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些车

我家那些车

衣食住行自古是咱老百姓亘古不变的话题,有衣服穿、有粮食吃、有地方住之后,想的自然是出行的问题,日新月异,我家的出行工具也一点点的变化着。

爸爸是家里“老儿子”,爷爷走得早,所以爸爸和妈妈结婚的时候,虽不至于一穷二白但也所差不多。用妈妈的说法,那时我爸爸连个吃饭的碗都没带来,每次我妈说到这里平淡的语气中难掩委屈。那时的爸妈温饱刚能勉强解决,自然不会考虑出行工具的问题。随后的几年里有了我,负担的加重加之创业失利,那年的年底,我父母背着我步行走了十几里路,到姑姑家拜年,而礼物只是两瓶饮料。那时一无所有的父母用双脚丈量着幸福的距离。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只要两个人相互扶持,是能够缓慢而坚定的走向美好的。

从我记事起,我就记得家里有一辆墨绿色的人力三轮车。去干农活的时候总会用它带种子、薄膜、农药什么的。四平八稳的三轮车是我最喜欢的工具,因为它不会因为平衡问题而摔倒,仿佛你只要站在它的踏板上用力的踩下去,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想,它就能带你去任何的地方。

我家那些车

后来家里养起了蛋鸡,妈妈就用它载着三两筐鸡蛋,去临近村子的集市上摆摊售卖。那时我总会跟着妈妈去卖鸡蛋,美其名曰是为了帮妈妈,实则是想着集市上的各类好吃好玩的。有时去赶集的路上遇到泥泞的土路,车轮容易陷在烂泥里,我总是要从车上下来推车,一想到集市上的好吃的好玩的,我就浑身充满了力气。

后来家里养的鸡多起来,下的蛋自然也变多,用人力三轮车去卖鸡蛋,一则太累,二则载货太少,正好这几年挣了一点钱,就去买了一个三轮摩托车。虽然现在想起来那辆车像是私人组装的不合格产品,但它较大的载货量和便宜的价格,还是性价比极高的。于是这辆蓝色的三轮摩托车,就成了妈妈卖鸡蛋的新伙伴。它在轰鸣的发动机声中前进着,像是嘶吼着奔驰的战马,在遇到泥泞的土路是它总是能带着我们冲出去,不需要我下来推车了。

可是再强壮的“战马”也会有老去的那天。三轮摩托车陪我妈走街串巷卖了几年鸡蛋之后,故障也越来越多了,经常在半路上抛锚,纵然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冬天里有次妈妈卖鸡蛋回来抱怨,三轮摩托车又在路上坏了,她只能钻到车底下,躺在雪窝里修车,好歹是修好回到了家里。这件事也让爸爸妈妈下定决心换一辆车了。

爸爸妈妈转了几个卖三轮车的店,最后托人买了一辆二手的三轮电动车,这辆三轮电动车有自己安装上的车棚,这样妈妈就不怕日晒雨淋了,而且这辆电动三轮车更大,像以前有时候妈妈很早就把带去的鸡蛋卖完了,还要爸爸借亲戚家的三轮车再给妈妈送几筐鸡蛋,现在电动三轮车更大了,就能载更多的鸡蛋。所以这辆车一直用到了现在,已经是我们家的“骨干力量”。

以前家里没有私家车,出远门都只能靠亲戚,既不方便也不好意思一直麻烦别人,想买车可是爸爸没有驾驶证,没办法只能先考证了。可是现在的驾驶证考试难度有目共睹,爸爸也是接近五十岁的人了。再加上空闲时间太少,学了两年,补考费交了不少,就是考不过,我妈老是抱怨,年轻的时候怎么不学呢,那个时候还简单,花钱也少。我爸说:“我一个老百姓,年轻的时候哪敢想我这辈子还能开上车啊!”2018年年初,终于把驾驶证考出来了,随后就买了车,车虽然不贵,但是出门方便了不少,。就像爸爸说的那样,没有这根“腿”,哪也不想去,想去也去不了。现在爸妈抽个空就开着车到处转转,妈妈喜欢拍照,每次出去玩都会拍照片发给我,看着爸妈照片上灿烂的笑脸,每次都会让我卸去一身的疲惫,鼓起勇气继续奋斗下去。

我家的车在一代代的更换,换下的是念想,换上的是美好。车越换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爸妈也从刚结婚时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生活幸福,我家的车辆更新换代史,更是一部属于七零后父母的奋斗史,愿过了半辈子的他们身体健康,平淡美好的过完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