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嘗試過一種有“時間複利”的生活

不小看每天1%的進步:1.01^365=37.78,這是“複利”的思維模型。不要高估一年能做成的事,也不要低估五年能做成的事。如下這些習慣,不新鮮不刻意,只是這些年一直堅持的“微習慣”。2018年,繼續做點耐心事,相信時間的力量:

2018,嘗試過一種有“時間複利”的生活

1、早睡,早起

不要糾結每天睡幾個小時才科學健康,堅持早睡早起就是靠譜的。我一直堅持11:00前休息,4:30起床,未必是最科學的作息習慣,但足夠保障全天有足夠的精力,還有更多可支配的時間,高度的自律就有高度的自由。

2、有氧,無氧

運動是對抗身體衰老的有力武器,也是保持充沛精力的有效支撐。我堅持每天早上跑步6公里,一週3次無氧力量訓練。想偷懶很容易就能給自己找到一百個理由,堅持是一種選擇。長期運動形成的自信與外貌無關,愉悅漸漸就是本能的一種心情。

3、深度閱讀

資訊大時代,我們實際已經習慣了碎片化的閱讀。信息接收的多隻能說明你知道的多,深度閱讀才能建立你的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是獨立思考和構建觀念觀點的基礎。一本完整的書或者有點晦澀的內容,都不輕鬆,硬著頭皮,開了頭就好。

4、站直,坐直

我們大概已經習慣了斜著站,彎著坐,這可能是一種更舒適自然的姿態。前人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說得在理。這不只是禮貌和形象的問題。開始可能不習慣,堅持一段時間,讓自己適用這種不舒服不自然,而後你能慢慢感受自信和精氣神的養成。

5、思考的習慣

這個時代,我們不缺少知識和資訊,但通過總結和思考,才可能沉澱成你的認知體系,更好地構建你的價值觀,提升你的判斷力。空想需要較強的抽象能力,我更習慣藉助大塊的寫字板,思維導圖的形式更有利於思維的打開及思路的串連。

6、每日覆盤

每天晚上寫日誌,不是流水賬,也不拘泥於形式。這是對一天工作、生活中有價值的事情進行“覆盤”。“吾日三省吾身”,“覆盤”是一種刻意的總結,總結的價值在於揚長避短,改善而後提升。


7、梳理每天工作

推薦用有道雲筆記,或者拿個小本,列出每日工作清單。建立工作清單,按照“緊急性-重要性”四維工作象限分析,才能更好界定事情的輕重緩急。有序的工作能令你更加專注,減少拖延,提升效率。

8、堅持記錄

一時的靈感想法,某刻的心情感受,嘗試記下來。過後翻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有時是提醒,有時是生活前行的小溫暖。可以用印象筆記這些APP,方便隨時記錄即可。生活和工作日復一日,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每個瞬間和感受都有價值。

好的習慣,其實不需要那麼多刻意堅持,重複著做,聽從你心,每天進步一點,就是有時間的複利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