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块链的优势与缺陷丨幼儿园版

如今,区块链的概念非常火,稍有兴趣的人都知道区块链的一些基本描述,比如分布式账本、安全性、去中心化,只要是接触区块链,大家肯定最先接触这些所谓的关键词。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些哪些影响?

在沙丘学院近期举办的“区块链沙龙”活动中,星合资本董事长、点融创始人、沙丘学院学员郭宇航分享了对区块链的认知。

关于区块链的优势与缺陷丨幼儿园版

沙丘2017春季班学员 点融网创始人 郭宇航

以下内容分享,enjoy:

2014年前后我做P2P的时候,有一些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大规模挖矿了,他们写了一本书叫《比特币》,这本书我看完之后看到了它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然后我就找到这个作者,跟他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开始关注区块链。

我们公司从2015年开始组建的团队,就开始做区块链研究,在2016年时和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做供应链金融,尝试应用区块链。我在2017年的时候开始真正接触币,有一些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在曲折中发展

第一,最近这两年,最聪明的那批人已经开始了进入区块链应用领域,包括点融大概有三十多个区块链工程师。这种感受相当于我在2000年刚刚接触互联网的时候。

第二,就是比较悲观一点,我现在还没有看到区块链在真正的应用场景中能够扎扎实实落地,让别人体会出有区块链和没区块链之间的巨大差异。区块链能带来巨大好处的话,乐观估计也要到2023—2025年。互联网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了,1999年2000年的那轮纳斯达克泡沫,90%的互联网公司都消失了。然后经过了几年的成绩,到04、05年一直到06年,出现了门户网站和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

我感觉区块链有点像1999年2000年的那波互联网泡沫,可能未来区块链也会进入一个非常沉寂的阶段。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也看到过人工智能从五六十年代提出一直发展到现在,也经过了接近五六十年的沉寂,到最近才重新爆发。所以区块链不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然后马上能够形成杀手级应用,让有它和没它之间产生巨大反差的这么一个事物。

但是,总体来说大家都慢慢地形成共识,未来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是有非常大的潜质的。区块链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喧嚣的场景,能够体现出它巨大的一些当下的现实价值。

2

共识

了解区块链可能必须要了解一些关键字,比如共识。我认为这是区块链所带来的最大的价值之一。

我们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到底能够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其实区块链跟我当时做P2P的出发点类似。P2P解决的是陌生人之间的借贷问题,比如我跟你可能不认识,但是由于有一个绝对的第三方——P2P平台把你的个人信用告诉我,然后我把钱放给你,这样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借贷。

区块链在这一方面做得更彻底,连P2P平台都不需要了,只需要有这么一个机制,能够把你的真实信息让我在不认识你的情况下,我都能相信这个信息的可靠性和不可篡改性,然后就基于这些信息就把钱借出去了。所以共识的价值实际上是使得陌生人之间的任何交易变为可能。

我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跟大家讨论过,我说BAT其实应该最怕区块链的,因为他们是基于互联网中心化思想下的一种产物。

淘宝之所以盛行,是由于支付宝的第三方权威的认证机制,使得淘宝上买卖双方做交易就不那么困难了,它是形成在中心化时代的一种共识机制。

那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我们未来可以不依托BAT这样的互联网大公司就可以形成信任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种理念的突破。

共识在技术上有三种不同的路径,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区块链的应用,比特币的共识机制叫POW,即Proof of Work。他实际上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说谁勤奋,谁付出的脑力体力劳动最多,谁就可以获得发言权,获得记账的权力。大家如果都承认区块链首先是一个记账的分布式账本的话,谁去记账就很重要。

比特币考验的是我的机器的计算能力,我的硬件比你花钱花的多,我的设备比你先进,所以我的算力比你优异,所以我先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我就获得了记账权。所谓的挖矿就是在算力的竞争当中优先胜出的人,他可以获得一个比特币记在他账上的这么一种权利。所以POW的好处是非常公平,谁付出的劳动多,谁就获得记账权,但是它的坏处也显而易见,全世界的人都在竞争记账权的时候,造成的电力的巨大浪费使得它被诟病。

两三年前我看到的一个数据是说,当时在比特币的网络里面,挖矿的机器所耗费的一天的电力,相当于爱尔兰整个国家一天使用的电力,所以它这种算法很笨重,但是机制看起来很公平。

于是有些人说这种共识算法不好,而且它当时的设计缺陷使得它现在每秒能够完成的全网络交易只有5到7笔。所以在一个高并发的交易情况下,比特币的这种算法,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于是就有人想出另外一种共识算法,叫POS,即Proof of Stake的方式。这有点像公司法里面的股权,就是说谁的股权比例高,就意味着你在这个网络里面运用代币的数量高,通俗的讲法是说大股东可以决定这个事是记在哪,好处是大大加快了计算的速度,不需要全网去广播了,但是它带来的不公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变成有钱人说了算了,穷人可能就达不到这么高的一个占比。所以POS就是根据股权比例来证明谁有发言权。

