、王國生、趙克石、陳國令、張陽、李世明

202011723日,晉升上將軍銜6人(累計191人):

孫建國、侯樹森、賈廷安、劉曉江、張又俠、李長才

212012

730日,晉升上將軍銜6人(累計197人):

杜金才、劉亞洲、杜恆巖、田修思、王建平、許耀元

2220121123日,晉升上將軍銜1人(累計198

人):

魏鳳和

232013731日,晉升上將軍銜6人(累計204人):

吳昌德、王洪堯、孫思敬、劉福連、蔡英挺、徐粉林

2420147

11日,晉升上將軍銜4人(累計208人):

戚建國、王教成、褚益民、魏亮

252015731日,晉升上將軍銜10人(累計218人):

王冠中、殷方龍、苗華、張仕波、宋普選、劉粵軍、趙宗岐、鄭衛平、李作成、王寧。

262016729日,晉升上將軍銜2人(累計220人):

朱福熙、乙曉光

272017728日,晉升上將軍銜5

人(累計225人):

韓衛國、劉雷、於忠福、王家勝、高津。

282017113日,晉升上將軍銜1人(累計226人):

張升民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