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北部湾人才高地必须打好“四张牌”

打造北部湾人才高地必须打好“四张牌”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引进、培育、使用好各类人才,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近日,湛江市吹响了打造北部湾人才高地的集结号,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北部湾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把建设北部湾人才高地战略摆在当地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这是湛江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幸事。

纵观《实施意见》,我们惊喜发现,围绕打造北部湾人才高地战略,《实施意见》涵盖了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平台打造、服务保障、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们要在“使用”、“感情”、“服务”和“环境”四方面着力,全面落实打造北部湾人才高地的战略举措。

树立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打好“服务牌”。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建立便捷周到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人才驿站建设,支持县(市、区)人才驿站和服务基地建设,完善财税金融保障政策,鼓励企业采购专业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行“湛江人才卡”服务,推动人才服务业发展,构建多层次社会化人才服务体系。这些政策措施操作性强,为我们搭建了服务创新平台。我们必须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在创新创业、创办项目扶持、住房和医疗保障、户籍准入、文体生活、随迁(随居)家属入户、就业安置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优惠和便利服务。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人才服务的内容,不断创新人才服务的形式,不断提高人才服务的质量。以空前开放包容的理念,全方位吸引凝聚各方英才。

坚持德才兼备,放手使用激励人才,打好“使用牌”。根据岗位特点,突出能力、业绩和贡献导向,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实施意见》构建灵活高效的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从创新编制管理和人才评价方式,加强创新成果转化激励与保护,鼓励引导人才到基层创业,表扬奖励突出贡献人才等等政策层面,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人才使用和激励措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陈旧观念,注重在实践一线培养锻炼、提拔使用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良好局面,使“天生我才必有用”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为人才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打好“环境牌”。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目前,我市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的“硬件”条件比不上发达地区。必须着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党政机关以及各级职能部门必须建设一个安定有序的法治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人才宜居宜业环境建设,以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留住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现代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竞争,薪酬待遇不是吸引高端人才的首要因素,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才是人才流动的首选。

建设人才高地还必须打好“感情牌”,以情留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才更懂得惺惺相惜。《实施意见》从建立党委联系人才制度入手,完善党委直接联系人才工作机制,大打“感情牌”。做到真诚爱护人才、关心人才、成就人才。不但解决各类人才的“钱忧”,而且着力帮助人才解除“远虑”。在工作中,采取座谈交流、决策咨询、走访慰问等形式,及时掌握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广泛听取人才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健全人才意见直通车制度,全面落实人才考察、疗养、服务等各项待遇。在政治荣誉上,则注重在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模、推荐人大代表候选人和政协委员候选人,满足人才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荣誉感。

湛江市出台的30条人才新政,干货多多,可谓“真金白银”,彰显了我市全力打造北部湾人才高地的信心和决心。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襟,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将开创湛江辉煌灿烂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