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打满竿,当我们使用硬竿粗线钓大鱼时

软竿硬竿指的是竿子的不同调性,休闲野钓的钓者,有的单纯为了鱼获,对付大鱼就用硬竿,配大钩粗线与鱼抗衡;有的是为了享受钓鱼活动带来的情趣,从打窝直到遛鱼、获鱼,享受的是这一过程中的快乐,不太计较鱼获,常用软竿配小钩细线。对于不同调性的竿子,选择使用时要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配置合适的钓组,才能使垂钓活动顺利进行。

一、硬竿要匹配粗线

竿身硬才叫硬竿,硬竿的腰部韧性很强,从整体来说弹性很好,对付大鱼可以暴力与之抗衡,强硬的特性能让钓者得心应手地制服上钩的大鱼。既然硬竿对付大鱼是首选,那么只有匹配粗线才能适合硬竿,不然碰到大鱼吸食钩饵,需要暴力与之抗衡时,就会断线跑鱼,这种情况是经常会发生的。

二、硬竿的提竿有延迟

硬竿的“硬”既是优点又是缺点,要么能承受拉力,要么不能承受就会折断,导致跑鱼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大鱼上钩时,由于竿子自身硬,往往整体的弹性不能及时发挥出来,导致提竿很不及时,而一稍有迟疑,鱼儿向前逃窜,就容易形成拔河之势,断线跑鱼在所难免。特别是硬竿打满竿的时候,很容易形成拔河之势而断线跑鱼。

三、硬竿要避免打满竿

硬竿垂钓大鱼,为了防止形成拔河之势而断线跑鱼,要尽量避免打满竿。一定要留有中鱼后及时提竿的空间,可以让钓竿提起时发挥整体的弹性。比如手持5.4米手竿时,要将钩饵抛投到4.5米左右的距离,留一点提竿后竿子能适度弯曲的空间,这样就能顺利提竿,在大鱼向前猛冲时能有遛鱼的条件,不然刚一中鱼就形成拔河之势,就不好对付了,折竿断线的危险就会降临。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先打满竿,然后再将钩饵向近岸后拉一米左右的距离,这样也能留有提竿的空间,竿子有所弯曲,使其整体的弹性优势发挥出来,硬竿才真正成为对付大鱼的有力武器。所以,硬竿搏大鱼还是有防止折竿断线的技巧的,掌握得好才能顺利施钓。

不应打满竿,当我们使用硬竿粗线钓大鱼时

四、实战一例

硬竿垂钓浅水区域时也常常发生断线跑鱼的现象,因为浅滩面积大,较深的水域又离岸远,钓者不得不选择钓远,而正是由于钩饵抛得远,就使得风线呈拉直的状态,这岂不更没有了提竿的空间?只要大鱼一上钩,想顺利提竿几乎不可能,与鱼拔河才极有可能。

笔者前几年就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当时也是垂钓于较浅的水位,钓具是超硬调的5.4米手竿,主线是五号,子线是四号,九号伊势尼钩子,当时出钓的水深为二米五。刚开始的抛竿都是抛得较远,竿线被打得呈绷直的状态,虽然一会儿就有了鱼讯,但由于没有预留足够的风线,又是操作硬竿,提竿的力度难免过猛,致使鱼儿的嘴巴被我活活拉缺,自然跑鱼了。但这次教训还是没有让我明白需要预留风线的道理,导致悲剧重演。过了几分钟,又有一条大鱼咬钩,由于没有预留提竿的空间,硬竿根本就提不起来,完全发挥不了竿子的整体弹性,其结果自然是形成拔河状态,与鱼拔河几秒钟,可怜子线怎经得起这般拉力,四号子线光荣牺牲,竿子也几乎要收不回来。

两次惨痛的教训终于让我明白了其中原理,当我再次抛竿时,就预先留足风线,大约留足一米五长的长度。终于在守候个把小时之后,中鱼一条。由于留足了风线,我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竿子弓起,硬竿与粗线配合有力,使提竿十分顺利,耐心遛鱼几分钟后,终于将一条15斤左右的大个草鱼抄获。

这就是硬竿上大鱼的优势,只要注意避免打满竿,匹配有力的粗线,就能顺利上大鱼。这是软竿难以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