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孔子常说的“礼”有多重要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昨天还是晋国家臣的哥仨就这么把老东家给分了。自此,周王朝进入了无休止的战乱之中,从这一时期开始,史称战国(注:《史记》定战国开始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资治通鉴》定战国的开始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这哥仨难道吃了豹子胆,敢于窥觑“老板”的家业,这其间既有晋王室势微衰颓,大权长期旁落的原因,更有周幽王、周厉王丧失君德,周朝的气数每况愈下的深层次原因。礼纪朝纲土崩瓦解,下欺凌、上衰败,诸侯国君恣意征讨他人,士大夫擅自干预朝政,礼教从总体上已经有十之七八沦丧了。

然而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政权还能绵绵不断地延续下来,就是因为周王朝的子孙后裔尚能守定名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年晋文公为周朝建立了大功,于是向周襄王请求允许他死后享用王室的隧葬礼制,周襄王没有准许,说:“周王制度明显。没有改朝换代而有两个天子,这也是作为叔父辈的晋文公您所反对的。不然的话,叔父您有地,愿意隧葬,又何必请示我呢?”晋文公于是感到畏惧而没有敢违反礼制。因此,周王室的地盘并不比曹国、滕国大,管辖的臣民也不比邾国、莒国多,然而经过几百年,仍然是天下的宗主,即使是晋、楚、齐、秦那样的强国也还不敢凌驾于其上,这是为什么呢?只是由于周王还保有天子的名分。

再看看鲁国的大夫季氏、齐国的田常、楚国的白公胜、晋国的智伯,他们的势力都大得足以驱逐国君而自立,然而他们到底不敢这样做,难道是他们力量不足或是于心不忍吗?只不过是害怕奸夺名位僭犯身分而招致天下的讨伐罢了。现在晋国的三家大夫欺凌蔑视国君,瓜分了晋国,作为天子的周王不能派兵征讨,反而对他们加封赐爵,让他们列位于诸侯国君之中,这样做就使周王朝仅有的一点名分不能再守定而全部放弃了。周朝先王的礼教到此丧失干净!

正如司马光所说:四海之广,亿民之众,都受制于天子一人。尽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为他奔走服务,这难道不是以礼作为礼纪朝纲的作用吗!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节制卿、大夫官员,卿、大夫官员又统治士人百姓。权贵支配贱民,贱民服从权贵。上层指挥下层就好像人的心腹控制四肢行动,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下层服侍上层就好像人的四肢卫护心腹,树木的枝和叶遮护根和干,这样才能上下层互相保护,从而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责没有比维护礼制更重要的了。

看看孔子常说的“礼”有多重要

网络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