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为什么称为“三夏”?

江山无限53890484

首先,“夏”和“麦”有直接而割舍不断的关系。“夏”的本义就应该是收割小麦的意思。许慎不知“三农”事,故《说文解字》多有不妥之解,尤其是与“三农”有关的事。实际上,“夏”字从首(或从頁)从麦省。“麦”字又从从夂,是会意字。“”表示稼禾,“夂”是以手持械的形象,这里是以手持镰刀的形象。比如“教”字中的“夂”,则是以手持杖的形象。“麦”字上“”下“夂”,就是手持镰刀收割庄稼的意思,这里特指割麦,“麦”自古为中原地区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故这个字特指“小麦”。“夏”字从首省(或从頁省)从麦省。“首”与“頁”都是脑袋的意思,“丷”在上或在下的区别,这里省去“丷”还是指脑袋的意思。“麦”在这里指麦田。所以“夏”字的形象,就是在广阔的麦田里,人们正弯腰收割小麦,苗田里只显露出许多人的脑袋。这种情形,用镰刀收割过小麦的农村人是十分熟悉的。“夏”字从字省,上面只突出脑袋,下面只突出手执镰刀,更加形象地反映出大田里割麦的劳动场景。

我国的“中原地区”,自古就是统治者的统治中心,今河南洛阳一带自古就是统治者建朝立都的地方,谁控制了中原就等于控制了天下,所以有“逐鹿中原”的说法。大禹之有天下,行世袭,征三苗,铸九鼎,划九州而居中,所谓“定鼎中原”。而中原地区自古又是小麦主产区,小麦成熟时,大田里人头攒动,赚刀簌簌,一片繁荣景象,故王朝以“夏”为名。

中原地区小麦的成熟季节,在每年的夏至前后,故以“夏”作为这个季节的名称。“夏”本就是大田割麦的形象,人头攒动,镰刀簌簌,故把割麦称为“三夏”。“三”者,多也,频繁也。麦收季节,人们早出晚归,整天出入麦田,人数众而频繁,故谓之“三夏”。









子夏故坛

麦收为什么称为“三夏”?

现在这个时间,全国各地基本到了小麦的收获季了!

三夏——主要是农业生产与季节气候、时令节气相关的一个农忙时间阶段,简称夏收、夏种、夏管!

这个时间阶段约为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无论北方南方,都是最为农忙的时候!



夏收、夏种、夏管,这是在有限的时间阶段内,一套上下衔接的农业生产模式!

夏收——去年播下的秋小麦,一般都在今年的五月份开始收割,南方小麦五月中下旬就可以成熟,北方要在六月上旬!小麦成熟后,因为高温天气,如果再有阴雨天的高湿的影响,小麦有可能还来不及收割,会在穗上发芽!

夏种——小麦收割完成,土地是不可能荒废的,为不致于错过最佳时令,所以会及时的播种其他农作物,如北方多为新种玉米,南方多为新种水稻!

夏管——新种下的玉米、水稻等作物,种下之后就要展开适时的管理工作,防旱、排涝、施肥、补苗等等!

以前人们的农耕作业基本依靠人力或者畜力,因为效率低下,在与时令节气的关系上显得很紧张,所以起早贪黑的异常忙碌。

现在多为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了太多,仅从人们的劳动强度来讲省时省力不少,但作物与时令的关系,这个还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作物的长势及最终的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