还有第三种方式叫DPoS,即Delegated Proof of Stake 。假设来说,整个区块链体系里面有10万个老百姓,那10万个老百姓选出了10个董事会成员,然后由这10个董事会成员每个人轮流进行投票,决定一些事情。这个方式的好处是它的交易的速度非常快,秒级的。

但是,它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参与的人少了,就有点像我们到底是做全民公投好,还是说根据村长选镇长,镇长选区长,区长选市长这么一个路径来做更好,没有答案啊,小国家你可以直选,大国家你只能层层的去选代表,像人大代表一样来选我们国内的最终的最高权力机构。

所以从这几个方面可以得知,区块链现在所应用的很多方式还是来自于我们传统的社会体制里面的一些传统观念,目前来看没有绝对的好的解决方案。

关于区块链的优势与缺陷丨幼儿园版

3

缺陷

由于这些共识机制之间的差异,那区块链的缺陷就变得非常明显。它的缺陷在于,我们的效率、成本、安全。这三个非常重要的交易因素,在区块链里面还没有找到一个所谓的完美方法能够平衡得非常好。

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的设计理念2100万枚的总发行量怎么挖出来的,怎么记账的,对于全网的工程师和参与者来说都是透明的、公开的,不会被暗箱操作的。大家觉得比特币的颠覆性就在于我们不相信政府,我们只相信算法。那在这样的前提下,它的安全性、透明性、公平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扬,但是它的效率真的很低,现在在全网上比特币之间的划账变得非常慢,比我们的网银划账要慢得多。

如果要解决效率问题,你必然会牺牲公平,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些新的算法,就是基于比特币分叉的一些新的算法,它就是想改变这些机制,包括我们的以太坊都是想改变这些机制,不要全网所有节点来干同一件事,太没有意义。

如果降低了参与的广度,效率的确提升了,但是公平性就受到影响了。所以在任何的区块链的应用设计里面,你不能够去绝对的提某种算法的优越性,而是更多的要基于某种应用场景来选择它的技术路径,这才是比较可靠的。它更多的是要去平衡每一个要照顾到的点,最终做出某种妥协和牺牲,这跟我们现实生活中要达成交易的思路也都是一样的,所以这里面就要提出一个节点的概念。

像现在比较流行的我们可以按代际来说,第一代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POW算法,以太坊更多的是有点像POS,那接下来又有新的像EOS这些新的公开的链都试图解决前一代区块链没有解决的这些问题,但是节点数和效率、速度与频次始终是横在面前的一个矛盾。

4

优势

那讲了一些缺陷,我们再看看区块链的好处到底在哪里?

我们先讲实际应用里面的一些好处,大家可以更好地来理解,区块链到底在哪些方面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存放数据,以前我们所有的存放数据都是放在一个中央服务器上的,比如我们的银行信息、清结算信息都在央行的设备上。比如我们的社交媒体的信息,我曾经把我的所有的电子情书、邮件放在MSN的hotmail里面。但是有一年我记得特别清楚,hotmail跟我说,我的空间不够了,给你们一个月时间把邮件搬走,搬走之后我要把邮件全部删掉,这样才能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下去。我就晚了几天去去搬邮件,再上去找的时候找不着了,然后这里面有我花了很多心思、彻夜难眠写的情书都找不着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发现了中心化的一些弱点,就是说参与者、消费者几乎是没有权力的,它随时就可能删了。

分布式的区块链就想出一个办法,我今天拥有外滩临江的这栋房子,产权是我的,我把它进行全网广播,不仅让中国的电脑,而且让美国、以色列、冰岛的电脑,全部把我拥有这套房子的信息给记录在电脑上,通过某种算法,大家认可互联网上有1万台电脑上记录了我的产权信息。

中国也许有3000台电脑记录了这个信息,那由于受到某种压力,这3000台电脑上的所有的对于我拥有这套房子产权的信息被一次性篡改掉了,但是在互联网上还有70%的7000台电脑分布在全球,它记录下来我拥有这套房子,除非真的是不顾国际影响,要剥夺我产权,不然的话要剥夺我产权,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区块链是把拥有的产权信息和权属的价值转移,这么一些信息都由全网广播的方式来见证,所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对于权属的确认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保障。

