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這個21歲馬鞍山大學生當選5月“中國好人”!

×操作提示

確定要執行該操作嗎

致敬!這個21歲馬鞍山大學生當選5月“中國好人”!

他一名馬鞍山籍大學生

剛剛過完他21週歲的生日

他是安徽省首位在校大學生器官捐獻者。

他捐獻的眼角膜、肝臟以及雙腎

將幫助5個人重獲新生。

他是陳嘉偉

榮登2018年5月“中國好人榜”

他的事蹟值得每個馬鞍山人致敬!

致敬!這個21歲馬鞍山大學生當選5月“中國好人”!

致敬!這個21歲馬鞍山大學生當選5月“中國好人”!

4月2日下午15:44分

一顆年輕的心不再跳動。

但他重新點燃了生的勇氣與希望。

他是安徽省首位在校大學生器官捐獻者

他捐獻的眼角膜、肝臟以及雙腎

將至少幫助5個人重獲新生。

他是陳嘉偉,一名來自馬鞍山的安徽大學學生,

不久前才剛剛過完他21週歲的生日。

致敬!這個21歲馬鞍山大學生當選5月“中國好人”!

01

最後的電話:媽媽救我

Never say die

高二時曾被診斷患有顱內動脈瘤,幾年來,他和家人都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定期檢查,小心謹慎地對待這個“不定時炸彈”,沒想到“炸彈”還是“爆炸”了。在兒子躺在ICU(重症監護室) 的這段時間裡,父母就日夜守候在門外。幾年的就醫經歷,父親非常明白,顱內動脈瘤破裂意味著什麼。

02

他的腦內有一顆不定時炸彈

Never say die

1997年出生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的陳嘉偉,打小家庭並不富裕,他和父母、爺爺住在一個三室兩廳的集資房裡。自小陳嘉偉就被家裡人寄予希望,而他也沒讓父母失望過。在這個孩子的臥室裡,陳列著他獲得的各類獎狀——優秀學生幹部、勞動衛生之星、感恩標兵等,幾乎每年都會收穫新榮譽。

“兒子小學是籃球隊的,那時他很開朗外向,曾說過長大後要去軍隊。初中到高中,苦活累活他都積極去幹,學校一到評選勞動模範的時候就一定有他的名字。”陳嘉偉父親說。

但是希望與夢想,在2014年陳嘉偉高二時,部分破裂了。那年,他被診斷患有顱內動脈瘤。據瞭解,一旦動脈瘤破裂,往往出血十分洶湧,病人常在幾分鐘之內陷入昏迷,因腦幹受損而迅速死亡,顱內動脈瘤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幾年來,他和家人都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定期檢查,小心謹慎地對待這個“不定時炸彈”,沒想到“炸彈”還是“爆炸”了。

03

如果有一天兒子救不回來了…

Never say die

ICU(重症監護室)旁貼著一些關於器官捐獻的公益廣告,守在病房外的母親問了兒子的室友小東這樣一個問題:“你對器官捐獻是什麼想法呢?”

小東安慰她說:“作為年輕人的話,如果是自己,應該是會願意進行器官捐獻,我只是怕親人會傷心。但是面對自己的親人,可能沒有勇氣。”

小東事後回想起這件事的時候說:“我們更多的是在和阿姨聊天,安慰阿姨的情緒,沒有想過叔叔阿姨真的會捐獻器官。”

3 月20 日,陳嘉偉的父親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找到醫生,第一次提出捐獻意願。“如果有一天兒子救不回來了,就把他的器官捐獻出去,幫助更多的人。”

致敬!這個21歲馬鞍山大學生當選5月“中國好人”!

04

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Never say die

4月2日上午,經過臨床判定和確認實驗判定,醫生宣佈陳嘉偉已經腦死亡,父母再次表達器官捐獻的意願。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辦理了相關的捐獻手續。

4月2日下午13:30,這是老師、同學們與他的最後一次告別。

“他是一個性格很溫和的人,和周圍的同學關係都很好,他去年旅遊回來還給我們寢室的人帶來一些小禮物。”生病期間,班上五十多位同學輪番來探望他,陪伴他。

在輔導員汪老師的印象裡,他是一個學習比較上進的孩子,經常會向自己借閱一些書籍。昏迷期間,他網購的考研書籍到了,現在擺放在宿舍那張安靜的桌子上,他卻永遠也用不到了。

致敬!這個21歲馬鞍山大學生當選5月“中國好人”!

父母在與他做最後的告別 院方提供

“他以前告訴過我們,他想要玩遍中國,希望能夠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回到父母身邊生活,平平淡淡就好。”

下午14:30,父母進入ICU(重症監護室),拿起毛巾為兒子擦洗身體,母親含著淚撫摸著兒子的臉頰,留戀和不捨讓這位母親泣不成聲,父親則站在床尾悄悄地抹去淚水。“捐獻器官的事雖然沒有機會告訴孩子,但如果他知道我們的決定肯定會同意的。”父親說,孩子是個熱心腸的人,看到父母獻血都會非常高興。

致敬!這個21歲馬鞍山大學生當選5月“中國好人”!

醫生運送器官 院方提供

他的同學小飛說:“老一輩的人可能格外注重生命逝去後身體的完整性,認為這才是對於生命的尊重,對於叔叔阿姨來說,做出這樣的決定很不容易。另外,生命真的很寶貴。

4月4日上午,陳嘉偉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馬鞍山舉行,他是家中獨子,告別儀式和他的性格一樣平淡低調,到場的幾乎全是他的家人。一同前來送別他的還有學院的老師和始終陪伴他的室友。

在他臥室的牆面上貼著許多關於勞動衛生之星、感恩標兵的獎狀,父親說:“孩子是個熱心腸的人,初中到高中都是班裡的勞動模範,班裡的苦活累活他都願意幹,飲水機沒水了就跑去抬水,幹一次兩次容易,但能堅持下來不易,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

“器官捐獻能夠救人,儘管自己的孩子走了,但會有別的孩子因此活下來。”陳嘉偉的父母都堅信,雖然沒機會告訴孩子捐獻器官的事,但如果他知道的話一定會同意,就像從小到大教育他的一樣,“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05

兒子走了,但他還能救五個人!

Never say die

室友小可說:“在這三年的相處時間裡,日常生活中,他給我的感覺就是很樂觀,除了不能夠劇烈的運動外,他讓我感覺他和我們沒有什麼不一樣。”

小可甚至還能夠回憶起2015年開學的第一天,在宿舍裡他幫助自己鋪被子,做自我介紹時臉上帶著的微笑。

“你好,我叫陳嘉偉。”

陳父:平心而論,就是想多救一些人,就是這麼簡單,醫生說他能救五個人。就像我從小教育他的,不希望你有多大成就,就希望你快快樂樂的,對社會有用。現在也算對社會起到了作用,我們做父母的只能做到這點了。

你是馬鞍山市人民的驕傲,

你留下不朽的生命

致敬!這個21歲馬鞍山大學生當選5月“中國好人”!

致敬!這個21歲馬鞍山大學生當選5月“中國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