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怎样的影视文学作品不能缺席?

2014年2月27日,中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非鼓动民众睚眦必报,而是为了让惨绝人寰的悲剧不再重演。

在反战及宣扬和平的公祭活动中,影视文学作品,绝对不能缺席。2017年,是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和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年,“南京大屠杀百人斩杀人竞赛”同一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小说能否成为公祭活动中的出席者,我们拭目以待。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怎样的影视文学作品不能缺席?

院线电影《必诛令》:二战后,中国一文弱读书人,本着“侵华夏者,虽远必诛”的信念,前往日本追捕“百人斩杀人竞赛”两主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国际宪兵协助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两凶犯捕获,并将其押送回中国,通过南京审判,将万恶不赦的杀人魔就地正法。

纪录片《杀戮之路》:百人斩杀人竞赛80年后,无锡至南京这条约120公里的杀戮之路,经济已经十分繁华,当年的战争创伤,是否依然还在?

小说《中国大追捕》:讲述1937年百人斩杀人竞赛的血腥残酷,讲述1945年追捕杀人魔的艰难险阻。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怎样的影视文学作品不能缺席?

百人斩杀人竞赛,是指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日军在无锡向南京进攻途中,两名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以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竞赛。最后向井敏明以斩杀106人,胜过斩杀105人的野田毅。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怎样的影视文学作品不能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