而且,由于我原来记在一台电脑上,黑客只要攻破这一台电脑就能够改我的密码,转移我的财富,现在我的信息在全网上的话,1万台电脑你要同时控制51%,其中5001台电脑似乎对于现在的单一的攻击主体来说理论上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样的情况下,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也得到了某种分布式的保障。

应用:智能合约

第一个区块链的应用,是智能合约。比如说,两家房产中介怎么合作,在原来的现下社会里面很难,他只有飞单。比如A地产的一个销售拥有房屋的信息,B地产的一个销售拥有一个买家的信息,那在原来的两个机构之间很难达成共同的交易。因为我把客户带给你了,有可能就被飞单了,就被跳掉了,我的佣金就收不到了。那在区块链的社会里面,它解决了一个商业社会里面的互信问题。

B地产把买家信息和对房屋的需求通过加密的方式放在区块链的网络上,然后系统在背后就可以发现原来两家地产的买卖双方几乎条件一致,可以撮合,然后,通过区块链上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功能叫智能合约,大家事先讲好这套房子卖家卖500万,买家也愿意接受480万到550万之间的一个价格区间,朝向、大小、地段等都符合买家的要求。

一旦买卖双方就这个房屋的买卖达成交易后,系统能够自动把三个点的佣金1.5个点给A地产,1.5个点给B地产,大家都不要争。所有的买卖双方,卖家要支付的佣金就在区块链上完成第三方的见证托收支付。然后交易一旦权属变更了,分发的佣金也由系统区块链去完成,这样使得两个彼此防范的房产中介能够在区块链的系统上达成共识和彼此的信任。在第三方区块链的见证下进行交易,这是区块链在某些应用场景上的示例。

这里面还包括像红娘,都是可以来撮合的,现在红娘线下的收费也不低,8000块到20万都有,有的人只有男方,有的人只有女方,互相之间也没有办法达成共识,区块链可以帮助撮合,包括男女恋爱都可以,这是其中的一个应用。

应用:身份识别

第二个区块链应用,就是所谓的身份识别,其实在互联网上是非常重要的。

在卢森堡,我看到的一个团队,他就是把身份识别做在区块链上,解决了跨行之间的开户问题。比如我们如果在中国,我在工商银行提交了我的所有的开户信息,我要成为他的高端客户,我要提供房产证、我在别的银行的存款、工作单位的收入证明、纳税证明等一堆文件,我才能够成为工行的私人银行用户。但是我开完户之后,若想到招商银行去证明我是个高净值人士的话,我得把所有文件再带到招行去试一遍。

这家在卢森堡的机构,就把身份和信用资产评估的所有信息放在区块链上,形成一个第三方的存储,然后所有的银行都可以在被卢森堡认可的这么一个区块链网络上去调取每个人的个人信息,这样就不需要客户在每一个新的银行开户的过程中去重复繁琐的流程。这也是我看到的一个不错的区块链试图落地的运用。这家机构现在又去了香港,他们觉得金融机构比较密集的地方,很利于推广这种方式,他们还没想过来中国内地。

应用:数据转移

区块链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就是解决信用的数据转移方面。刚才说的是在金融领域里面,但是在另外一个领域里面,比如说打车软件,我是天天使用滴滴的一个高频次的优质用户,但是我跑到美国去要用Uber的时候,无论他有没有我的滴滴交易数据,这些类似的软件都能够在区块链的一个共识机制里面去取用我的客户信息的话,我可能不需要有当地的支付手段就可以去开户去使用当地的这种服务。所以数据的转移在原来没有区块链的时候,互相之间都是竞品的话,他是不可能去完成客户数据的迁移的。

那现在基于区块链的非常热门的开发的场景叫DAPP,即Decentralised APP,也就是去中心化的APP。它达成的一种理想境界是,当一个开发人员基于某种应用开发了一个APP,扔到了公开的互联网的区块链上之后,这个APP将永恒地运行下去。

而这个开发人员作为开发者,如果某一天不在了,APP似乎是没人去维护更新了,但是它原有的功能可以永恒的存在,就是一旦上线永不停歇的这么一种APP的应用场景,在区块链上通过分布式的全球化节点的共同维护,似乎可以解决问题。

5

问答

提问一:现在记账是要花很多电,电力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郭宇航:

电的问题,我知道的那些挖矿企业,基本上冬天在内蒙,然后夏天会把机器搬到四川这种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方,去利用那些有可能会被浪费的电。然后我们自己也看到,其实人类无意义的行为很多,我觉得玩游戏不能算完全无意义,但至少也是看不出增加社会生产产值的意义。所以,在电的方面其实是有很多种方式。由于中国有很多小电厂他的电还上不了网,所以通过相对的这种信息的沟通了解,找到那些反正不用也会浪费掉的这些电去做挖矿还是有可能的,包括自然资源的风力、太阳能这些电,包括核能,将来都有可能用于挖矿。这个问题没办法完美解决,因为你只要用到了POW的共识算法的话,对于单利电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提问二:记账是需要成本的,驱动我记账的动力是什么?

