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的鐵浮屠和柺子馬有什麼不同?

夏有涼風61

謝友邀



拜讀了已有答案,發現各位專家對評書還是很有研究的

那麼,真實的鐵浮屠和柺子馬到底是什麼呢?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四十四》金國圖經

金軍作戰,以步兵方隊為主陣,以精銳騎兵為兩翼,作戰過程中很自然就會對敵方形成包抄




~《會編.卷二百二》.汪若海(答刂)子

汪若海為順昌通判,大戰在即,攜家人和部分民眾撤離,得知劉錡順昌大捷後奉命以部分兵力留駐,部分退兵,感覺萬分惋惜,寫了這份東西

作為順昌通判,對順昌戰事有很多渠道可以瞭解,汪若海對戰況的描述應該是非常準確的,所以

1.鐵浮屠是重裝步兵,每三人為一個戰鬥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用皮索連接,以示守望相助,要死死一塊

2.鐵浮屠進攻戰術就是簡單的豬突,仗著甲厚一股腦往前走,後面還跟著一幫搬拒馬的友軍,每前進一步,拒馬也跟著前進一步。拒馬這玩意連馬都跳不過去,身穿沉重盔甲的鐵浮屠想後退都沒有機會

3.柺子馬是女真輕騎兵,弓不能遠射,主要憑藉機動性、衝擊力和堅韌持久的耐力對敵方造成打擊



騎兵的優勢在於機動性和衝擊力,如果鐵浮屠是重騎兵就會產生這樣幾個弊端

1.戰馬的速度不會完全相同,對後排的騎兵來說,前排的皮索就是移動的絆馬繩,誰也不敢全力衝刺

2.連在一起的騎兵自然失去了機動性

3.馬不能躍上城牆

4.倒下一匹馬=損失三個騎兵,這種事估計敵人很高興




岳珂是名將之後,但他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文人,不知兵事,他能將事件的脈絡寫得很清楚,細節上極可能混淆

有關鐵浮屠和柺子馬的記載集中在紹興十年,岳珂走訪老兵、查閱資料時對這兩個兵種沒有完全弄明白,所以就混在一起了
~《宋史.岳飛傳》

郾城之戰事件完全真實,有關金軍的描寫細節上就出現了失誤,來看當事人到底是怎麼說的


~《岳飛郾城捷
奏》

1.金軍從來沒有隻用騎兵發動一場攻城戰,按金兵步騎比例3:7算,進攻郾城的金軍應該另有步兵35000人,實際總兵力應該在五萬左右

2.蓋天大王名完顏宗賢,長期擔任金國後方留守,此次參加郾城作戰證明兀朮已經得到增援。與“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

並兵以御飛”相吻合

3.引文中劃紅線部分是岳家軍騎兵戰鬥,綠線部分是步兵戰鬥狀況描述,這一點毫無疑義。問題是與岳家軍步兵的戰鬥是金軍騎兵嗎?

麻扎刀、提刀、大斧這類砍砸短兵器想夠到騎兵很難,對付的應該是有重盔甲的步兵。再聯繫到這是一場攻城戰,應該是兀朮見雙方騎兵交戰己方略處下風,便將本來用於攻城作戰“其進如牆”的重步兵方隊派上去,以期在野戰中切割宋軍騎兵。這時,岳飛派出了特種步兵與之交戰

可見岳飛早就訓練了一支專業整治鐵浮屠的剋星部隊

4.從古至今都是“射人先射馬”,騎兵往來衝突中馬一倒下,基本上騎手就會變成肉泥,所以,馬是被重點招呼的對象,戰場中失去騎手的戰馬有的會奔散,也有的會隨著熟悉的馬隊奔跑

這場交戰,岳家軍奪到戰馬二百匹,可見給金軍造成的殺傷是巨大的,“殺死賊兵滿野,不計其數”

可惜因為戰鬥結束時已經天黑,這份奏摺中沒有具體統計數字,但從趙構的欣喜程度可見一斑





隨後,七月十四日,岳家軍在穎昌再次戰勝金軍主力
~《王貴穎昌捷奏


此戰之後,金國重金打造的鐵浮屠消失了,柺子馬的說法也不見於記載,因為

1.被找到罩門的鐵浮屠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2.失去了鐵浮屠的配合,柺子馬與普通騎兵已經沒有了區別





為國釣魚

在很多年前的女真部落,他們的組織叫做“猛安謀克”,猛安謀克沒有其它兵種,只有騎兵。到後來,這些騎兵奮起反遼,以風捲殘雲之勢席捲整個遼土;他們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裝備,每個人擁有了3匹馬;他們喜歡從側翼攻擊敵人,像群狼一樣撕咬對方;他們沒有戰法,有時候撤退也會突然地轉身;只要有一個人還活著,他們就無所謂失敗,於是他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柺子馬”。

曾幾何時,女真人又多了一個“鐵浮屠”呢?

