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炮彈打過來的時候都會喊著“臥倒”,臥倒炮彈就真的打不到嗎?

豆沙的冷

任由華年消逝為你解答。

隨著科技的發展。炮彈的種類已經不像從前那樣碰到地面才會爆炸。比如下面這張炮彈爆炸圖。

這是一種接觸地面才會爆炸的炮彈。這種炮彈一般只要不是在有效殺傷範圍內臥倒可能會保住性命。因為他的彈片是呈15度上的角度向上拋出。所以臥倒有一定的幾率會保住性命。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對付步兵的炮彈已經不是碰撞地面才發生爆炸的。當他目標幾米的時候,它會在空中爆炸。以取得最好的殺傷效果。

比如上圖這種,內置大量鋼珠,可以這麼說,在他的有效爆炸範圍內。臥倒和不臥倒基本上沒有生還的可能。


關於影視中常見的戰爭距離。當炮彈飛過來,都會有人喊臥倒。這種情節在一戰二戰時期是經常出現的。因為硪倒確實能有效的保護自己。但是進入現代戰爭。炮彈技術日新月異。可以說不會再有這種場景了。只要炮彈打過來,在他的有效範圍之內,就算臥倒也無法倖免。


任由華年消逝

首先來說說炮彈的原理,絕大多數炮彈殺傷敵人的方式是破片殺傷。就像手榴彈一樣。說到這個不得不提一下40mm榴彈,大家都在電影或者遊戲裡見過。沒什麼是一發40mm榴彈解決不了的。但是,事實上40mm破片榴彈的實際殺傷距離只有5米。而且這5米是針對軟目標的。就算在這個距離破片也沒有辦法擊穿最基礎的防彈衣。40mm榴彈或許不能一發直接刪除敵人的存在,但是足夠多的破片足以讓敵人喪失戰鬥力。

當然二戰時的炮彈要比40mm大的多,但是殺傷原理依舊是一樣的。在平原或者山丘地形,雖然臥倒也不能有效的躲避炮彈襲擊,但是臥倒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的躲避斜上方向的破片攻擊,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士兵受傷。在戰壕裡遇到火炮襲擊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臥倒,離地面越近或者低於地面就越能避免破片的殺傷。在戰壕裡,只要火炮沒有直接擊中戰壕,臥倒的存活率是最高的。就算火炮直接擊中戰壕內部,除了離彈著點最近的幾個人以外,其他人的存活率非常高。當然火炮也有破片殺傷和高爆殺傷兩種。雖然兩者都是主要靠破片殺傷敵人,但是高爆彈會擴大殺傷半徑,因為在彈體內增加了爆炸物,不僅能更有效的發射破片,還可以利用爆炸造成的衝擊波殺傷敵人。

雖然火炮襲擊是最好的壓制,擊殺敵人的方法,但是火炮最大的威力在於對敵人心理上的攻擊,在持續火炮襲擊下士兵的心理防線很容易被擊破。而且火炮一旦擊中敵人,場面也是十分恐怖。這也極大的幫助了擾亂敵人心理的戰術。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眾所周知,一般在戰場上雙方在發動進攻之前往往都會有一段強有力的火炮準備,往往瞄準敵人的防線就是一通炸,會持續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之久,如果炮擊結束了那麼就代表著守軍即將衝上去,所以一般炮火準備就代表著一場進攻的開始,火炮素有戰爭之神的美名,他在戰場上的殺傷力是有目共睹的,基本所有人都認同他毀滅性的作用,這也是進攻之前做炮火準備的原因,畢竟火炮能摧毀守方的火力點與工事,能減小進攻方的傷亡,以更小的傷亡獲取最大的利益。

不過在戰場上經常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機槍,這句話其實十分有道理,炮彈打到工事上只要士兵們臥倒在地便不會造成太大的傷亡,就算直接命中那麼死去的時候一點痛苦也不會有,可以算是最輕鬆的死法了,而機槍便不是這樣了,機槍往往一打一個準,造成的殺傷比炮多了,防禦炮轟士兵們只需要臥倒在地,就能不被炮彈的碎皮傷害,直接命中死去又不會有痛覺,唯一例外的便是遭到重巡洋艦主炮一級的炮彈攻擊,那樣士兵需要用關節支撐住自己的身體,不能讓太多面積接觸地面,否則人體內臟會被炮彈帶來的衝擊波震碎,基本沒辦法救活,只能自己默默等死,死亡過程既漫長有痛苦,這時候甚至希望有人給一槍痛快,早死早脫離苦海,比起被直接命中會慘上無數倍。


