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保護的建築還有很多

需要保護的建築還有很多

參與歷史建築評選的民俗專家齊守成說,在沈城僅有的幾個受到保護的歷史文化街區中,中山路是目前保存歐式建築相對完整的一條街區,在新中國成立前曾叫做“國際馬路”,是瀋陽著名的歐洲風格建築區,兩側特色各異的歐式古老建築林立。

“許多地方都在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瀋陽的歷史靠什麼表現?別一提到瀋陽,就只能說出一宮兩陵,我們身邊有很多歷史建築,它們是承載歷史、見證文化的載體,是‘實物’。”齊守成說。

保護古建,市民的參與也很重要。這次被列入歷史建築名錄的沈伯符公館,就是瀋陽晚報的熱心讀者鄭英傑首先發現的。2007年的一天,鄭英傑無意中看到了沈伯符公館,當時公館南面的大門和平房還在,整座公館有些破舊,但看起來很完整,也很敞亮,後來一家單位拆除了大門和平房,建起了高大的新樓,把公館遮擋得嚴嚴實實,用照相機連樓的正面都照不全。鄭英傑隱約覺得:這麼氣派的小樓應該是個文物。為了搞清沈伯符公館和沈伯符本人的歷史,鄭英傑先後求助了遼圖和很多瀋陽文史的研究者,後來在《瀋河區志》《瀋河區老幹部的回憶錄》中發現沈公館的位置以前就是華巖寺,公館主人沈伯符曾是張作霖時期的軍需處長,日偽時期曾為渾河區政府所在地。

現在,沈伯符公館被列入歷史建築名錄,併成為市級保護單位,鄭英傑覺得很欣慰,但是他也表達了自己的隱憂,“瀋陽現在急需保護的建築太多了,比如大東區的一些兵工廠舊址,還有始建於1903年的俄式火車站——新城子火車站,現在都被棚戶區包圍,隨時都有拆遷的可能性。如果不早些保護起來,這些歷史建築後人怕是再也見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