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養和珅,就是替崽養肥豬

開國之君打仗,守成之君打獵,恐怕是皇帝們最愛玩的兩種遊戲。打仗不是人人都玩得起,而打獵卻個個都可玩,所以幾乎每個皇上都喜歡玩幾把。兵荒馬亂時節,都去人食人了,顧不上吃野獸,所以野獸放肆生息繁衍,極好打獵卻沒人去打,人都打不清,哪有機會去打獵?到了皇皇盛世呢,不好意思人食人了,因此愛上了山珍海味那一口,把天上飛的、海里遊的、地上爬的都吃光了,哪來野獸?沒有野獸,可是皇上又要享受捕獵的快感,怎麼辦呢?那就養些家獸吧,養得肥肥的胖胖的,然後放出來,直待皇帝盤馬弓刀,親射虎。

譬如乾隆皇帝,就養了和珅這頭家獸,供其兒子嘉慶玩上一把。

乾隆養和珅,就是替崽養肥豬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是歷史上“少見的明君”,據說是非常“英明幹練”的。大家也都知道,和珅是歷史上最大的貪官,據說貪起來是非常“明目張膽”的。和珅為乾隆朝第一權臣,驕橫跋扈,天下皆知,豈以高宗之英明老練,而反不覺其奸。和珅建的是高堂大廈,穿的是綾羅綢緞,家裡堆的是金,砌的是銀,“衣服、車馬,皆有逾制之處。”乾隆那雙碌碌“龍眼”看不到嗎?

地球人都知道了誰說乾隆不知道?乾隆什麼都知道,只是沒誰知道乾隆!“吾與汝有宿緣,故能如是,後之人將不容汝也。”這話是相當詭異的,一是說,放心吧,有我在,我會養肥你的;二是說,我死後,你恐怕得為我家作點貢獻,作點犧牲。什麼“犧牲”?豬牛馬的“犧牲”嘛。

乾隆養和珅,就是替崽養肥豬

這裡看來,乾隆是特地安排和珅作其崽正式“登基”的“祭禮”的,要不,以和珅之聰明與正受寵的良機,還不趕快叫乾隆頒佈一條“保護老臣”的法律?和珅聽了乾隆那話,沒有生命的危機感嗎?不會未雨綢繆嗎?沒用的!這是乾隆的安排,是乾隆特地給崽留下儆打獵用的“獵物”的。乾隆心裡是這麼計算的:你貪吧,貪吧,反正你也吃不完,得留在那裡,國門朕都是鎖著的,圍獵場的籬笆朕扎得鐵緊。和珅這麼貪,確實是在挖乾隆家的家產,乾隆知道。這家產給和珅,還是給崽?英明的乾隆皇帝對這事情絕對是不糊塗的,絕對是分得清的,但是,先放在和珅家裡與放在國庫裡幾乎沒什麼兩樣,隨時可以把它弄到國庫裡來嘛。乾隆養和珅,就是替崽養肥豬。果然,“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把和珅那財產從和珅家裡再搬到國庫裡,好傢伙,可用20年啦。乾隆給嘉慶的物質遺產真是夠豐厚的啊。

和珅僅是乾隆給嘉慶的物質遺產嗎?非也,更是政治遺產。據說,如果沒有天敵,老虎也會退化成貓。也真是,看歷代開國之君,都猛如惡虎,而到了末代之帝,幾乎都如病貓。聰明的老皇上培養接班人,就是這樣,要培養一些家獸,放到圍獵場去,供崽試刀試鋒試膽量試身手。嘉慶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歷練,也沒有官場的“殘酷鬥爭”,能不能看守住江山?人家乾隆是“打獵世家”出身,深深懂得打獵能夠培養“戰鬥力”,他更深深地懂得,放縱真正的野獸,那是相當難對付的,也是相當危險的。但培養個把家獸供接班人“練練手腳”,以防真正的“野獸”來襲,是安全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乾隆就養了和珅這頭家獸。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乾隆剛死,屍骨未寒,嘉慶馬上就下手了。乾隆一命鳴呼,嘉慶第二天就給和珅辦了,而且給辦了個妥帖。乾隆死了,這是“舉國悲痛”的“國葬”啊!放下老爸的喪事不辦,先拿辦老爸最愛的寵臣,這豈不是打老爸的“熱耳巴子”嗎?豈不是大不孝嗎?合理的解釋是:乾隆在要死的時節,給崽做了一個“政治交代”:崽啊,我送個政治禮物給你吧,爹給你養了一頭大肥豬,一隻大老虎,趁這機會給獵殺了吧。這樣,你就不愧是咱們獵手的後代。所以嘉慶把“國葬”放一邊,先辦“國事”。

乾隆養和珅,就是替崽養肥豬

歷史上的大腐敗分子,在位時大腐大敗,那是活得異常快活瀟灑,過得異常招搖無忌,而最後被“反腐敗”給反了,其中有一個“規律性”的東西在起作用,那就是家天下“交班之際”,比如宋之蔡京,在宋徽宗那裡養肥,被宋欽宗宰殺;比如清之鰲拜,在順治那裡圈養,被康熙圍獵。

有人說,皇帝崽殺皇帝爸的功臣大臣,這是一朝天子一朝人使然,上一朝天子與下朝天子不是外人,都是一家人,幹嗎這麼過不去?當然,在權力面前,有可能爹不認崽,崽也不認爹,但是更多的是爹為崽著想的,家天下要一世二世乃至萬世而為君啊。皇帝爹把貪官養大,是給皇帝崽留下一份政治遺產,由皇帝崽來處置,其實啊,就是開國之君打仗守成之君打獵。

可惜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不太懂,最聰明的朱元璋犯了一件最蠢的事情,就是他在位時節,把貪官都殺盡了,他想,殺盡了貪官,子子孫孫可以高枕無憂睡大覺了,結果呢,其孫沒什麼可試刀,就真的睡大覺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