紫龍防務觀察

現代戰爭遭遇炮擊如未有躲避物和掩體,人體器官吸收的衝擊波就可以致死。臥倒、趴下只是一種人體規避危險的自然反應,在實戰中基本不會有多大減輕傷害的效果。看過《兄弟連》的同學都應記得101空降師在阿登森林遭遇的多次炮擊吧,那個場面基本算是還原了炮擊下士兵的狀態和心理。在沒有掩體和散兵坑作為規避體的前提下,暴露在外的士兵非死即殘根本就沒有不受炮擊傷害的,無論你以什麼姿勢躲避炮擊都是無濟於事的。那麼問題來了,如在戰場突遇炮擊在沒有準備下如何才能有可能存活?首先你要能在第一輪炮擊下還有命在,在這裡說的不是小規模作戰,起碼是營團級作戰單位,因為只有這個建制以上的部隊才有可能在戰場遇到大規模炮擊,也只有這個人數以上的部隊在遇到大規模炮擊下有生還概率的可能性。其次你還不能被炮擊震暈或嚇得失去意識,盡力躲進離你最近的炮彈坑。在第一輪炮擊間隙千萬不要停留或往後移動,躍出炮彈坑迎向炮擊方向前進再重新躲進下一個彈坑,往復如此若你沒死恭喜你成為了一名老兵。你也許認為我是意淫或胡吹,如你有認識的越戰老兵問問他們是怎麼活下來的。老兵的價值在於他們有新兵所不具備的戰場經驗,在於他們用血積累下的生命值。


XKocean106532821

不是炮彈打不到,而是不會為打向別人的炮彈躺槍!這是減少次生傷害的有效途徑。其次,炮彈爆炸後除了產生的衝擊波外還會有彈殼碎片向四處發射,這也是不長眼的子彈,捱了一下也許不會死,但肯定會很受傷。

炮彈爆炸具有球形衝擊的特性,即我們看到的彈坑會隨著遠離中心爆炸點逐漸變薄。這就會形成一個爆炸盲區,那就是越貼近地面越好。一般來說,由於地平線弧度問題,只要不是在彈坑範圍裡,距離地面30釐米以內的地方就是安全區。這剛好是身體的厚度。這是躲避炸彈衝擊波的有效方式之一,因為被炮彈直接擊中的概率相當低。以美軍轟炸機為例,平均十個架次的飛機轟炸才能炸死一個人。累計炸彈數量在一百噸左右。所以,臥倒確實是種挺好的躲避炸彈方式!

其次,炸彈爆炸除了自己有彈片還會揚起石子沙土,這些物質在炸彈衝擊波的作用下就跟子彈一樣犀利,臥倒可能無法免死,但是不臥倒很可能被石頭碎片砸成傻冒!


優己

臥倒還是有作用的,主要靠信仰…

炮彈殺傷依靠炸藥爆炸的衝擊波和飛散的破片。瞬發引信的炮彈落地瞬間爆炸,彈片是斜向上成喇叭狀飛散的,臥倒後身體高度顯著降低,處在破片飛散的死角里,能顯著減少被破片殺傷的可能。

所以一定要要戴頭盔和防彈衣…雖然很多時候子彈擋不住,但是對於炮彈破片還是比較有效果的。

爆炸的衝擊波非常強,哪怕臥倒,也可能被衝擊波的超壓導致內臟損傷或者鼓膜破裂(很多爆炸現場人看著沒事,但是過幾天內出血而死)。

這是不同口徑炮彈形成的彈坑,如果在那坑的範圍內,那臥倒與否都被打的灰飛煙滅。


木榮雨北

炮彈爆炸對人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彈片和衝擊波。

炸開的彈片斜向上呈現喇叭狀向四周飛散,如果你第一時間臥倒,就能處於破片飛散的死角里,顯著減少被殺傷的可能。

衝擊波的速度高於聲速,它是躲不了的,它根據地形等因素不規則地向四周擴散,為了防止衝擊波的傷害,臥倒時進來雙肘觸地,雙手抱頭夾耳、嘴巴張大、雙腿跪地、腰部儘量抬高減少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這種方法可最大限度減少衝擊波對內臟的衝擊。

臥倒時,儘量呆在有一定高度的堅硬物體的後面,彈片飛灑是有一定的拋物線的,這樣也可能提高存活率。

當然,這裡所說的炮彈是傳統的火炮,在現代重型火炮面前,什麼臥倒都沒有用。但傳統的東西還是有用的,戰場上遇到炮彈來襲,首先下意識臥倒總歸是沒錯的。


雲中史記

首先,這個“臥倒”,聽到最多的地方肯定是影視劇上。可是影視劇裡涉及到專業比較深的問題的時候,就會選擇打馬虎眼,比如子彈打到後背立馬吐血,打到腹部也是馬上吐血,打到胸口也是立馬吐血,連一秒鐘蓄力的時間都不給人家。可是醫生告訴你,不可能。