郭宇航:

我觉得token代币的这种发明实际上很好的鼓励了挖矿人的积极性。比特币的挖矿机制,理论上是永远挖不完的。为什么这么说?它的机制是这么设置的,两千一百万枚挖出来一半之后,剩下的一半他的挖矿难度会翻一番。所以基于这么一种机制,未来我们只能说无限的接近两千一百万枚。

大家每天还在挖,但是难度在不断提升。而且比特币并没有完全解决我们所担心的通货膨账问题,因为它虽然峰顶有两千一百万枚,但是每一枚还可以无限切割变成小的单位去进行流通。

所以我个人觉得在公链的基础上,将来如果全世界运用一种公链技术,所有的事情都在上面跑,那似乎跨国界的去中心化能够得到某种实现,但是我有生之年,我觉得可能看不到,因为要达成全世界范围的工程师之间的共识,先别说工程师以外的人的共识,这都是非常理想化的一个状态。

所以现在比较务实的做法是在局部,比如说我们沙丘学院的同学达成一种共识,接受了某种链的算法,在这个游戏规则里面,我们互相之间交易记录数据这种可能是有的。而这种我们沙丘学院认可了,那比如说在别的跟我们级别相当的组织之间达成一种互认,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交易是更容易达成的。

我觉得所有的问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相信区块链的人士会相信:一个没有中心化的政府基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去设计的一套制度结构会更好,这是他们的一种信仰。

我看到很多在比特币和在币圈真正赚到钱的人,不是那些高抛低吸、做波段的差价的人,他们赚不到太多钱的,而是那些能够从几分钱的比特币持有到最高到2万美元,他们真的是基于一种宗教和信仰,真的相信在未来的技术的基础架构上,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类社会制度,这种人才有可能吃到比特币的上涨的红利。

提问三:我关心政策的会多一些,前一段有海洋币啊、太空币啊,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和现实的实际之间,泡沫的成分有多大,怎么能规避?

郭宇航:

当年第一波互联网热潮的时候,其实我记得最可笑的就是叫乞丐.com,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也写到过,就是说在一个概念被过度炒作的时候,一定有鱼龙混杂,甚至高达90%的水分。现在的ICO里面99%都是不靠谱的,这话我觉得说的还算比较保守的。

这意味着这件事情就不应该发展吗?鱼龙混杂的情况确实不少见,但是我个人也不会因为有这么一些害群之马的存在去否认区块链。

举个例子,我们今天讲一个设想,人类的一个梦想,比如说火星移民,那我向全世界说,我要开发一个项目,完成人类的部分向火星移民的这么一个梦想,没人搭理我的。然后,这个梦想也不可能有传统的VC、甚至于政府资金去直接来支持。但是假如这个人是艾隆·马斯克来说,还真有可能全世界有人愿意给他一百亿美金。假设他通过这种方式,把募集来的一百亿美金做成了这件事儿,那么曾经给过他一百亿美金的人,每人都能在火星上拿一万平米的产权证。这有点夸张,但是实际上他实现了某种在现有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环境下,让不可能达成的梦想成为可能。

那还有很多ICO的项目他干的是更小的更落地的,事实上在一两年内很有可能做出来的一种梦想,这些项目里面有很多的落地场景应用,我觉得是有价值的。

例如有一个是做农业区块链的,在成都的一个团队,成员以90后为主,他们做农产品溯源方面,利用区块链解决一些问题。

可能这种方式从本质上还是类中心化的方式,但是他的确利用了区块链的这么一种分布式的存储方式来解决了不可篡改和可信度透明度的问题。

在中国这一轮的金融监管大背景下,要事先看到风险,防范风险,谁让风险露出头来了,那一定就要追责了。

提问四:你怎么看迅雷的链克币?

郭宇航:

我问了至少大概五六个我认为比较可靠的专家,他们认为迅雷做这个事情实际上是有价值的,但是因为政策的关系不允许像类似的这种ICO概念的产品蔓延出去。它解决了一个生态内部的一些价值的界定问题,我们现在很多有良心的企业想去用token的方式解决一个计量问题。就是只要在第三方交易的地方,能够跟法币有一个兑换关系,它就变相的成为一个价值的载体。有一些我们以前很难量化的东西,就变得通过在闭环生态里面可以量化。

我觉得这本身是一种打破垄断的值得鼓励的一种积极的商业模式,这是我的一个理解。当然迅雷的那个东西很快就被停了,但是它在区块链上的探索还是不会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