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达摩院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视界云服务

首先,作为一个偏重基础科学的研究机构,阿里巴巴达摩院可能并未认真考虑“盈利”的事情。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高调宣布成立达摩院,这是阿里巴巴“NASA 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

早在去年 3 月,阿里巴巴就已经开始启动针对核心技术研究的“NASA 计划”,称将面向未来的 20 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并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服务 20 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

达摩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全球实验室、高校联合研究所以及全球前沿创新研究计划。倡导进行“产学研”开放协作,将进行人工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前沿科技的研究和探索,首批公布的研究流域主要有: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

这些都是当前科技领域备受关注、市场前景巨大的技术,每一项技术取得突破,市场价值都不可估量。

实际上,阿里巴巴不仅没谈达摩院如何赚钱,还宣布达摩院未来 3 年将投入 1000 亿元巨资进行技术研发。

为了推动科研进步,达摩院聘来了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首期公布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包含10人,这10人中,包括了3名中国院士和5名美国院士。从他们的研究领域看来,从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研究的共有9人,另有1人是生物学家。

对达摩院的未来,马云充满期待,他直言达摩院要活得比阿里巴巴长,阿里巴巴要走 102 年很艰难,任何一家公司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阿里要给人类留下一个研究院,把商业智慧留下来。


全天候科技

马云在云栖大会说:“在我国,企业家和科学家存在割裂,企业家认为科学家研而不发,科学家则认为企业家一心求财。在新时代,企业家需要与科学家结合,企业家要有为人类造福的担当,而所有科学家也要有企业家的结果、效率、公平意识。”

此外,马云认为“达摩院”在5年后应该可以靠技术盈利,自负盈亏。


达摩院之于阿里:是否真的如虎添翼?

根据胡晓明所言,在诸多未来的挑战面前,让阿里巴巴的技术看得更远,对未来5-10年做更长期的投资,对未来的技术有更好的研究,更专注于在基础层上面,和阿里云有更好的互动,这是成立达摩院的初衷。

“达摩院专注未来基础技术研究。达摩院本身的商业模式也会跟阿里系(阿里云尤其)密切合作,所有的产品未来对技术的商业路径出口,解决短期与长期,投入与商业之间很好的一个现代的研究体系的模式”


阿里之于达摩院:技术落地的实验场

根据达摩院首任院长张建峰披露:达摩院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主要的目标是提供平台

这个平台是新型的研究机构,特别是依托于大数据的,特别需要一个产业的支撑。阿里巴巴涉及到了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物流等业务,深入下去都必须要有大数据做支撑,必须有数据处理的能力,必须有验证的场所,这是研究院最重要的方面。

第二:达摩院依托于阿里云平台,连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第三:涉及到的业务和服务越多,便越不是简单的一个软件、一个系统便能够完成

达摩院也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平台来做所有的基础设施,实施所有的业务。

马云在演讲中提到的IBM研究院、谷歌研究院、intel研究院,这些企业的研究院更多是在实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可以被用于企业的产品,即产品的商业化。

达摩院的变现商业化,或者只是时间问题,或者根本不是问题!


视界云科技

昨天,阿里巴巴成立了“达摩院”。

马云说,未来5年,阿里投入要1000亿人民币,用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

这个数字,是一个够震撼的数字;这件事,也是一件有突破的事。

2014年底,我和敖小白同学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BAT,你们的征途应该是星辰大海》。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BAT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中国乃至人类的前沿科技发展提供更大力量,而不应该停留在用户、入口、市场份额的争夺上。

正如马云昨天所说,今天的阿里已经不担心赚钱,而且有资源,有数据,有市场,有人才,有影响力。它已经不止于一家公司,而更像是一个社会,它需要创造未来,成为国家、社会乃至于世界创新的发动机。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适用这句话的,并不只有美剧里的超能英雄。

文章发出后,很多BAT的朋友都私下交流说,“其实我们还是有不少科技创新的”,但在彼时,我们确实没有在基础科技与前沿科技领域,看到这些中国互联网巨头提出明确的、纲领性的、引领式的发展计划。

如今3年过去,我们终于看到改变,互联网巨头开始以更积极的姿态,站到科技前沿。

“达摩院”首批公布的学术委员会十人中,包括了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而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则包括了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这意味着,阿里终于拿出了一个完整的顶层规划,将自己的创新拓展到了更前沿的科技领域。

