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斗”?望谟怎样打通交通脉搏 水患变水利的?

“与天斗”?望谟怎样打通交通脉搏 水患变水利的?

“与天斗”?望谟怎样打通交通脉搏 水患变水利的?

曾经,常态性的“水患”极大地限制了望谟经济社会的发展

贵州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全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而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可以说是贵州的“重灾区”之一。

2006年到2011年,望谟共发生大小洪灾6次、旱灾3次、冰雹灾5次、凝冻灾1次。

2006年6月12日; 2008年5月26日; 2011年6月6日……提起这三个日子,一直在民政系统工作的望谟县民政局副局长韦世雄心有余悸。

按照2011年12月15日,望谟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2011年,该县“财政总收入预计达到2.13亿元。这三天,望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50亿元,相当于该县20多年的财政收入。

“五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无灾不成年”。自然灾害,似乎成为了望谟县脱贫攻坚道路上一道难爬的坎。

近年来,望谟全县齐心协力“与天斗”,积极应对灾害发生,取得了较好抗灾、防灾减损成绩。

“与天斗”?望谟怎样打通交通脉搏 水患变水利的?

2013年建成的望谟县救灾物资储备库是贵州首个县级物资储备库

县级层面,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主任、副县长为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减灾委员会,乡、村两级成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应急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人。

每年4-9月汛期期间,望谟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制度,执行24小时值班制,实行0报告制,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灾害信息,确保灾情发生后信息畅通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高效快捷的开展。

“与天斗”?望谟怎样打通交通脉搏 水患变水利的?

2011年受灾后重建的新屯布依族如今焕发着勃勃生机,成为乡村旅游的目的地

2012年以来,望谟在县城投入了5508万元,修建了占地面积46467平方米,可容纳6万人的临时避险平台。6个沿河重灾乡镇投资500万元,修建16处面积达1.2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人的临时避险平台。

2013年,作为贵州首个县级物资储备库的望谟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开始发挥救急救难的作用,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该县县乡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常年储备物资可应对3万受灾群众2个月安置,物资补充可从省库、州库随时申请调配。

“与天斗”?望谟怎样打通交通脉搏 水患变水利的?

望谟交通闭塞的情况在近几年大大改善

“2011年洪灾的时候,外部道路全部中断,各方的物资运不进来,急也没办法。现在,不会了!”除了自身备足了粮草,交通的改善使得望谟不再是“孤岛”。

2012年12月,贵州省“县县通高速”最后一批开工项目之一的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简称:望安高速)开建。2015年底,全长约68公里的望安高速通车,望谟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项目起点位于望谟县城平洞,途经望谟县油迈瑶族乡,册亨县岩架镇、册亨县城,过册亨县丫他镇,终点在巧马镇,通过巧马枢纽互通与汕昆高速公路相接。

里程20公里的罗甸至望谟高速公路通车,起于罗甸县罗悃镇布苏,接惠水至罗甸高速公路,经逢亭、罗苏、桑郎、纳夜、大观、复新等乡镇,终点于与望安高速相接,2017年通车。

2018年是紫望高速公路项目的收官之年,建成后,望谟到省会贵阳的时间将缩短到三个小时以内。

不仅高速的“大动脉”打通了,国省干线连接各个乡镇,通村公路1600公里,今年年底全面实现组组通……望谟县副县长表示,交通的极大改善,极大地减轻了防灾减灾工作的压力,也为脱贫攻坚工作趟开了大道。

“与天斗”?望谟怎样打通交通脉搏 水患变水利的?

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完善,让水患变成了望谟的“水利”

水,一直是让望谟人民头疼的事,一边是常年水患,另一边,工程性缺水成为制约该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水患还得治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2012年开始,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望谟开始大兴水利建设。上堵,中枢,下排,“4+N”的水库建设,让贯穿望谟的望谟河两岸群众安了心。

据介绍,目前,该县规划的四个1000万方以上的中型水库已建成了两个,并在近几年的汛期发挥了较大作用。2019年底,四个水库将全部建成,影响望谟重要受灾城镇的河流都将得到有效的疏导。

目前,望谟的每个乡镇基本都规划建设了一个1000万方以下100万方以上的小型水库,防洪标准和抗风险能力提高的同时,解决了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

这些中小型水库建成后,将使望谟成为全省水库建设较多的县份之一。灾后的水利设施建设不仅有效解决望谟县发展受制于水、受困于水的矛盾,有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加工业、运输业、旅游业、饮食业的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当地经济发展“输血”的扎实基础,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与天斗”?望谟怎样打通交通脉搏 水患变水利的?

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重要河段的水势

“与天斗”?望谟怎样打通交通脉搏 水患变水利的?

现如今,就算是下雨,望谟沿河的居民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除此之外,几年来,望谟县共对13处地质隐患点进行了治理,搬迁380户地质隐患户,建成8座栏渣坝。对贯穿县城的望谟河进行了重点治理,整个沿岸都做了防护措施,断面进行了加宽。

早些年,家住望谟县复兴镇平坝大桥桥头的蒙荣实家几乎年年受灾。2011年“6·06”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正逢蒙荣实的老父亲办丧事,事发凌晨两三点,奔丧的亲戚们都睡了,因为自己自小就养成了对降雨警惕的习惯,在洪水淹没自家平房之前及时撤离了亲朋好友,“可是家里值钱的家当几乎都泡水了”。

“原来,只要一开始下雨,晚上连觉都不敢睡。”这是沿岸很多居民不约而同的原话,“这几年,可以放放心心地睡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