同樣的,對於炮彈飛過來就會無一例外的喊臥倒這種行為,他們當然也不會太較真。也較真不了,畢竟觀眾都不是打仗出來的,弄那麼複雜沒必要。真正在戰場上下來的人就會明白,什麼情況下臥倒能保命,什麼時候臥倒會送命。

常規炮彈的殺傷部分有四個,一是彈片,這是最主要的。二是衝擊波。三是強大的震動。四是巨大的聲音(主要傷耳膜)。如果真的發生了戰爭,影視劇所傳達的“臥倒萬能”的觀念會害死很多人的。

不用上圖也知道,彈片以炸點為中心呈漏斗狀往四周飛射,為了避開彈片的殺傷,無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身體避開彈片的輻射範圍。怎麼避開?臥倒被人當做是第一選擇——但是,大口徑火炮和航空炸彈動不動就重幾十斤,航空炸彈會更重,100多斤到幾百斤的都有。這樣的炮彈打過來,爆炸所產生的震動會讓幾十米上百米範圍內的東西都有會被震到,二戰時候日軍用的150公斤航空炸彈(威力相當於100公斤TNT炸藥),100多米範圍內可以明顯感覺到震動,如果是在幾十米範圍內趴著,就等著被震傷內臟吧。


重達150公斤的日軍航空炸彈

所以,當感覺到炮彈的呼嘯聲時,第一時間應該找遮蔽物,比如大樹、巨石、壕溝。採用跪蹲低頭姿勢躲在遮蔽物後面,同時雙手捂緊耳朵,然後閉眼睛等著爆炸結束。如果是牆壁,最好離牆壁遠一點,以防衝擊波衝倒牆壁產生二次傷害。如果什麼遮蔽物都沒有,只能臥倒,但是臥倒也是有講究的,不能讓身體緊貼地面,得雙手抱頭,肘部撐地,和膝蓋一起把身體撐起數公分距離,總之就是不能讓身體貼著地面。有人說趴下的瞬間雙手交叉胸前可以保命。但是這樣就把耳膜完全暴露在超大分貝的爆炸聲裡了。


這爆炸效果,臥倒能活命?

當然,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炮火連天的時候,你也很難有如此快的反應。大多數都時候根本來不及反應就已經被炸死了。不能指望掌握了幾點小技巧就保住性命的,要不然還用發明炮彈幹嘛。


獨釣寒江

突然想起了影視劇裡的對話...

“二營長...炸彈”

“臥倒”

“蓬!”

.....

.........

“二營長,醒醒”

翻開一看二營長已經壯烈犧牲了.


“臥倒”,只是用來減少受力面積的,如果在遠方爆炸就像下圖

我的繪畫功底看起來還是不錯的

站著的那個人,被幹倒的幾率大很多,就算走運沒有彈片打到,衝擊也會讓他直接飛出去摔胳膊斷腿的。

臥倒後,情況會好不少,雖然也有可能被彈片打中,但是幾率會小很多,在沒有其他良好的條件下,能製造一點好的條件,那就製造,畢竟臥倒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

臥倒的時候不要貼著地面,要不容易被衝擊波震到五臟六腑,或者直接暈過去,上圖的那個臥倒的小哥的動作還算過得去。

當然以上情況是在稍微遠點的地方進行的,而且敵方炮火裝備落後的情況下,如果離得太近,或者現代的高能武器,就算鑽到地裡去估計也得別炸出來。


摩擦的火柴人

不是打不著,而是針對大多數落地觸爆的炮彈而言,臥倒能夠儘可能減少飛射彈片擊中自己的概率。比如下面這種迫擊炮炮彈爆炸,注意這是個真實照片,一個女攝影師拍攝迫擊炮發射時候迫擊炮炸膛。


但是如果炮彈落點離你很近的話...你也臥倒吧,這樣至少不至於你的四肢或者內臟被衝擊波衝的撿不回來,降低清理難度的同時死的也比較有尊嚴。

如果你遇到的是大口徑的高爆彈,千萬別貼地趴,不然地面的衝擊會讓你的內臟感覺像被降龍十八掌打一樣,所以正確姿勢是這樣,對的 平板支撐

但如果你遇到榴霰彈的話....這個沒辦法幫得了你了,因為這玩意是空中爆炸的,然後裡面的羞恥的小鋼珠和冰雹一樣打下來,你趴不趴都一樣..反而趴下中的彈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