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5月11日,中新社山东分社在山东省图书馆大明湖分馆举行《中新社怎样讲述山东》新书首发活动。各界专家齐聚为新时代中新社如何讲好山东故事支招。

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强:新闻媒体讲好山东故事,应更具有人文情怀和国际眼光。中新社讲述山东故事的方式独特,形成了对外传播的风格,平实中带着清新,越看越有味。同时,他非常赞赏中新社新闻以实题为主的新闻标题制作风格,建议各新闻媒体摒弃诱惑式的提问式题目,以一目了然的形式传播内容。

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中新社与山东省文化厅在文化山东的宣传与推介上多年紧密合作,围绕省文化厅的中心工作,调配精干力量,对山东文化艺术进行了持续的宣传推进。李国琳副厅长还宣读了山东省文化厅厅长王磊年初对中新社山东分社的感谢和做好新一年文化报道工作的期望。

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梁荣合:中新社讲述山东故事有着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关注面宽、立足点高、着力点实。关注面宽体现在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每部分都立足山东,着眼全局。立足点高体现在立足山东讲山东,跳出山东看山东。《中新社怎样讲述山东》一书既有重量又有份量,内涵丰富、内容详实,追求平实的话语表达方式。讲述人大故事时更深入浅出,如毛驴议案的跟进报道曾引发广泛关注。

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秀凤教授:在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传播的核心是人,人的核心就是故事。阅读《中新社怎样讲述山东》之后,感受到了朴实的文风,硬故事讲得有情怀、有真情,软故事讲得有风骨。字里行间流露着中新精神,本书的《后记:“你的梦想是否还在胸口跳动?”》直戳心灵,告诉了学子如何坚守新闻理想。这对新闻教育界来说,是一本生动教材,每篇报道都是鲜活案例。

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闻系主任王倩教授:我从学生时代就喜欢阅读中新报道,它的突出特点是真正推崇和践行受众本位意识,考虑受众需要,提供受众应知、预知而未知的信息。同时抓取细节,巧妙交代背景材料,能在读者脑海中留下生动画面。“从新闻学教师的角度来看,中新社报道可以在课堂上作为范例传授给学生,向学生展示新闻人坚守岗位的姿态。”

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当天,中新社山东分社向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赠送新书。三大图书馆回馈中新社山东发分社以收藏证书。

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中新社怎样讲述山东》后记:你的梦想是否还在胸口跳动?

在这个大家都绞尽脑汁赚钱的时代,还有谁那么在意做这样的事情:把过去的作品整理成册,出版出来,何况还得花费成千上万块钱?

我很庆幸,我们现在还在做这件事情。

因为,我和我身边的这帮同事,至今还怀揣着的新闻梦想。在这样一个媒体人纷纷离职,大学新闻系学生渐渐失去从业兴趣的年代,依然饶有兴趣的从事着新闻这个行当。尽管很多人说,即便出版了,谁还会去读它?

六年间陆续从校门出来,选择了新闻行业的年轻同事,六年后依然没有发财,也没升官,但走遍千山万水,他们相反释然,因为沉下心来,他们发现,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其实是正确的,坚守的新闻理想,依然是美丽的,绚烂的。

这些年,媒体上传播的媒体人,多有愁苦,多有郁闷,纷纷离去,无奈和悲伤。这导致很多学子,没有真正尝尝新闻职业的滋味,就已经认定它是苦涩的。

很多人,来到这个行当,没能尝到甜头,相反先尝到这个职业的所有艰辛,在转型时代,这些离开新闻行当的同行们,没能挺过这个行当的寒冬,我们对此很遗憾。

编排:赵晓

各界专家支招中新社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