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故事書的3個變化

2018,故事书的3个变化

出發,從不嫌晚!

✎ 編 者 按

這裡有1個小願望和3個小變化,與我有關,其實也與你有關。

2018年的第一個工作周在忙碌和不安中結束了,我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寫些什麼。很多朋友在催問為何還不更新,是心生倦怠之意還是又在憋什麼大招。言語中既有關切也有責備,在此一一謝過。感謝的謝和謝罪的謝。

剛剛過去的2017年對我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有開心也有傷心、有順境也有困境、有收穫也有失落、有相信也有懷疑……幸運的是身邊總有些人關心、支持著我,幫我認清現實、找回自我、用新的視角理解世界的全貌。

這當然是值得認真總結和思考的,不過這些內容略顯私密就不再公開談論了。今天的重點是面向未來,談談今後的一些打算。

算上工作期間的職責安排,從事分析、寫作工作已有近10年光景。10年歲月洗練,文筆雖未必十分老道,卻也算有些心得。2012年起的自由寫作開啟了人生中很多可能性,故事書也應運而生與諸位相識。

1.

不久前讀到吳曉波老師關於寫作的一篇文章,他認為寫作者首先應當考慮的問題是——

你寫作的公共價值是什麼?

所謂公共價值是指你要創作的選題、對象和人物,究竟有沒有公共閱讀的價值。最簡單的判斷在於它在行業之外的影響力有多大。

讀到這段話竟有些“開悟”了,心中很多謎團漸漸有了答案。為什麼苦心創作的文章無人問津?為什麼用心運營的故事書僅在行業內有人瞭解?為什麼自己的視野總是停留在信息通信行業?為什麼無法為更多行業外的人提供價值?

那個答案就是——公共價值

這是2018年的第一個變化:從固步自封到探索未知,我將投入更多精力到公共領域方面的研究與寫作,嘗試為更多人提供有用、有品的內容。

2.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的寫作遇到過一個幾乎無法逾越的困境——體系化輸出。

儘管在選題時儘量做到了深度與廣度的有機融合,在文字的可讀性以及排版的友好性上也著實下了一番工夫,但卻依然覺得價值有限,這背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將零散的知識連點成線、形成體系。

想來在過去的幾年間,自己寫就的文字也有近百萬,但真正能夠形成體系的也只有幾門公開課而已,實在有些可惜。

這是2018年的第二個變化:從散點寫作到系統架構,讓過去散落在各個小文章中的觀點變成體系化的方法論指南。

說到這裡可以悄悄地透露一下今年許下的一個小願望,希望在2018年可以完成自己的新書寫作,一本幫助和我一樣的普通人們給人生“開掛”的升級指南。

(如果你對這本書感興趣,歡迎在討論區跟我聊聊)

3.

無論傳媒生態如何改變,技術驅動如何解構,視頻如何興盛,人類對於閱讀的需求永遠不會消減。因為對於受眾來說,文字是信息獲取效率最高的方式,同時對於機構來說,文字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上面這段話來自於虎嗅一哥“伯通”的《寫作還有什麼用?》,對這個觀點深以為然。

雖然不清楚科技最終會把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迭代成什麼樣子,會不會有類似“人腦傳輸”、“記憶備份”、“經驗分享”的黑科技,但閱讀是至今還廣泛存在的信息獲取方式,儘管媒介形式不斷髮生著變化,但你必須承認閱讀本身是沒有太多不同的。

於是,對作者來說認真做內容、努力寫文章仍然是個不錯的通路。需要關注的點是,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是需要市場化的手段去驗證的。經過了過去的這幾年,我已經意識到內容的創作、分發和營銷其實是不同的專業,不管你是否喜歡,羅振宇、吳曉波們的內容型產品確實做得有聲有色、越來越精彩紛呈。

這是2018年的第三個變化:從內容創作到內容營銷,通過不斷摸索和嘗試去尋找市場驗證的載體與機會。

2017年最後一天與2018年第一天的新舊交替時刻,我做了一張圖發在朋友圈——

2018,故事书的3个变化

圖中有我今年的年度關鍵詞——Nice,做一個Nice的人

文章最後,分享最近看到的3碗雞湯,先乾為敬,與君共勉:

  1.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說平凡可貴。

  2. 你今天必須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明天才可以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

  3. 不要相信所謂的懶洋洋的自由,自由都是透過努力和勤奮換來的廣闊人生。

祝大家新年快樂。

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既知道如何努力追求很多東西,也知道如何正確地失敗。

——《原則》

故事書入駐平臺

百度百家 | 騰訊科技 | 新浪創事記 | 搜狐IT

鈦媒體 | 虎嗅 | 品途網 | 界面 | 艾瑞網

一點資訊 | 第一觀點 | 智能幫 | 砍柴網

移動Labs | C114 | 通信世界網

……

2016年度通信行業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2015年度騰訊科技新銳自媒體

2014年度最佳作者

有態度 有深度 有溫度

GFM1983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故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