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5G的视角上,百度AI+视频确实大有可为

站在5G的视角上,百度AI+视频确实大有可为

今年年初的时候,华为和沃达丰完成了首次5G通话测试,并成功实现了实时高清视频通话。遗憾的是,这一标志性的事件并没有在舆论中形成话题效应,大多数人对于5G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概念层面。

问题的根源,还是要回到5G这个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视角上。

信息载体的迭代:文字、图片、视频

技术迭代的节奏约束了人们的想象力,也左右了大多数人的认知。好比说已经普及的4G通信技术,给人的直观印象是“快”,导致我们对于5G的理解就是网速更快。其实从信息载体迭代的角度,更容易跨过技术迭代所带来的认知鸿沟。

先从1G时代说起,“大哥大”一度象征着财富和地位,只是很多人对这个时代都过于陌生,所知所感所想无不来自于电影片段里。1G技术的价值,无非是把必须连着线的固定电话,在功能上变成了比砖头还要笨重的“大哥大”。

2G时代是手机连接互联网的开始,准确地说是让大家“尝鲜”,在一寸见方的屏幕上浏览新闻、邮件等,文字几乎是唯一的信息载体,应用场景自然比较局限,就连IM通讯也未能进化到语音沟通。

3G时代的手机开始成为名符其实的互联网终端,3G网络能够处理图像、音乐、流媒体等多种信息形式,诸如电商、游戏等五花八门的产品应用应运而生。不过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网民而言,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图片作为信息载体的流行,毕竟网速那么慢,游戏、视频的体验难言差强人意。

如果说3G打破了互联网的门槛,迈入4G时代之后看到的是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即时通讯、电商、移动支付、在线游戏、直播、短视频等等。一言以蔽之,4G时代已经有了视频作为信息载体的趋势,只是受限于带宽、可靠性、时延等因素,直播、短视频成为4G时代的幸运儿,实时高清视频、远程交互等还需要5G来解决。

站在5G的视角上,百度AI+视频确实大有可为

理清了这个逻辑,再来看向海龙对视频时代的预言,兴许就不至于有那么大的误解。向海龙站在5G的视角上,预言人们的沟通方式将进入视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再需要文字、图片等作为媒介,而是回归到“指手画脚的原始时代”,原因在于实时高清视频等让人们的沟通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何在4G和WiFi看起来已经普及的背景下,视频仍然只是文字、图片等信息传递方式的补充?向海龙归结了视频应用的四个难点:生产难——视频生产需要专业设备;存储难——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传输难——传输速度慢和流量资费贵使得传输成本高;检索难——基于语义理解和字面匹配的传统检索技术难以在视频这种信息载体上直接应用。

折射到现实中来看,直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受限于生产环节的痛点,大多数主播能做的只是改变背景布置,对于存储、传输上的尴尬,当前直播APP的清晰度清一色的AV画质,并且有着10秒左右的延时。

写在最后

在未来面前,人类永远都是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