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自私到,认为别人都不自私

在网上看见一个热帖,是一位刚生产完没多久的新妈妈,气急败坏地吐槽自己的婆婆:

我辛辛苦苦给他们家生孙子,结果一出月子,这老婆子竟然就撒手不管拍拍屁股走了!我好声好气去请她回来带孙子,她用年纪大了不想再操劳做借口。糊弄谁呢,她身体一直都好得很!等着吧,她现在不帮我带孩子,到她老了,我可不会管她!

这言论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关于“婆婆应不应该帮儿媳妇/自家儿子带孩子”这个话题,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有意思的是,另一个关于“将一个孩子养大成人有多累”的问题下,评论清一色的变成了支持女性在将孩子养大后,在自己中年或者老年时期,轻松自在地去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如果按照第二个话题的说法,那么第一个话题中的婆婆,已经将自己儿子养大成人,并在儿媳妇确实需要帮助的坐月子期间,也伸出了援手。

这时候,再将本应是为人父母者的养育子女之责任,硬性地推到婆婆的身上。

确实是一种不能够推己及人,略显自私的表现。

虽然自私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中国也有俗话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让其他人,也为你的自私买单。

用你自己的需求,去“绑架”别人,忽视别人也有自身需求,非要对方牺牲ta自身的需求来满足你自己,这种做法不叫“为自己好”,而是确确实实的“损人而利己”。

正如作家冰临神下说的那句话:“你不能自私到,认为别人都不自私。”

人与人的交往中,情商高者,必然掌握的一项本领就是设身处地、能够为他人着想。

而自私者的自私程度往往也有大小之分,最严重的一种,就是:

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他人的一切做法都应符合自己的预期,或者认为他人答应自己的要求是理所应当,一旦有不合自己意,就认为是他人亏欠了自己。

前几天去健身房的时候,目睹了一场因储物柜而起的不大不小的争执。

我进去时,一名长发女子正满脸焦急地向健身会所的工作人员求助,说自己的衣物本来放在253号柜子中,柜门没有上锁。

但健身回来后,这个柜子竟然被不知是谁给锁上了。

工作人员出去问了一圈,没有人回应,便回来帮着把锁给砸开。

可没想到,柜门打开后,里面的东西竟然掉了包。

就在众人诧异之际,一位短发女子进来更衣室,不慌不忙地走到另一排的231号柜子前,打开柜门,一下子将里面的东西拎出来,说:

你的东西不是在这里吗?那么火急火燎的干吗?

原来短发女子为了占用一个有锁头的柜子,就把别人的东西随意挪动了。

本来气氛已经很尴尬了,哪知短发女子还满不在乎地说:

这柜子都是临时的,不是我的,那也不是你的,我用一下怎么了!

那一刻,我作为一个旁观者,都觉得短发女子的思维与行为荒唐而可笑。

这类人的心理认知往往是,我觉得怎么方便就怎么来。

什么?你不方便?你怎么可以觉得不方便?你这人怎么这么自私、这么过分,这么不懂得为他人着想?

他们的自私程度,已经到了默认全天下人都要让着他们的境界。

别人的合理需求,对他们来说,那都是不应该存在的,如果存在,那就都是别人的错。

可惜,完全不自私的人,只有无知无觉的傻瓜。

若将别人都当成傻瓜,这才是世上最无知的傻。

其实,不只是这种品性极度自私的人会有这种逻辑。

有时候,当我们这些普通人遇到涉及到自身的利益的问题时,也会陷入这种看似毫无道理的想法中。

其实平时表姐都不太搭理我的,但两家人关系并不差,所以我便回复说稍晚回去弄。

这时表姐火急火燎地说:

今晚务必定稿!后天就要上台了,还要求脱稿演讲!

表姐还定下要求:

一定要动人肺腑、感人泪下,一定要打动评委!

随后,每隔十五分钟就催一次,搅得我心烦意乱。

当时我很困惑,一向还算温柔的表姐,竟也这么咄咄逼人。

我可以理解她的心急,但她不能因此就将压力全都转移到了我的身上,更不能不自觉地认为我应该以她的需求为先。

这时候在她心里,她所需要的演讲稿是宇宙第一重要之事。

她会觉得,我那些什么朋友聚会之类的,都应该立马停下来,赶紧回家帮她改稿子才是最要紧的。

在那个时间点,她已经因为自身利益,而认为其他人都应该“不自私”,都应该牺牲自我利益去满足她。

这是一种认知偏差,是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自身和他人的表现。

在这种偏差下,自己再怎么自私,都会觉得是别人不够无私。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性在本质上都是自私的。

每个人都是为了在自然和社会中获取到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从而使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但是,“利他”也是人类作为高智力的群居生物,千万年来所形成的一种保持群体内部生态平衡的属性。

利他包括基于基因选择的本能和基于社会分工的协助。

我们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需要频繁地与其他人发生互动,通过此种互动,达到资源交换和情感交流的目标。

所以,如果人人都过于强调自利,就会使群体中的利益分配合理性逐渐失衡,继而危害到人类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这就是宏观层面上,为什么人类历朝历代的美德,都会抑制过度自私,推崇分享和奉献。

而从微观意义上来看,我们作为一个人类个体,可以自私,但不可以自私的毫不客气。

用这种损害他人的方式来满足私欲,短期或许能获利,长远下去却必定会反伤自己。

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别人也跟自己一样,对于周围一切事物的第一选择,也都是自私的。

不应该用自己也做不到的无私标准,反过来去“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我也曾经在处境困难时,对于没有向我伸出援手的亲友有过怨恨。

但不久后当我也遇到了向自己求助的朋友,又真的有心无力没法帮上忙,那时我回想起自己那些亲友的表现,发现果然是当时我自己的心里,就默认了对方“不自私”,应该无私地满足我的需求。

这种心态让我产生了对方有负于我的感觉。

其实,这都是因为自己在特定时候,自私心理占据了主导的作用。

后来,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记住要给别人留出“

自私的余地”。

在这个预留下的范围内,别人做出什么行为,都是基于他们自身利益的考量,即使不符合我的意愿,那也是合情合理的。

罗曼·罗兰说过:

等到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之后,不久人生就变得没有目标。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时刻警醒,不要让自己轻易迷失在自私的漩涡中,而是能够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能注重与他人的双赢。

  • 彼此互留自私的余地,才能够利人利己,在良性循环中,共存共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