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潮流由誰領航?

截至目前為止,各國的BIM技術發展狀況如下:

2007年起,美國總務管理局(GSA)開始陸續發佈系列BIM指南,用於規範和引導BIM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同時美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發佈了美國國家BIM標準。

2011年5月,英國政府開始要求強制使用BIM技術,並發表了相關詳細實施的文件,目前是全世界BIM技術應用最好的國家。

2011年,新加坡BCA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下屬建設局設立的一所專業建築管理學院)將強制要求在2015年前實現所有建築面積大於5 000㎡的項目都必須提交BIM模型目標。

自2006年起,香港房屋署率先使用BIM技術並自行設計BIM標準和用戶指南,還組建資料庫。

在寶島臺灣,臺灣大學在2007年與Autodesk簽訂了產學研合作戰略協議,研究BIM模型設計及工程動態模型的設計。

在中國大陸,實際上是在2004年,通過Autodesk公司組織的AutoCAD2005產品宣傳會,業界才開始逐漸的瞭解它。直到現在,BIM技術在我國的發展狀況依然不如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區。

從研究背景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個BIM技術發展比較成熟的地區它們的發展模式是由某個組織帶頭,從而發動起全國性的普及和學習。由帶頭組織制定BIM的相關技術標準,指導全國BIM應用的實施,最終讓BIM技術落到實處併為當地的建築行業的進步添磚加瓦。

同樣的發展模式,用在中國特色的建築市場內會是什麼樣的效果呢?我們不妨假設,像其他國家地區一樣,在我國大陸內部由某一領域的組織做BIM技術的主要推動者,由點及面,由面而推向全國。那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領導下,哪個領域的部門組織才能擔當得起這個重要的角色呢?就目前來看,本文作者通過調研分析認為對BIM技術發展影響最大的領域為:政府及教育單位、軟件開發商、房地產開發商、施工企業等。

通過面向全國範圍內的建築行業進行問卷調查,並將調查數據用專業數據分析軟件進行處理,得出以上四個領域分別與建築行業個人使用BIM技術的影響係數公式為:

建築行業個人使用BIM技術=0.342+0.311房地產開發商+0.139施工企業+0.045軟件開發商+0.02政府及教育單位。

該公式表明,房地產開發商才是影響建築行業個人使用BIM技術最大的組織。也就是說,大家普遍接受的模式是由開發商做主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全面推行BIM技術發展。對於我國當前的BIM市場,也只有這條發展道路適合當下的中國行情。

該研究結論在2013年歐特克AU中國“大師匯”中潘石屹先生的演講——《SOHO中國的BIM實踐》中得到驗證。在這次演講中,潘石屹先生提出“開發商才應是BIM的最主要推動者”,並且以SOHO中國的BIM實踐經驗為例證明這句話。

位於北京市東二環的銀河SOHO,建築面積為32.8萬㎡,比廣州歌劇院大4倍多,作為開發商他們要算經濟賬,建設時間不能拖得太長。原計劃用36個月建成,按照以前的做法來開工的話時間非常的緊張。但是因為這個項目採用了BIM系統,僅應用BIM模型碰撞技術就找到了4000多個碰撞和錯誤,防患於未然,大大減少了返工,節約了工期,這才使得該項目在計劃時間內如期建成,並且投入成本也從1萬元/㎡左右降低到了6300元/㎡。由於應用了BIM能源管理系統,銀河SOHO不僅能3D直觀地反映該項目的能耗情況,還能實時反映房間溫度和空氣淨化狀況,從而使得銀河SOHO中經過過濾的空氣質量每一天都能夠達到中國標準,95%的天數能夠達到美國標準。

在SOHO中國所有項目中,截止到2015年底,該公司管著320萬㎡的物業。按照300萬㎡計算,僅僅在能源管理方面,一平方米的物業一年耗電100度,電價商業用電按0.9元/度來計算,就是3億元。應用BIM系統,2年之後能耗至少可以降低1/3,也就是說一年僅僅是電費的節約就是1億元,這會減少多少PM2.5的汙染。

BIM潮流由誰領航?

BIM是一個全過程的東西,而開發商最關心的是對監理、設計、預算、工程及下一步的能源管理、物業管理,都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經歷關注。所以,開發商才應是真正BIM工程協作平臺的最主要的推動者,當然BIM最終的推行還需要各個方面的配合才能進行的下去。

BIM方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早就有了,CCTV最早的結構是用BIM,鳥巢的結構也是用BIM,上海中心6年前就開始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