從宋人的眼中看,鐵浮屠產生於金宋戰爭期間,在此以前,沒有鐵浮屠出場的記錄。

鐵浮屠

從鐵浮屠的裝備和作用看,早期的女真人沒那麼有錢,裝備不出這麼昂貴的鐵塔兵,而對付契丹人的頭下軍州,柺子馬就足夠了。可是宋人的軍陣就不一樣了,堅如銅牆鐵壁的重步兵和威力誇張的“神臂弩”,讓柺子馬這點兒小身板就吃不消了,於是,用於正面衝鋒,且抗擊打能力超強的鐵浮屠,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鐵浮屠到底是誰發明的,我們已經不知道了,我們只知道用得最多的就是“四太子”金兀朮。有人說它是仿效党項的平夏鐵鷂子而打造的,但女真人和党項人之間沒打幾仗,党項人就臣服了,女真人估計連鐵鷂子長什麼樣都還沒看清楚。

鐵鷂子

而且和西夏軍作戰的主要是完顏宗翰的西路軍,完顏宗望的東路軍(金兀朮所在這一路)基本就沒有和西夏軍打交道的機會,所以即使沒有鐵鷂子,鐵浮屠都勢在必行。

還有一點,鐵浮屠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呢?

這可能和“二太子”完顏宗望有關。宗望是阿骨打家最能打的人,也是金兀朮的偶像,可惜他死得早,不然,金兀朮掌權的時間可能還要無限延後。

完顏宗望

宗望這人雖身在軍旅,但很信佛,而且長相豐腴,有點兒像如來佛祖,所以軍中都稱其為“菩薩太子”。而在佛語裡面,鐵浮屠就是鐵塔的意思,所以不排除鐵浮屠就是宗望所建,取名“鐵塔”。當然也有可能是金兀朮所建,由宗望賜的名,當時金兀朮是宗望手下最能打的先鋒。

鐵浮屠之所以讓宋人害怕,是因為他們用的是一種不要命的打法。鐵浮屠,人、馬皆著重甲,刀箭不入,而且人用鐵索相連,即使中“招”(神臂弩或震天雷),人在馬上,馬勢不減,對宋軍的陣法形成碾壓式的衝擊,所以經歷過鐵浮屠的人會由衷的驚歎:金兵過萬,勢不可擋!

金兵過萬

當然,鐵浮屠是金兀朮的一支特種部隊,人數不多,只有幾千人,主要力量還是柺子馬,因為機動力強,“靖康之變”和“搜山檢海”多是柺子馬的功勞,因為它需要長途奔襲。

金兀朮的不敗神話最終還是終結在了宋將吳玠的川陝軍和岳飛的背嵬軍、遊奕軍之手,高手之間的較量即將展開。

金兀朮的主題就告一段落,他的故事還沒完,在接下來的南宋“中興四將”中,他還有重要的戲份。


蜀山筆俠

鐵浮屠和柺子馬的概念,我最早是在岳飛傳的故事中接觸到的。他們是女真金兀朮騎兵的名稱,鐵浮屠是重騎兵,柺子馬🐴是輕騎兵,兩者配合作戰,戰鬥力強大,在當時屬於先進的部隊裝備。



小時候,看《說岳全傳》,聽劉蘭芳的岳飛傳,搞不懂為什麼文明的宋朝軍隊打不過野蠻的金兵,八萬金兵破宋軍20萬,汴梁城下,締結不平等條約。“靖康之變”,成為奇恥大辱。現在,終於明白了,原來女真金兵裝備精良,有先進的鐵浮屠柺子馬騎兵。

中國歷史上,入主中原的封建統治者,往往驕傲自大自以為是,只知貪圖享受驕奢淫逸,以天朝自居不思進取,軟弱的趙宋就是這樣一個朝代,遼金趁機發展壯大起來。

富國強兵,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趙宋文化繁榮經濟發達但政治腐敗,宋徽宗陶醉盛世夜郎自大的時候,女真金軍金兀朮在悄無聲息地發展他的先進軍備金浮圖和柺子馬。


浮屠是佛語中鐵塔的意思。鐵浮屠屬於具裝重騎兵,即人馬俱披重型盔甲,對敵陣發起衝擊的騎兵。



柺子馬”金軍主力兩翼騎兵,屬於一種輕型或中型騎兵,被佈置在兩翼,充分利用其高度的機動性以及集團衝鋒時所產生的巨大沖擊力, 用以對敵軍迂迴包抄而後突擊。

柺子馬分為兩種類型,一為衝鋒陷陣的“重槍柺子馬”,後者為輕裝上陣、側翼突襲的”弓箭柺子馬“ -

鐵浮屠與柺子馬一起隨同金兀朮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時刻不要忘記戰爭。時刻不要忘記發展科技,以先進的技術提高軍隊的裝備。空談誤國,自大必然失敗。宋金戰爭是一個例子,中日甲午海戰也是一個血淋淋的歷史教訓和啟示。

來自粉粉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