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究竟是不是一筆好生意?

眾所周知,我國已經進入到了老齡化的社會,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超過2.4億,佔比達到17.3%。快速老齡化的中國,如何養老是無可迴避的大問題。養老服務的社會供給夠不夠?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還能不能“養”?社區養老可否廣泛推行?互助式養老效果如何?籌謀新時代、新形勢下的養老策,我們在壓力和動力下一起前行。

養老究竟是不是一筆好生意?

雖然說養老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可另一方也催生了新的行業機會,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持續增長,在社會財富的積累之下,居民(特別是老齡人口)的消費觀念也正逐漸發生變化,更加註重健康、飲食、出遊、娛樂方面的消費,“快樂晚年”成為新追求。但是圍繞養老而來的產業究竟是不是一筆好生意呢?

畢竟看起來興興向榮,朝陽向上的養老行業並沒有存在什麼痛點,但實際上,有人認為:“人骨子裡都是願意為希望買單的,新陳代謝、生老病死都是固然存在的,所以很少有人願意為了年老買單,卻都願意為了孩子買單。一個代表了時代的落幕,只要體面的逝去就差不多了,所以,很多家庭在財富支出的時候,分配上都傾向於孩子,而不是給父母,因為,一個代表未來,所以要滿懷希望地支持。雖然有些殘忍,但是現實就是這樣。哪怕老年人也是這麼思考的,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都寧願捨棄自己,而把希望給孩子,人類就是在這種基因下不斷優化更迭。”

養老究竟是不是一筆好生意?

那麼,再來看看美國養老行業的發展,美國養老地產的發展方向是差異化養老社區,太陽城模式和持續護理退休社區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前者一般以出售為主,部分出租;後者則主要採取出租的方式,向長者提供日常協助或醫療護理。近年來,在金融市場日漸成熟的背景下,還出現了第三種模式——由金融機構(通常為REITs,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參與投資,通過出租或委託經營回收成本。養老地產需要新建大量和老年人有關的建築及配套設施,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維護費用、折舊攤銷等成本較高;聘用大量專業護理人員,服務方面的支出也十分龐大。總的來看,美國養老地產行業成本很高,傳統開發商想要從中賺錢並非易事。

美國養老行業中最成功的就是德爾·韋布,美國活躍長者之家的領導者,以開發太陽城聞名。目前,德爾·韋布旗下活躍長者社區超過55個。但是德爾·韋布的項目開發週期長,毛利率長期低於20%。還有另一家典型的公司,布魯克代爾老年關懷公司(NYSE:BKD)是全美最大的養老地產運營商,負責老年人退休後護理、醫療、起居等,以入門費、租賃為主要收入來源。其人力、折舊成本沉重,業績連年虧損。

因為歸根究底,除了老年人“惜錢”的心理因素外,養老還需要醫藥、護工、便利、藥物、陪伴等等一系列的配套舉措,屬於重資產賺錢不易,所以,養老究竟是不是一筆好生意呢?您心裡已經有了結論了吧~~~編者認為還是投資幼兒教育吧,看起來更加光明有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