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引多家爭拍,互聯網下影視劇犯創意焦慮

一部由網友腦洞寫成的劇本終於在眾望所歸下要被搬上熒屏。

今年3月,微博上一位網友@SUM不二 不經意間的一個腦洞,一部名叫《淑女的品格》的電視劇在她的想象中誕生了。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腦洞微博在網上引發了大範圍的轉評與追捧。

腦洞是這樣的:

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引多家爭拍,互聯網下影視劇犯創意焦慮

雖然@SUM 不二 只寫了簡單的幾句人設,但這條微博收穫了近4萬的轉發,關鍵詞“淑女的品格”不僅被頂上了熱搜,甚至引起了陳數和曾黎的注意。評論區中,網友發表了數千條對這一設定的情節構想,還有熱心網友P出了電視劇的宣傳海報。

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引多家爭拍,互聯網下影視劇犯創意焦慮

就在眾網友的熱切期待中,5月8日,“壹心娛樂”官微展示了廣電總局拍攝製作備案公示表,稱《淑女的品格》即將被搬上熒幕。公司已正式進入創作階段。

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引多家爭拍,互聯網下影視劇犯創意焦慮

看上“淑女”這個大餅的人還不止壹心一家,大眾普遍認為這是互聯網時代下網民的又一勝利果實,終於這一次發言權與決定權都交還到了網民自己手中,主創之一表示:“感謝網絡時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可事實真的如此?

一個腦洞多家爭搶,但成品相差甚遠

早在4月,上海儒意影視和北京建元影視都看上了“淑女”,並都已立了項;而更早一步,上海時悅影視在2月份就立項了《淑女本色》。

在這4部備案項目中,壹心娛樂可謂呼聲最高,一條超過7萬轉發的微博又讓網友沸騰了起來,甚至,業內傳聞壹心娛樂為此花了6位數,日後的投資根據更可能過億。

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引多家爭拍,互聯網下影視劇犯創意焦慮

但這都還算最忠於原設定的一部了,上海儒意影視版《淑女的格調》重心就指向愛情故事,北京建元影視版的《淑女的品格》中,“單身”的設定都沒有得到保留,除了處理事業上的危機,主演們依舊上演著家庭劇的戲碼。

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引多家爭拍,互聯網下影視劇犯創意焦慮

這麼看劇版《淑女》似乎只是掛了個淑女的名字,蹭了個熱度,與此前的微博創意看起來沒什麼關係。

科技君本以為該劇若是按照原先的設定,逐一滿足各網友清奇的腦洞,會引發一陣全民狂歡,但這下看來,影視劇依舊在走之前的老路。但也有一個聲音說,這只是暴露了網民日益怪異的“爽點”,在互聯網的大轟炸下,網民們的口味逐漸走向了一個極端。

互聯網下“爽點”奇異,引發創意焦慮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用戶的眼光已經愈發刁鑽,受國內外許多優秀劇集的催化,傳統講情情愛愛的電影電視劇已經難以滿足他們日益精細的口味。要想得到他們的青睞,劇方不得不開始焦慮,時時刻刻端著面對“女朋友”般的求生欲,瘋狂地挖掘用戶的喜好,再小心翼翼地送到觀眾眼前。

幾年前《甄嬛傳》熱播之後所引發的“大女主”效應,一時間在微博及各大社交平臺上引發對女權的討論,受到這波媒體的催化,早前一切物化女性的劇情統統被挖墳,被冠以“落後”的標籤;許多曾讓青春期女孩潸然淚下的浪漫橋段如今也讓人“目不忍視”。加上媒體大V與頭部KOL的輿論引導,“女性獨立”終於被擺上檯面,之後大熱的《琅琊榜》中,各色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角色得以大放異彩,同時很多網民尤其是女性,開始展開了對女性自身價值問題的討論。這一次,算是屬於互聯網下網民的勝利,那時,科技君對此也是暗自拍手叫好。

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引多家爭拍,互聯網下影視劇犯創意焦慮

可之後,網民開始劍走偏鋒,對於劇集的“爽點”越來越不按套路出牌,有時甚至不符合實際。

有分析稱,《淑女的品格》之所以會受到追捧,不是因為女權,背後是用戶滑向了另一個極端的“爽點”,他們已經極度厭惡了毫無特色的流水線式傻白甜,在套路一成不變地電視劇市場,這個腦洞給了網民又一個可以“抵抗”流量明星和瑪麗蘇劇的宣洩點,甚至在腦洞中逃離現實。

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引多家爭拍,互聯網下影視劇犯創意焦慮

生活中的苦悶沒有出路,大眾在互聯網上鑿出了一條通道,許多天馬行空的幻想都能在網上喚起共鳴,許多現實中得不到滿足的“奇異爽點”都可以在互聯網中找到同好。這一次《淑女的品格》算是網友“奇異爽點”的集中體現,但很可惜,最終呈現出的樣子估計會大打折扣,因為現實總歸是現實。

《淑女的品格》中,四位女主要想過上網友腦洞中的“精緻”生活,在所設定的一線城市的背景下,除了女總裁,其他三位如果只靠自己,根據真實的房價與各自的行業現狀,是沒有辦法在物質上精緻起來的,頂多算是白領階級,甚至還必須住群租房。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淑女的品格》在業內被熱捧到被搶著立項,足以見得依歸於互聯網的群體已經是不能忽視的一股力量。

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引多家爭拍,互聯網下影視劇犯創意焦慮

在互聯網的大浪潮下,許多劇集不再單純依賴電視臺播出,而是依託網絡得到更多點擊率與實時互動獲得關注,網友決定了市場,他們不點頭,劇集就沒有熱度。其次這次事件也說明了在傳統電視劇包括電影市場,創意已經開始出現匱乏,曾經由電視劇引導輿論與啟蒙大眾的時代已經逐漸遠去,變成了網友想看什麼,劇方就拍什麼。

再這樣下去,可能以後真就由互聯網出創意,網友成編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