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视为一个转折点,一个互联网巨头从以模式创新、应用创新和业务创新为主,变为向基础科技创新发起全面攻击的转折点。

尽管如此,它也同样存在遗憾。

可以注意到,“达摩院”最关注的是“新”。它的研究方向虽然从业务层拓展到了技术层,但布局的着力点,依然局限于阿里现有业务的版图。

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很少人能找到捷径。绝大多数的“前沿新科技”发展,往往都源自于“旧方向”上,基础科学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但至少现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更多基础领域的研究,都还没有进入阿里的“靶区”。

其原因在于,只有与阿里的业务相关,这些创新才能为它产生价值。

“这个实验室,是要挣钱的。”马云说,“90%以上研究的东西,不能只在实验室里面,必须在市场上。”

只有挣钱的意识,才能活下去,这个实验室才能走得长,他说。

所以,阿里研发投入的钱到底是10亿还是1000亿,其实都没有区别。因为这些研究的目的,是让阿里赚回更多的钱。

这一点,无可厚非,只能期望未来能有所改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这5年,也是中国科技体制深入改革的5年。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到鼓励科研人员适度兼职兼薪,这场改革的核心,都是要让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同时,当前中国互联网也已经进入红利殆尽,增长全面放缓的新阶段,整个产业都不得不走向线下,通过与传统行业合作乃至融合,来获得新的发展动能。

而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则在技术实现层面,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打通乃至深入融合与创新奠定了基础。

这些政策、市场以及技术的环境变化,也都是变革的外因。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是马云的“达摩院”,还是更多互联网巨头在创新方向上的改变,也都同样是顺应时势的必然抉择。


善者如玉

“汇聚全球智慧,科技普惠人类”

今年,杭州云栖会上,马云演讲中谈到,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有起必有落。但是,阿里巴巴在倒下之前,一定要留在三样东西。

去年,在杭州云栖会上,马云提到“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及新能源。

“飞天,智能”这次会议的主题,聚集了阿里巴巴内部的高层人员及各行业的有名的人物。一起见证,宣布“阿里达摩院”成立,将它作为“MASA计划”实体组织。

阿里达摩院基于:以科技,创新世界,计划在三年以内投资一千亿,以科技为核心,聚集全球有名的科技大牛和学者,形成一个交流中心。同时它也是一家: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的研究院。在全球设立科研机构,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包含了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涉及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

阿里巴巴不再是一家纯互联网的公司,而是一家以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公司。

同时马云还演讲到,阿里达摩院既不是为快乐而成立,更不是为利润而成立,它的存在,是为了给大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带来利润和快乐。

马云在演讲中说道,102年,太长了,阿里巴巴肯定活不到那么久,有太多的未知,不了解,问题出现,还需要时间去解答。马云有决心的说道,达摩院一定会阿里巴巴活的久。这也是马云所说得,阿里巴巴倒下后,给这个留下的三样东西之一。此外,马云还表示:“阿里巴巴摩院不是下一个阿里巴巴,它将是经济体,它代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它属于世界、时代、同时它也属于中国。”

那其两样是什么呢?

湖畔大学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

马云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告诉大家,到现在为止,世界的企业,湖畔大学能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同时,马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公益基金,利用阿里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在社会行进捐赠,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马云用长运的目光看待世界,很多网友会觉得,机器代替人类,人类就失业,挣不到钱,又怎么去消费?

今后的事,谁又会知道呢?各位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


大耳朵兔子8

分两块运作:一块用市场化思路,技术入股或者技术专利收费,这块难度应该不是很大,最核心的是资源要集中,在一个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和高地;第二块,用第一块获得的资金持续支持做深度基础研究,把第一块研究发现的问题分类归纳,评估做基础研究的可行性,前瞻性,预期可能性,就是用第一块研究的障碍给做深度研究找个方向和范围,这样人才能够衔接起来,问题可以倒置,资源效益明显,同时在未来的可能性上有更大空间和作为……


东方108797816

如果达摩院想要盈利就必须要划清与阿里的关系,进行股份改革。在产生技术成果后,进行专利出售。另外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法开一些技术发布会,不过这只是一小部分。股份改革,技术转让才是唯一的出路。


虎说七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