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煤爐子!你好,天然氣!

再见,煤炉子!你好,天然气!

李村石罷管道燃氣進農家

再見,煤爐子!

你好,天然氣!

再见,煤炉子!你好,天然气!

3月27日近午時分,李村石罷村村民孔萬軍的老伴在窗明几淨的廚房裡,一扭天然氣開關,火苗就舔著鍋底燃起來了。“今年臘月二十七,村裡通了天然氣,做飯又快又方便,再也不用半夜起來添煤,早起掏灰、倒煤渣了,也不會弄得滿身煤灰,家裡更乾淨了。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還是俺村的幹部做得好啊。”孔萬軍今年67歲,提到家裡通上了天然氣,有說不完的話。

再见,煤炉子!你好,天然气!再见,煤炉子!你好,天然气!

家裡用上了天然氣,村民有說不完的話

石罷社區黨支部書記姬紅星介紹,去年7月份在鎮政府的支持下,村裡從上級爭取項目和資金,引天然氣入戶。按照“4+2”工作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與之前使用燃煤相比,首先是村民的安全有了保障,不用再擔心出現煤氣中毒事件。同時,由於免除了囤煤、運煤負擔,村民住宅的衛生環境變得更乾淨整潔,生活質量得到了質的提升,也大大減少了空氣汙染,真是一舉多得。”

在各級會議上,姬紅星先給大家算了一筆帳:一般家庭,做飯燒水一天用煤6塊,一塊7毛,一天就是4.2元,一個月就是126元;用天然氣做飯燒水,一月不過30元錢左右。又環保又實惠,又利國又利已,何樂而不為呢?

好處看得見,決議通過了,但對於20個村民組3800餘口人的村子來說,要想辦成一件好事也並不容易。有的宅子長,有的宅子短,入戶管道長短不齊,怎麼辦?黨支部決定村集體拿出這部分錢,採取“上級拿大頭,集體拿小頭,個人只用買燃氣罩”的辦法,直到管道進廚房。

為了服務施工,村裡成立了燃氣入戶協調組,10位社區幹部全天協助施工隊工作,每天晚上入戶或打電話,告知第二天要安裝管道的村民,並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想法,發現問題苗頭立刻解決。第二天早上七點又挨著叫門,八點到群眾服務中心點名彙報後,又一直隨著施工隊解決遇到的問題。“好事能不能做好,就看我們黨員幹部怎麼做。只要真心做事,就不會喊苦叫累,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姬紅星在幹部黨員會上常常這樣說。

再见,煤炉子!你好,天然气!

幹部介紹,門朝北的人家的天然氣管道是從南邊人家的牆上過

再见,煤炉子!你好,天然气!

門朝南挨路第一家,都是三面釘管道

村裡朝北的住戶一般蓋臨街房,如果從管道穿客廳到後院,浪費管道增加支出且不美觀。幹部就說服南邊住房群眾,兩條管道都從南邊住房過。有的群眾不理解:我家的管道走門前也就罷了,為啥別人家的管道要釘在我客廳的後牆上?有四五個村幹部都住在南邊,以身說法說服群眾。幹部都姿態高,工作就好做了。群眾誇黨員幹部,協調組組長姬長懷卻誇群眾:“挨路的第一家往往三面釘管道,大家都不說啥。俺村群眾的覺悟還是蠻高的。”

為了讓村民早日用上天然氣,村裡有8個施工隊同時進行。七八月酷暑天,看施工隊那麼辛苦,社區幹部每人自掏腰包50元,集資買了550元的綠豆送到施工隊的夥上熬綠豆茶;臘月,又送掛麵、油、大米等慰問。臘月二十七,有幾個回民施工隊員沒法吃飯,社區幹部就拿出200元錢給他們。施工隊劉隊長說:“走過很多地方,沒見過你們村服務這麼好。”

從去年七月開始,經過半年的努力,臘月二十七,石罷實現了燃氣入戶。和孔萬軍家一樣,全村1100多戶居民都用上了天然氣。天然氣入戶一個多月,群眾切身感到了好處,端著飯碗在門口吃飯,都誇天然氣好,做飯又快又幹淨。孔萬軍的兒子對父親說:“為了咱村安裝天然氣,幹部可是費心了,跑前跑後,解決問題,最熱的天最冷的天都在工作,咱得表表心意啊。”於是,他專門定製了一面錦旗,上書“通氣工程暖民心 村民擁護領路人”,3月10日,送到了黨群服務中心。

以前石罷是個落後村,自從黨建工作重視起來後,又選了新的帶頭人,社區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幾年,李村鎮黨委牢固樹立抓黨建促發展這個主題,探索形成了“2+1”黨建工作模式(2就是村級組織建設方面的“四會兩公開”和黨員隊伍管理的“三個一”,1就是突出社區黨建工作亮點),從而實現了基層組織建設的提升,黨員幹部管理全覆蓋,黨員幹部的作用也大大增強了。“石罷社區黨建有特色,讓堅持成為一種習慣,讓真做成為一種信任,用實實在在的工作贏得了大家的支持。抓好黨建,我們依舊需要久久為功。”李村黨委書記趙宏峰說。

再见,煤炉子!你好,天然气!
再见,煤炉子!你好,天然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