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没搞清楚的“虚拟经济”,帮日本打败清朝帮美国赢得独立

宗庆后没搞清楚的“虚拟经济”,帮日本打败清朝帮美国赢得独立

宗庆后与董明珠对撕马云,成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较量。

对于宗庆后和董明珠等人,制造业寒冬是因为马云等人为代表的电商抢去了资源。宗庆后认为马云的新零售、新制造等等都是胡说八道,而且,电商模式打乱了把实体经济的价格体系打乱了,“虚拟经济做过头了”。

董明珠更是说,“90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里工作……这一代人对整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有隐患的,不仅仅是网店模式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它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冲击。”

在宗庆后和董明珠的眼中,制造业的大敌是电商,从他们撕马云的上下文来看,他们和马云为代表的电商的恩怨,也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恩怨。

这真是天大的误会!

宗庆后没搞清楚的“虚拟经济”,帮日本打败清朝帮美国赢得独立

没错,我们现在很担忧经济的脱实向虚,但脱实向虚这件事从去年聊到今年年初,却聊偏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偏。

在宗庆后和董明珠看来,似乎只要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这基本上就是虚拟经济。所以电商是虚拟经济,开网店是虚拟经济。而电商打破价格体系,让他们招不到人,电商是他们的大敌,所以虚拟经济就是他们的大敌。

当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大敌,这个看法会很有市场。基于目前的情况,我也会部分同意这一点,但虚拟经济并不是电商,甚至任何形式的网络经济,这是对虚拟经济很大的误解。

在经济学里,虚拟经济定义也多种多样,但绝不是指网络经济,或者电商。在马克思看来,虚拟经济就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用股票代表所有权就是虚拟经济。这么看来,自打人类发明纸币以来,我们就有虚拟经济,因为我们用纸上的数字衡量财富。

宗庆后没搞清楚的“虚拟经济”,帮日本打败清朝帮美国赢得独立

所以,现代经济里,虚拟经济就是指金融业,包括货币,股票,债券,甚至房地产等等。经济学家成思危用更为直观的行为概括:虚拟经济就是“钱生钱”的经济。

从事“钱生钱”活动的,可以为个人、企业,甚至国家集资,用来解决现在还没有足够财力完成的事情,比如个人贷款买房。

在历史上,有两个国家正是通过虚拟经济,或者钱生钱的方法,干了两件大事。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想要独立,但财力和英国完全没法比。没有钱,就没有武器,也就别想打赢英国了。但是美国通过发债的方式来融资,使得自己起码有能力和英国耗下去。也正是美国要融资打战,才有了负责债券发售和支付利息的“大陆借款办公室”,也才有了现代证券市场的雏形。

不过,到后期,人们对美国已经没有信心,不愿意买债券了。美国人跑去向法国国王借了250万法国金币。钱还没到手,美国第一任财长就已经把对这笔钱的使用权做了抵押贷款(够虚拟吧?),才及时给美国军队供血,最后打赢了英国,得以独立。

宗庆后没搞清楚的“虚拟经济”,帮日本打败清朝帮美国赢得独立

同样,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也是通过银行和国债筹集了比清朝多十倍的经费。然而,这种方法是超越了前现代的清朝人想象的,清廷只通过卖官鬻爵等静态的思维来筹资。最终,是更有钱的日本打败了清朝,还敲诈了穷清朝一笔。

这会不会让你想到滴滴和UBER的烧钱大战呢?这就是虚拟经济,你可以用纸币或者银票买武器,也可以把资产分割成一份份虚拟的债权或者股权凭证,以一定的估价转手给别人,拿到资金做现在做不到的事情。

当然这是很粗浅的理解,但是这里想说的是,没有虚拟的金融业,美国当时无法独立,日本不一定能赢甲午战争,历史的进程会慢得多。没有虚拟经济,很多公司无法融资解决当前问题,也就是无法做他们的实业。

(敲黑板)所以,虚拟经济不是网络经济,也非得要与实体经济为敌。

宗庆后没搞清楚的“虚拟经济”,帮日本打败清朝帮美国赢得独立

当然,这些“钱生钱”的游戏,也很容易出现问题。而问题往往出现在“估价”中。估价不仅对事物现在价值的估计,还包括了其未来价值,所以才有很多人愿意给滴滴烧那么多钱,因为他们认为未来能得到更大的回报。但是,当投资过热的时候,估价就会很夸张,完全脱离了应有的价值。

而社会关注脱实向虚,就是担心资产价格被估计得太高,而且涨幅也很快。这样,更多的资金发现有利可图,就会参与到金融市场的投机套利当中,虚拟的股票,溢出实际价值的房价越炒越高,越高越有利可图。利润微薄,却关系到我们许多需求的实体经济则无人问津。

这才是问题所在。的确是有虚拟经济抽干实体经济的危险,可这跟电商,跟互联网经济,真不是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